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叁十五日(二):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P2

  ..續本文上一頁爲無漏戒,實際也就是順性而立,唯佛所製,所以他影響很大的。很多出家人認爲自己出家了要爲自己啊、要放縱放縱自己的習氣啊,或者要做點什麼,不是,影響太大了。過去僧人要求可嚴了,如問遮啊、教育啊,過去阿羅漢時代就是一阿羅漢帶一沙彌,不准帶多的,後面有帶多的,世尊經常呵他們。所以阿奢黎教就一代一代地教育下來,很嚴格的,後來僧團不斷擴大,出家人不斷增多,佛開始製戒。前十二年佛是不製什麼戒的,因爲都是無事比丘,多爲聖賢,入于聖位故,無諸雜心,他沒有什麼可犯的,所以多依善緣而成就,相當多人在“善來,比丘”言下就證阿羅漢果了,或者七日修行就證果了。

  

無漏戒是順性所立,唯佛所製,一切聖者、一切菩薩所不能製,所以出家人就影響很大,爲什麼這麼講呢?出家人身上有性德的影子,就是說這個加持的功德一直在出家人身上延續,一直要延續到最後的出家人,那就是佛法最後的湮沒,持戒的出家師父越來越少,到最後還出現一個形象,攜妻帶子,那佛法就要蕩盡了。《地藏叁經》中的《大集時輪經中》有講,我們可以去看一看。

  

所謂性德之彰顯,在菩薩戒中也是比較充分的,許多人授過菩薩戒,有的在家居士也可以了解了解性德之周遍與真實。聲聞戒主要是無漏戒,絕對是順性安立的,所以持一戒必得解脫,我們要認認真真地有一個戒的守護,其他戒慢慢有增上守護,就很好了。

  

那麼釋迦文佛是不是極樂世界所化現呢?這是決定無疑的,《往生論注》描述說“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個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釋迦文佛也沒有出此數,因爲我們知道釋迦佛是應化身所顯,報德諸佛會分身無量來應化世間,每個世間中這樣的化佛各個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得以成就。這是不可思議的,依報佛亦複如是。那釋迦佛有沒有報身呢?這十方諸佛法報化叁身各中無隔,用中無礙。他們馬上就要把《央掘魔羅經》寄過來了,大家可以看一看十方諸佛是什麼樣一個佛,我們一般把佛各自對立,因爲我們對立的心習慣了嘛,所以我們把佛也對立起來。佛智慧圓明是沒有對立的,我們把每個生命體都會對立起來,說這是個獨立體,這是個獨立體,但是諸佛如來功德方便善巧是廣大無礙的,互爲通用的,所以佛佛相贊,佛佛通達無礙,經典各有印證的。

  

依一一妙華來作佛事,是這種無漏戒體的運用。大家對無漏的認知很少,這個無漏,就是說無造作分而設立的,它的戒體是這樣設立的,我們一般對無漏戒的認知也很少,很多人不知道戒的持犯方便,在這個地方持是方便,犯亦是方便,忏悔是方便,授受也是方便,持戒亦是方便,所以一切出家衆中若依此教法,若有碰觸,若生起恭敬心,若持若犯,若忏若傳播若守護若成就,皆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此賢劫中必成佛道!

  

這是應該贊歎的,爲什麼呢?在娑婆世界僧法中可以袒露佛性真實的一個角度。釋迦文佛授過記——在我們這個時代能出家一日一夜,賢劫內必得成就的。賢劫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一劫中能成就的人是十分少的。你說這麼多出家人還少嗎?實際太少了,你一比就知道了,中國現在有十四億人,最多有叁十萬僧人。萬分之二,還是比例太少了,所以很多人不能長期出家,我們鼓勵他短期出家吧,因爲大部分人長期出家的機會、因緣還是不足的,要是能一半一半就行了,對不對?現在十四億有七億人出家,或者說出過家,你看是個啥威德?

  

【舉例:泰國、緬甸大部分男性都出過家,很多還不只一次,出過兩次、叁次家,近住女(美其)也很多。一次師父一行在仰光一個很小的美其寺廟,打算第二天供養美其,買了幾百份面包、梨子、蘋果等,以爲夠用了,結果美其隊伍排過來了,圍著公園繞了一圈,人還沒有出來完了,她們說有五百人,不得了,這是民俗帶來的現象。】

  

分身無數,行無量佛事

  

那麼這個所謂的“華事”,雨香華作爲佛事來利益世間,來一一普熏法界,一一照耀無量世界,一一分身無數,一一安立無量衆生,爲什麼都是這樣來提示我們呢?就是提示我們這種周遍廣大的心所。凡夫心總是壅在一個愛憎、一個區域中,凡夫心的區域意識是十分強的,它把我們限製在一個很小的心理範圍中,受很大的局限,即所謂“違性”這個事實,象業力被鎖定在某個局面上是一樣的,不得解放,沒有廣大。

  

剛才有出家師們問龍華叁會的問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了,龍華叁會是沒有問題的,因爲往生彼國的每一個有情,皆可以分身無數,不離極樂世界可以分數無數,到無量刹土,去行無量佛事,做種種修行,種種供養,可以分身供養、分身修行,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舉例:米勒日巴有意生身成就,有人說米勒日巴在這個地方出現,同時在那個地方也出現。世尊也經常會被記載在不一樣的地方出現,有人說世尊在我們這講法了。另外有人說,不對,世尊在我們那個地方講法了。世尊會同時示現在很多地方,表達這個應化的作爲。以前在版納,包括在尼泊爾那一帶都這樣說,世尊,不行,您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足迹,有的人說您給我們留下一個指甲,留下一些發,幹什麼呢?要不然您一走,我們說您在這來過,別人不相信的。世尊就留下足迹,發、甲等。】

  

對我們薄地凡夫來說,我們分不出來身,主要是一分就成妄想紛飛了,可以打很多妄想,但是就是沒有意生身。這個意生身是一如之身,各個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的是沒有差異的。有些大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時候,在取滅的時候他也會這樣做一做,偶而因爲急需也會分身,平時一般不做,爲什麼呢?怕有行迹的這種不適應,或者人對這種奇特産生疑意,所謂不可以以怪異度世。

  

依通力度化世間,這是四法度衆生的一種特定的方法,但在我們中原漢地受了很大的製約,因爲我們受了儒家思想這樣的育,所以一些比較大的通力都在邊遠地帶,如以前大理國或南诏時期的阿紮黎,多用通變力。因爲在這些地方,不用通變力折服不了人。例如大理那個觀音塘,那兒有個大大的石頭,據說是外來軍隊來了,觀音菩薩就變作一個老人家,把那個石頭舉在空中,軍隊一看,說一個老人家就這麼厲害,就退出了。所以每個文化區域有其特定的背景,會形成一些教化之異。

  

(歲次辛卯五月二十 2011年6月21)

  

《安居第叁十五日(二):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