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難民後,就被新加坡政府發現。到了淩晨兩點,新加坡警察將我的住所團團包圍。由兩位警員前後包抄,其他人則一湧而上,當場沒收我的護照和簽證,並命令我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離境。
當時有八百個人在那兩艘大船上,我們必須想辦法把他們安全運送到澳洲或關島。而西貢二OO號和黑標號這兩艘小船都被限製離開碼頭,因而無法將食物和水載送給裏普達和羅蘭號大船上的難民。如果我們能送食物過去,大船就會有足夠的燃料駛抵澳洲。
那天風大浪急,海象極差,我們很擔心船只的安危,結果還漂離了岸邊,但是馬來西亞政府卻不准它進人馬國的水域。我企圖申請入境許可,打算先進入某個鄰近的國家,再繼續策劃拯救難民行動,但是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都不發給我入境簽證。
雖然我人在陸地上,但是實際處境卻猶如漂流海上,我發現自己的命運與那八百名船民同體一命。
在那種窒礙難行的窘迫處境下,我決定自己必須禅觀「欲靜則靜」。我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很平靜,不再害怕或憂慮任何事情。
我並不只是無憂無慮,而是一種真正的心靈平靜。在那種心境下,我得以克服困難的處境。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在那二十四小時期間的靜坐的分分秒秒、那一呼一吸和那充滿正念的每一腳步。
我們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面臨的問題似乎龐雜得無法解決。縱使有長長一生的時間,還是有許多人會抱怨時間不敷使用。在稍縱即逝的二十四小時內,又怎麼可能做完這麼多事
當我直接面對問題時,成功已在眼前。我發願,如果不能在當下獲得內在的平靜,自己就永遠也得不到平靜。如果我無法在面臨危急關頭保持心靈平靜,那麼平日安逸環境中獲得的那份平靜就不算真正的平靜。
如果缺乏在艱苦困境中尋求平靜的經驗,我永遠都不可能明白平靜最真實的意涵。通過禅觀「欲靜則靜」,使我得以面對人生中接踵而至的各種問題,而那正是當時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若你當下並非活在平靜中,將來也永遠辦不到
平靜只存在于當下。
如果我說:「待我完成這件事後,就能自由自在活在平靜中了。」「這件事」是什麼
一張文憑、一件工作、一幢房子或還清貸款
如果你這麼想,平靜永遠不會到來。
眼前的「這件事」完成後,永遠都會有另一件事出現。如果你當下並非活在平靜中,將來也永遠辦不到。如果真心想要得到平靜,現在就必須處于平靜中,否則,這只是抱著「平靜終有一日能到來」的希望而已。
我的詩人朋友並沒等到從勞改營裏被釋放後,才學習活在平靜中。他並不知道自己在那兒只待了四年(許多人待了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他禅修的主題也類似「欲靜則靜」。
我們需要坐下來,找出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這樣才能生活在平靜和快樂中。並非需要經過長久修行才能得到平靜,最重要的是你的願力和決心。如果你的決心夠堅定,那麼成果往往立竿見影。你可以透過一呼一吸、每一步伐、每一微笑,或者透過谛「觀」、谛聽或谛「受」,直到與平靜融爲一體。
我們的力量並非在于武器、金錢或武力,而在于心靈的平靜
如果地球是你的身體,那你定能感受到目前這身子有許多部位正在受苦。
戰爭、壓迫和饑荒在世界各地無情肆虐。許多孩子因營養不良而雙目失明,他們在垃圾堆中翻尋東西,只爲了能找到些微餬口的食物。許多成年人在監獄中絕望煎熬地死去。有人因反抗暴力而遭殺害。人類所擁有的核子武器、足以摧毀地球,但我們卻仍不斷製造更多的武器。
如果我們覺察到地球所遭受的這些危機,又怎能獨自隱居于森林或者躲在自己家中靜坐呢
我們尋求的平靜不可能只是個人的享受。我們必須找到一種內在的平靜,能讓我們與受苦的人融爲一體,並且願意幫助這些遭受苦難的弟兄姊妹們:也就是說,幫助我們自己。
我知道有許多年輕人明白這世界的實際狀況,並且內心充滿熱誠,他們不願意隱身于粉飾太平的世界,于是投入改革社會的志業。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之後,往往變得心灰意冷。
爲什麼
那是因爲他們缺乏深刻的內在平靜,那種能終生伴隨著他們的行動,永遠不會喪失的平靜。我們的力量並非在于武器、金錢或武力,而在于內在的平靜。這份平靜使我們堅不可摧。在關心那些我們所愛和想要保護的人時,我們必須擁有平靜的心靈。
我在許許多多人身上發現這份平靜,他們將畢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于照顧弱勢者,在人間處處澆灌慈悲和理解的大樹。他們各有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我不知道他們如何獲致內在的平靜,但是我在他們身上見到這份平靜的光芒。
你如果仔細觀察,我相信你必然也能看出這個特質。這份平靜不會將你和世界隔開,相反地,它會帶領你進入世界,並賦予你力量去承擔想要致力的一切事情——爲了追求社會公義、拉近貧富差距、停止武力競爭、對抗歧視而奮鬥,在人間播下更多互相了解、和諧與慈悲的種子。
不論爲什麼目標而奮鬥,都需要決心和耐心。如果缺少內在的平靜,這份決心遲早會潰散。那些以致力社會運動爲職志的人,尤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修習正念。
慈悲的人會在衆生身上看見自己
平靜和慈悲總是伴隨著理解和無分別。當我們起分別心時,就會帶著批判的眼光面對事物。如果以慈悲之眼看待世情,就能清楚地看到萬物的實相。
慈悲的人會在衆生身上看見自己。
如果能夠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實相,就能克服各種有所分別的成見,並在面對任何情境時,都能表現慈悲的作爲。這才是「和解」最重要的內涵。
所謂和解,並非表示簽定口是心非和殘酷不仁的協定。和解反對任何形式的野心,不偏袒任何一方。大部分的人在遭遇沖突時都會想采取立場。我們根據所接收到各種以偏蓋全的證據,或是宣傳口號和道聽途說來分辨對錯。爲了采取行動,我們需要憤慨,但是單憑憤慨是不夠的,即使是正義或合法的憤慨。
這個世界不乏願意獻身于行動的人,但是我們需要的卻是有能力去愛的人,他們沒有偏見,願意如母鴨展開雙翅擁抱小鴨般去擁抱實相的全貌。
禅觀萬物相互依存、相互緣起,是得到這種證悟的一種方法。當我們達到這個境界,分別心即消失,實相也不再被概念化的利劍切割得支離破碎。善與惡之間的界線就會泯除,手段與目的也會合而爲一了。
我們必須不斷禅觀,直到能把那些在烏幹達或衣索比亞因饑荒而骨瘦如柴的孩童,視同自己的親生孩子,能夠視衆生的饑餓與病痛如同己受。到那時,我們才能實現無分別、實現真正的愛。
《法華經》②說,觀世音菩薩具有以慈悲之眼觀看衆生的能力。因此,當我們見到某人能夠以慈悲之眼看待衆生時,就明白他們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當我們禅觀第一聖谛(苦谛)③時,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身上顯現。當我們祈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甚至在開口祈求前,觀世音菩薩就已經現前。
凝視你的手,就能契入無始無終的實相
我有位藝術家朋友已經遠離家鄉近四十年。他告訴我,每當他想念母親時,就會看著自己的手,這樣心情就會好一些。
他母親是個傳統越南婦女,只認識幾個中國字,從來沒學過西方哲學或科學。在他離開越南前,母親拉著他的手告訴他:「我的孩子,當你想念我時,記得看著自己的手,你就會馬上看見我。」
這些簡單而真誠的話語是多麼有力呀!這四十年來,他已經無數次地凝視著自己的手了。
他與母親之間的連系,並不只表現在遺傳上的神似,她的精神、希望和生命也在他身上顯現。我知道這位朋友在禅修,但不知他是否選擇「凝視你自己的手」來做爲參公案的主題。
禅觀這個主題能讓他的修行提升不少。他能經由凝視自己的手,深刻融入無始無終的實相。他將能看清自己生前與死後的千萬世代,實際上都是他自己。回溯無法記憶的遠古直到現在,他的生命從未中斷過,他的手也一直在那兒,是一個無始無終的實相。
他能夠認出自己五億年前和五億年後的「真實面貌」。他不僅沿著時間之流的生命進化樹開枝散葉,還存在于萬物相互依存的複雜關系網絡中。因此,他身體裏的每個細胞也都跟他一樣,從生死的束縛中解脫。
在這個例子裏,參詳「凝視你自己的手」這則公案,就會比白隱禅師提出「只手之聲」④的公案,更能有深刻的體悟。
去年夏天,侄女從美國來看探訪我,我給她「凝視你的手」當做禅宗公案讓她參究,並且告訴她,在道場旁山丘上的每一顆小卵石、每一片葉子、每一只毛蟲,都會呈現在她手中。
生與死不過是想像出來的東西,沒有什麼了不得的
幾年前,有個親政府的團體在胡志明市散播謠言,說我已經死于心髒病。這個消息在越南引發一陣混亂。有位比丘尼寫信告訴我,當消息傳到她的村莊時,她正在給一群見習沙彌尼上課,頓時整個教室的氣氛非常沈重,有位沙彌尼還昏倒了。
我因爲參與和平運動而流亡海外二十多年,並不認識這位尼師或目前當代的越南比丘或比丘尼。然而,生與死不過是想像出來的東西,沒有什麼了不得的,你爲何要哭泣呢,我的姊妹
你正在研習佛法,做我正在做的事呀,所以,如果你存在的話,那麼我也存在。凡是不存在的事物就無法存在,而存在的也不可能停止存在。你了悟這層道理了嗎,我的姊妹
如果我們無法使微塵從「存在」變成「不存在」的過程,又怎麼可能使一個人由存在變成不存在呢
世上有許多人爲了爭取和平、人權、自由和社會公義而被殺害,但是沒有人能夠摧毀他們,他們依然長存人間。
我的姊妹,難道你認爲耶稣基督、甘地⑤、拉馬布拉克⑥和金恩⑦是「死去的人」嗎
不,他們依舊活在世間。我們就是他們。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承載著他們。
如果你再聽到這類新聞,請一笑置之。安詳的微笑將證明你已獲得不凡的領悟和勇氣。佛法與全人類都期盼這會心的微笑。
當你呼吸的時候,也是爲所有的人呼吸
我有位從事研究的科學家朋友,目前正指導許多博士班候選人做研究論文。他希望做任何事都能以科學的方式進行,但他又是一個詩人,結果他經常就不是那麼「科學」。
去年冬天,他經曆了一場巨大的精神危機。我聽說之後,就送了他一幅畫,那是在平緩如鏡的水面上卷起一片波浪。在這幅畫下面,我寫道:「波浪永遠是波浪,但是同時也是水的一部分。當你呼吸的時候,也是爲所有的人呼吸。」
當我寫下這些句子時,我與他一塊兒泅泳,幫助他度過生命中艱困的時刻;值得慶幸的是,那句子幫助了我們兩個人。
大部分的人把自己視爲起伏的波浪,而忘記他們同時也是水。他們習慣于活在生死流轉之中,而忘記了生命的不生不滅。波浪同時也是水的一部分,我們也同樣過著不生不滅的生活。我們只需要知曉自己過著不生不滅的生活就可以了。
一切盡在「知曉」這個字。知曉即是了悟。了悟即是正念。
禅修所做的一切努力皆在喚醒我們,讓我們明白唯一重要的是:生死永遠無法以任何方式觸碰我們。
注釋
①在生物學上的基本分類層級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②《法華經》(Lotus Sutra):全名《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教經典之一,共有二十八品。妙法,意爲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的潔白完美。
③四聖谛即苦、集、滅、道,又稱四谛或四真谛。大體上,四谛是佛教用以解釋宇宙現象的「十二緣起說」的歸納,是原始佛教教義的大綱,乃佛陀最初的說法內容。
苦谛即關于生死實是苦的真谛:集谛即關于世間人生諸苦的生起及其根源的真谛:滅谛即關于滅盡苦、集的真谛:道谛即關于八正道的真谛。
④只手之聲:又作「只手音聲」,是日本臨濟宗白隱禅師所創的公案。兩掌相拍,自然發聲,爲感官上的耳朵所能聽聞:如果只舉起一只手,無聲無響,若非跳脫感官層次,以「心耳」來感悟,不可得聞其中的意涵。白隱禅師以之引導參禅者遠離感官上的見聞覺知,不以思量分別而影響心靈純淨的感知,直入無分別的心境。
⑤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著名領導人。印度人尊稱他爲「瑪哈特瑪」(Mahatma),意爲「偉大的魂」,通常譯爲「聖雄」。他在英國統治印度期間,發起以和平方式進行的「不合作運動」(Non Cooperation Move-ment),以和平的方式對抗英國的殖民政策,受到廣大的響應。甘地在1948年遭到極端份子的暗殺。
⑥拉馬布拉克(Grigoris Lambrakis):希臘自由主義者、和平運動改革家,在1963年被官方雇用的刺客所殺。
⑦金恩(1929~196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1963年,金恩博士在華盛頓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衆,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蘿」(I have a dream),這次集會所産生的與論壓力,終于迫使美國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爲非法。1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遭到槍殺。
讓你的心專注于當下的每一刻,即是禅定的基礎。
任何對象都有能帶來覺醒;但是它若只是某種訴諸理性思惟的産物,就不太可能産生什麼結果。
請不斷地禅觀下去,直到你在最殘酷不仁的政治領袖身上、在受到最恐怖刑求的犯人身上、在最富有的人身上、在饑餓瘦弱得不成人形的孩童身上看到自己。
人生究竟是一種幻影、一場蘿,還是一個奇妙的實相,全部取決于我們的覺悟和正念。
如果我們無法在面臨危急關頭保持心靈平靜,那麼平日安逸環境中獲得的那份平靜就不算真正的平靜。
並非需要經過長久修行才能得到平靜,最重要的是你的願力和決心。 當我們見到某人能夠以慈悲之眼看待衆生時,就明白他們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這個世界不乏願意獻身于行動的人,但是我們需要的卻是有能力去愛的人,他們沒有偏見,願意如母鴨展開雙翅擁抱小鴨般去擁抱實相的全貌。
他能經由凝視自己的手,深刻融入無始無終的實相。他將能看清楚自己生前與死後的千萬世代,實際上都是他自己。
《觀照的奇迹 第五章 平靜的力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