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居,慈師講授“五念門”(源自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希望聽課大衆每日實踐【五種功德正行十念法】。通過講授與實踐,使大家對法則能夠用得上力,使大家的生活和思維意識有個改變,洗滌心垢,去除煩惱,從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五方面念佛,通過名號的功德,讓我們的身、口、意、智、方便智成就,成爲事實,即在現實生活中一事每一物中讓其充分發揮覺悟的作用。
在此每日摘取筆錄,結合錄音,願有緣共同分享法益,如實安樂!
(注:由于時間有限,有的內容是從聽課時記錄的筆記中摘錄下來,不一定是逐字不變的原句,不過我們我們將盡量複對錄音,保證用講課的原句,盡量完整地傳遞言辭與涵義,還請大家理解~)
安居第一天:正行是打開真誠與安心的開關
課程說明:
其實我們並沒有更多的東西要學習,只需要大家把負累放下,做一個快樂的、安心的學佛人。實踐很重要,非是知識的學習。
口念佛心憶佛,即持名與系念結合,這是完整的修行方法。如果能口念、心憶,加上忏悔頑固業習、輔助于孝順等善業行持,此四方面都去做,此生將是十分有意義的。
正行是打開真誠,打開安心的開關,令我們步入安樂國。故在課程開始前,先將【五種功德正行十念】這一法寶供養給大家,希望大家每日實踐,十口氣僅需幾分鍾,很簡單,但正是簡單會令人喜悅、安樂。
每日功課:五種功德正行十念
說明:
◇ 一氣唯長唯久:吸一口氣可令心專注。(一念專注做事不可思議,千萬念散漫難以成就)
◇ 面對西方:如果西方不適合面對,比如有廁所、大坑、垃圾等,可以面對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後觀想自己面對西方。
◇ 站立:可坐著,但最好站立。
◇ 合十:雙手合攏,中間不虛,手掌豎起,垂目時可看到無名指。
◇ 沒有閉目的要求。
◇ 五門中可任選一門,每日實踐次數不限。
◇ 念十口氣之前,可以先系念:比如串習身業禮拜這一門,念完“世尊我一心,皈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之後,可以先系念相對應的文字——“身業禮拜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如對目前,蒙佛攝受,願生彼國,得生彼國。”然後再念十口氣。最後念回向句“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法語摘錄:
◇ 學佛人是大方的、頂天立地的丈夫行。在每個當下、每個現緣中安心、自在,這是佛陀給我們最好的祝福。
◇ 真正的念佛人,生也安樂,死也安樂,因爲你認識了這個“念”,我們的生命作用就在這個“念”下表達著。
◇ 念佛人是比較容易體會世尊所說的“我法無念念”、“應無所住生其心”、無修修、無爲而治、不假修持、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
◇ 佛解放了我們的心靈、時間、空間,給我們帶來了福慧輕安,如此體會,我們會真正歡喜、感激、憶佛贊佛的!
◇ 用意樂的心實踐,不要有壓力的、完成任務似的去實踐。
◇ 正行是打開真誠,打開安心的開關,令我們步入安樂國。
◇ 修行重要的是把真誠、真如、不造作的心使用出來,而不是給別人看的,紮再大的花架子,解決不了心靈的問題、安樂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 你了解過真誠,你就會了知自己不真誠時的業習,以及他人的業習,並知其不可得,真實安心了,就會真正了解無間修、恭敬修、常時修、畢命修了。
◇ 念佛不爲頭數,只在真誠、決定!(昙鸾法師)(舉例:就如一個勁兒念著“把燈打開、把燈打開……”,念再多也不如動一下手就打開了。)
◇ 真誠是自在力、圓滿力、無疑力、無對待力。
◇ “但得諸樂,無有衆苦”是佛法的真實利益
法則傳授:
<“一念佛號”之口訣>
每天早晨起來,或在每天中任一時刻如下念一聲佛:
(先憶念、祈禱)十方諸佛菩薩證知我:
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身口意自他共供養阿彌陀佛,消融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隨順彌陀無礙光明,永不退失。)以此因緣,我稱念阿彌陀佛。[注:括號中的詞句可有增減]
(然後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過去的業已經成熟,造成了此生、未來生的慣性,我們供養給阿彌陀佛了。
未來是必然覺悟、成佛的,亦供養給阿彌陀佛。
現在是自主的、可以把握的,我們自己決定供不供養給阿彌陀佛呢?
如此隨順與供養,使自己的業成爲阿彌陀佛的功德藏,成爲性德海的作爲。
如此隨順與供養,是無法回收的,如滴水歸海一般。
如此一念,心中踏實,無有疑慮,無有反複,一整日我們都在阿彌陀佛的載負下,不論犯業習與不犯業習,都會感激阿彌陀佛的周遍加持。因爲自己的過現未來叁業都已供養給阿彌陀佛智願海了,永遠不會變異,不會退轉了,無疑于此、安心于此,阿彌陀佛亦印證于此,正如經中所說“上至盡形壽,下至十聲、一聲,鹹得往生”!此一念具足無上大利。因爲我們的叁業已經融化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我們來作一個來此娑婆世界的旅遊者,一個傳遞彌陀悲智的念佛人,一個具足安樂之人。如經中所說“但有諸樂,無有衆苦”,這是佛法的真實利益。
願大家皆得“但有諸樂,無有衆苦”的佛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