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n="left">好,謝謝大家!
2009結夏安居佛七開示(七月十一):如何念佛相應
今天是打七的第四天,很快就到佛歡喜日了,真是光陰如梭,時間是十分快的,尤其念佛的時間就更快了,若真正能感受到佛陀給我們帶來的心靈深處的平靜,或者如實清淨的心相續,時間就更快了。
不管我們在打七中遇到什麼樣的心理,都要了解,心理感受是在變化的,是無常的,唯有清淨的法性,象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無量壽是在平靜的、清淨的、周遍的、無礙的,溫養著我們每一個衆生的佛性,提攜著每一個衆生,我們感覺的變化不要去捕捉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也不要在意它,讓它象流水一樣來來往往就好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實在是我們具足的心智的自我暢明,是得不到什麼的,也失去不了什麼,時間一天天過去,實際我們也失不去什麼,因爲無始以來輪回的時空,時間的標志對凡夫有情來說是有意義的;對覺悟者來說,時間是沒有長短之說,沒有過、現、未來之說,所以是名無量壽無量光,照十方國界,畢竟無所對待。我們每個人的心智,亦無對待,亦是照十方國。凡夫心與諸佛心本是一心,只是我們流轉于我們的執著、現前的習氣煩惱,隨著這種感覺去流轉了,或者是排斥它,或者迷失于其中,迷茫啊,排斥啊,這兩種大的狀態基本上給我們造成了業相續,雖在業相續中,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還是我們生命的底蘊,法身流轉,那我們一念回心,流轉永除。
無量壽佛這樣發願:“諸有衆生,聞我名號,俱來我刹。”——這個“我”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我,非是名字的實有我,因爲衆生以色身、根識、覺知以爲自我,所以稱爲邪見我。諸佛如來所說之“我”實在是法性之清淨平等的流布,欲令一切衆生覺悟于此,安住于此,妙用于此,又不染著,這樣一個清淨的教法。“聞我名號,俱來我刹。”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個平等的名號,予一切衆生是同一安住的,諸佛如來與我們同一安住,這是無疑的。
我們念佛實在不是念心外佛,也不是念心內佛,實際就是念周遍無礙圓滿之佛,此佛不得不失,平等安住于世間,一切凡夫亦複如是,若不隨自己的妄想執著流轉,那一念回心,即是成就,即是無量壽,即是無量光。念佛法門爲什麼曆代的祖師提出這個法門是了義中了義,不是贊美它的,是它實際作用如此,究竟之究竟,圓頓之圓頓,橫出生死。如佛告阿逸多:“阿逸多,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爲具足無上大利。”這是誠實言,真實語。所以我們說“苦海無邊”就是我們妄想執著的延續是無邊無際,這我們從緣起法上都能看得到的,因爲我們一個一個妄念相互的攀緣流轉,就是無量無邊的苦海。“回頭是岸”,回心一念,深觀法性,無得無失,那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一念就具足,“一智能破萬年愚”是真實之言、如實之語。
那我們怎麼在短暫的念佛時間把無始以來的妄想執著融進這光明名號中呢?實際我們每一念都沒離開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這個周遍的照耀是我們一刹那間也沒離開過,從來沒有離開過,不管是我們沈淪也好,犯種種過患也好,不管是覺悟未覺悟,無量壽無量光永遠那麼平和的、如實的、不舍一切衆生的,給予著我們,喚醒我們,就是喚醒我們這一念回心。我們每天念多少聲佛呢?有沒有這一念回心的機會呢?實際我們每一個人(要經常觀察思維)我們所說的叁種必生:
順性觀察——一切衆生與佛本無差別,法性平等故,此法性無衰無變,證明無量光無量壽之真實,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歸于法性佛,清淨平等,周遍法界,我們念念之中皆在此身中安住無疑,無出無離,無對無待。
若從阿彌陀佛的廣大誓願上來看呢——“我于無量劫,不爲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普濟利于一切衆生,他的願望如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對十方衆生來講,衆生一念十念,若回心向往,莫不生彼國。這是佛願圓滿攝化,十方有情,願生必生。
從自身意樂上來觀察——就佛性平等上來說,平等安住,永遠是省力的,是無染的,是真實的,是有益的,但我們的習慣不喜歡平等,凡夫生活在差別業流中,對平等的感知並不是那麼親切,但在累的時候,在業障侵害我們的時候,在遇到重大違緣的時候,在受到極大傷害的時候,我們就特別向往平等了。但一般人在得意的時候,在順暢的時候,在自己的逆反心理中,就不向往平等。實際平等的真如性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真實的心地的妙用,我們若真正觀察了我們究竟的意樂,我們人究竟意樂的是什麼呢?我們通過法性與佛的對比呢,就能體會到,諸佛安住的大自在、大方便、大安樂之中,非是對待可取,非是對待設立,故名極樂世界,又稱爲安養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對衆生所有苦難追尋、所有善良追尋、所有樂的追尋的總結,在一切世間,阿彌陀佛的國土稱爲極樂世界,是針對衆生向往安逸、向往快樂輕松,這樣的向往,設立這樣的圓滿如實的國土,順性設立。順誰的性呢?順一切衆生的性,不是順某一類的聖者智者的性,不是的,順一切衆生的究竟願望與意樂。
所以這叁種觀察,我們一定要經常思維思維,這樣我們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往生向往是必然的,是無疑無慮生彼國,佛力住持不退轉,我們就有真正的增上的如實的法益。
諸位菩薩,有這麼好的念佛機會,尤其在平時,(若)能依這樣的心念,心念法身佛清淨平等,心念報身佛圓滿普攝,心念無礙的化身佛,心念自己的意樂,如是心念,如是觀察,我們必然會得到真正安心,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真正的安心——順法性是究竟安心,順彌陀的報德是業力直接轉化的安心,那我們回觀自己的意樂可以從自己的正念意識作業中來作意令自己進趣彼國,無疑無慮。否則我們這一生很快就過去了,不知道一個什麼因緣就把我們的生命丟到業海中去了,那我們對這叁種觀察能清淨如實,或者經常系念彼國,那兩種修持:一個是正念名號,一個是心念彼國,生起決定,這樣我們就不辜負這一生,一生修持,即得不退,其他法門要累劫修持,這樣真正地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無疑于學佛因緣,對自身、對他人莫不是一個最大的感恩報德的機會。
許多人說出家我們怎麼報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叁寶恩呢?念佛、學佛怎麼報恩呢?真正地把佛法的利益運用成熟了,我們才能談到報恩的話題,才能真正談到出離的事實,否則在世間做人情小善,或者相互地養育,父母養育我們,回頭我們養育父母,照顧後代,這樣只是輪回的相續罷了,這樣可以有人情的恩德,但畢竟是叁界流轉,苦苦相續,不能出離。我們真能有成就念佛出生死的這樣一個不退轉的法則的修持,那麼對我們的親人、後人、周邊的有情來說,那都是真誠地報他們的恩,真誠地給他們利益,這樣我們不失爲真正的學佛者、念佛者,不辜負這個學佛的機會。
能參加打七的確是我們很殊勝的福德具足成熟,一句佛號就是無量的福德可利九界,我們自己再大的修行、再大的作爲想利九界衆生是十分困難的,乃至自利都很困難,但我們稱念這一句圓滿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就可以普利十方九界衆生,菩薩也可以給他們利益,聲聞、緣覺、六道衆生給予他們無疑的利益。那我們怎麼能利益菩薩、聲聞、緣覺呢?因爲我們念這個萬德的名號能傳達十方,喚醒二乘,無悲心的能喚醒他們的悲心;未圓滿菩提的能令其圓滿究竟覺;獨覺者能喚醒他回小向大,來圓滿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對六道衆生,免除天人放逸之生活模式;對修羅能令其息诤,爭鬥的心、嫉妒的心、嗔恨的心使其息滅下來;聽到佛號叁途之苦就會休息,臨命終時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人類衆生,喚醒我們的覺悟,免除我們的徘徊。
這一句佛號實在是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諸有衆生,稱其名號,廣泛利世,是爲大悲行持者,與觀音勢至等,與文殊等,此人當生如來家,當坐道場,轉妙*輪。雖然我們在凡夫位置上,我們念佛之時就是“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能普利于世間的,能普遍供養諸佛。《往生論偈》上講:“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平等贊美十方諸佛的,是平等供養一切衆生的,來成就一切衆生的,實在是個不可思議的摩尼寶號。大家能念一聲,是一聲福德,是一聲威德,是一聲周遍,也是究竟周遍,是真實利益,自他二業,稱念之時,都是佛心佛相,都是圓滿具足。如是看,徹悟禅師講: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念佛時就是度生時,當然聽聞衆生就是往生時,那我們以這樣圓滿的心、清淨的心、無礙的心來念佛,那就是廣泛地利益世間。真是頂戴大家這個念佛的機會,大家好好念佛,阿彌陀佛。
2009結夏安居佛七開示(七月十二):如何念佛相應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剛才有人提出來打坐觀心這個問題,實際念佛這個法門,我們說那叁種必生,或者說叁種安心,或者說叁種意念,實際都是一個所謂觀心的方法。觀什麼心呢?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觀本淨的心——就是我們這個真如的心無始以來與佛無二無別,周遍廣大,無有名相,無有取舍,自然充盈,具足萬法,不被一法所據…
《如何念佛相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