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法
每天早晨,或每天任一時刻(尤其做事或做選擇之前),如下念一聲佛:
祈請十方諸佛菩薩證知我:
自他共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身口意業皆供養阿彌陀佛,消融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以此因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摩尼寶號。
南無阿彌陀佛!
如此一念,心中踏實,無有疑慮,無有反複,一整日我們都在阿彌陀佛的載負下,不論犯業習與不犯業習,都會感激阿彌陀佛的周遍加持。
因爲自己的過現未來叁業都已供養給阿彌陀佛智願海了,永遠不會變異,不會退轉了,無疑于此、安心于此,阿彌陀佛亦印證于此,正如經中所說“上至盡形壽,下至十聲、一聲,鹹得往生”!此一念具足無上大利。
因爲我們的叁業已經融化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我們來作一個來此娑婆世界的旅遊者,一個傳遞彌陀悲智的念佛人,一個具足安樂之人。如經中所說“但有諸樂,無有衆苦”,這是佛法的真實利益。
願大家皆得“但有諸樂,無有衆苦”的佛法利益!
在“一念法”的基礎上一日十聲
我們現在要用這種作意圓滿的心去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你可以去體會體會了,在一天中,你可以用一次念十聲,也可以把它分成幾個段落,好比說早中晚,初夜中夜後夜,在每個段落裏念十聲,或者念一聲,或者念兩聲,這樣你看一看,你生命的主題就有了。
現在就是希望大家生活中有個憶佛念佛的主題。前幾天講一聲,現在講十聲了,這十聲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因爲我們有一聲的基礎了,對不對?但這十聲一定要思維清晰了再去念。這個思維我們稱爲憶佛,你在這個憶佛中清晰了、明了了,再念一聲佛,念十聲佛。或者說思維清晰了念一聲佛,休息一下,我再思維清晰了,我再念一聲佛,這樣念十聲,你看看是個什麼效果。
這是個不是功課的功課,希望大家把念佛當作生活的主題,在一天之中,能這樣清晰地念十聲佛,你會感覺這一天的念佛就很豐滿。
放心,我不會要求一百聲,這個“十聲”大家不體會可能是很困難的,因爲“十聲”在許多經典上都是有提的,說“乃至一念十念”,說十念的比較多,說一念的比較少,因爲一念的根性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十念的根性是普遍都是的,所以我們從普遍的角度,來提醒大家一天能念十聲佛。
一日念十聲阿彌陀佛。
這是最簡單的要求了,你可以去實驗,過去你要是實踐過“一聲念佛”的方法,現在念十聲,你會感覺這一天就很豐滿,什麼叫豐滿呢?因爲以前一天念一聲你就感到很滿足,現在念十聲,你就感覺哎呀,很脹了,很有力量。可以去實踐啊。那你說我念兩聲,討價還價也沒有問題,念兩聲也可以的,但是你一天念十聲,你會感覺到不可思議的變化,這是事業的變化,這個變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一天念十聲佛,實際嚴格的說,念熟了最多五分鍾,不熟悉的人十分鍾也用不完,八九分鍾做完了。那我們一天拿出八九分鍾的時間來體會這個充滿,法喜充滿,或者這個真實充滿,或者說這個滿意的念佛方式,我們體會體會,那對我們這一日的加持,就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啓發——內在的啓發。
因爲這個實踐是不可取代的。有一天,有人給我打電話說,師父,以前半夜醒來的時候要念念佛什麼的,現在感到無所事事啊,念佛一點興趣都沒有。做事沒有興趣是爲什麼呢?他就沒有做過真誠的一念。如果做過真誠的一念,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情況下,你去念他十聲,我們一天中經常有這種很無聊的時間,很無聊的空間,很沒有意思,你就拿這個空間去憶佛念佛,用十念,你體會體會。
方法我們是講過了,但是你要用這個東西去啓發你內在的喜悅,或者是內在的充盈,這個內在,只有自己去實踐,別人取代不了的。這個內在的啓發是我們自己心靈的一個機會也好,一個震動也好,或者說激活,你把你這個喜悅激活了,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時間,麻木不仁的。大概我們的人生中都有某個階段的一種無聊無奈,感到很無聊,所以人就去睡覺啊,無所事事啊,就去昏沈啊,或者說就想辦法去打發這個時間啊,那你去念一下“十聲佛”。
純淨喜悅地念佛
我提倡念佛不提倡大家念多少,希望大家念得歡喜、輕快、透視力,能消除我們的執著,乃至身心的疲憊,或者說身心的厭倦、或者身心的苦楚,就象歌唱一樣,讓自己的身心愉快起來,這樣就比較有意義。過去念佛堂裏,那個佛號殺尾殺得特別幹淨,爲什麼呢?就是說聲音很美,但是不允許你去殘留。象那個一般跑西方的那個調子,那個是最幹淨的調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象刀一樣把尾音斬的很幹淨。爲什麼呢?——很美,但是不允許你染著。早期我到念佛堂去,一些老一輩念佛者特別提出來說不准唱,就是不准拖腔,前面你念得再好,到後面你這個收尾的這個地方不允許拖出來個尾巴,就是怕你粘著,怕你染。所以過去念佛堂念佛是不准唱的,現在啥調子都有了,大家不知道這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力有多大。所以過去人念佛的尾音都特別幹淨,四聲念佛就可以處理的很幹淨。越幹淨,你自己都感覺到你在享受一種純淨的心智。這個潔淨也好,純淨也好,你有一種體驗,一種喜的東西,我們說一種好的覺受也好,一種你染不上的東西,這個受覺要是運用得當了是十分有意義的,它很純正。一些演員、音樂、曲子、大型音樂會感動了很多人,爲什麼呢?就是很幹淨、純正的東西,我們心地都需要的。
我們要是知道我們的心地本來是純淨的,只是把這個純淨通過念佛表達出來了。那慢慢的你就知道——我們不是在念佛,原來是佛在念我們,覺悟心地在喚醒、在激勵我們,就是這個覺悟一直在載負著我們,慢慢的就是覺悟徹底地載負我們,我們徹底地回歸了覺悟的整體。
放光寺這麼多年一直用這個四聲念佛法。我們要是真正地念佛,下去可以自己試驗也行,找兩個人、幾個人都可以,不要用那種竭盡全力拼命的念法,念一聲就休息一聲,休息兩聲叁聲都行,但是一定要把自己休息過來了再去念。爲什麼要這樣呢?這個時候你就感覺到念佛跟休息是同等的,念佛跟喜悅是同等的,念佛跟省力是同等的,念佛跟安樂是同等的。有的人爲什麼不喜念佛呢?就是他依那種應酬的心理,一種被迫的、趕緊結束這兩個小時的心理去念佛,或者說求福求慧求鈔票求名利,結果念了半天沒有求來,他就很失望,那就是失望的心念佛、虧欠的心念佛,結果肯定是如此。所以我們讓自己的心念,那種最初的、最基本的本淨的心、本來純潔的、無所求的心來念佛,真是很美妙的,你就會擯棄自己的無始以來的惡業習慣,即染著的習慣、虧欠的習慣、所求的習慣。用這種心來念,它就很完整,心念與聲音就會有一個很完美的結合的過程。你會體會到這種所謂的美了,這個美不是我們世間追求的那個美,是真讓人感覺到一種喜悅,一種輕安,那的確是很美的。但你要去實踐的。所以打七的時候,真正把方法調整的得當,人很樂于念佛的,我們以前在放光寺打了很多七,一般打一個七會加兩個七,打兩個七、叁個七都會一直在加,爲什麼呢?就是大家在這個發心與念佛上慢慢的找到那個點了,找到那個點就特別容易生喜悅。
這個還真是需要實踐。自己可以去實踐,好比說我昏沈那一會兒,煩惱那一會兒,給別人說是非那一會兒,找麻煩的那一會兒,我去念一會兒佛。你看一看,你真是安樂,你少去了很多記憶的糾纏,很多還要處理的垃圾你不用處理,因爲念念你都很清淨,很幹淨,不光是自利還可以利人,可以給他人帶來方便、心靈的解脫,自己肯定不去打掃垃圾了,因爲你這個作爲中沒有垃圾。我們在人與人的來往中,有很多處理的得當不得當的,所以你要是用一句佛號去念一段時間,再去造造業,去人我是非,去名利等等,你一對比就知道了,你肯定會向往念佛那一段時間。也可能你的習慣中會對那些說是非、搞麻煩、糾纏不清有一些喜好,但你要看到它的結果,你再看看念佛的結果。雖然是反複這樣講,我們還是得反複地去實踐,否則我們的習慣還是上風。因爲一回到生活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是要命的時候、煩惱的時候一般不念的。
稱贊如來的方法
十號稱念
龍樹菩薩提倡“十號稱念”,此稱念是贊歎如來。是對十號具足功德的稱贊。此稱號是具德名號,稱一遍就有不可思議功德力,本身就具有贊美的表達和功德之傳遞。就如世間人有很多頭銜、業績表達他的成就,“十號”就是佛的業績,對雜念熾盛的凡夫來說,念十號是十分方便的修行方式。
稱念阿彌陀佛十二光明名號
十二光明名號,是阿彌陀…
《2011安居摘錄:一些歡喜念佛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