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其實是助長貪念罷了!
2010/01/14
鑽漏洞的文化一日不改,社會一刻也難平安。
2010/01/13
路,走正了,就不必怕遙遠。
2010/01/12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瓦解時,社會就會面臨崩潰的危機。
2010/01/11
占人便宜,錯當自己聰明的人最笨。
2010/01/10
慈悲不遠智,理性的抉擇即是。
2010/01/09
佛不遠人,生活中的慈悲便是。
2010/01/08
佛法之所以爲經,不可遠。
2010/01/07
凡事順勢而行,才是生活之道。
2010/01/06
追求本身即是束縛。欲成佛也是。
2010/01/05
一日,有人問我,如何騰空。他說散盡家産拜師,只能騰空一吋。吾笑答,買張機票,就可以的事,你卻花了一生的家當學習啊!
2010/01/04
無明,只不過是心中的盲點罷了!那個盲點就是我執。
2010/01/03
讓感恩陪伴自己,你才會對他人心存感恩。
2010/01/02
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由迷得悟。
2010/01/01
給人力量的話,自己也會充滿精神。
2009/12/31
給人肯定的話,自己也會積極。
2009/12/30
給人鼓勵的話,自己也會進步。
2009/12/29
給人歡喜的話,自己也會快樂。
2009/12/28
給人一句好話,何樂不爲呢?
2009/12/27
言語的力量來自內心的真誠。
2009/12/26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2009/12/25
再造失落的生命,不在改變他,而在令他感動。
2009/12/24
千言萬語,有時不抵一個關愛的眼神。
2009/12/23
一生的成敗,常在于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
2009/12/22
人生過半百,記得回首看一看。時間只會愈來愈彌足珍貴。
2009/12/21
遇事潇灑一點,得過且過。看事也就難得糊塗,生活自然快活一些。
2009/12/20
快樂的分享,遠勝擁有全世界。
2009/12/19
態度決定格局。
2009/12/18
成功不在贏過多少人,而在幫助過多少人!
2009/12/17
不是賺太少,而是花太多。這樣子,未來便會成爲負擔。
2009/12/16
祈福是心靈糧食。
2009/12/15
邪惡來自軟弱無能。別當一個自诩慈悲者。
2009/12/14
心無所求有兩種,一種是不知道求什麼,一種是什麼都想求。如是,心易生失落感。避免之。
2009/12/13
擁有,就該善用它,否則失去再來後悔便太可惜了,行善趁現在。
2009/12/12
活著就有希望,「希望」本身不是活著這件事,而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2009/12/11
憂心是一種不敢接受事實的發生,只有煩惱,對事情本身毫無幫助。
2009/12/10
擔心是一種不確定感,努力找到答案擔心便可消失。
2009/12/09
逃避與執著,皆是心的遊戲罷了,要認真面對,跳脫自我,解決問題。
2009/12/08
重人情,也要明是非。
2009/12/07
一時無法解決的事,交給時間。
2009/12/06
遇見挂礙事,擔心不憂心,以智化解。
2009/12/05
甩不開憤怒情緒時,先跟憤怒對話,勸解憤怒傷身無益。
2009/12/04
別讓憤怒輕易上身。
2009/12/03
父母打小孩,也是在打童年的自己。
2009/12/02
適時表達憤怒,也是一門學問。
2009/12/01
慈悲,不是用來要求別人對自己好的工具。
2009/11/30
比較,容易産生自卑與自滿兩種極端。
2009/11/29
人性升華後,利他心就會厚實。
2009/11/28
當自己的心能生滿足時,人性就會升華。
2009/11/27
拜神,何不頂禮己心。
2009/11/26
世界不會只有一種生活方式。
2009/11/25
憤怒的力量大于微笑,故善用好的憤怒,而非被憤怒牽著走。
2009/11/24
若說我最不在意,這不是在意是什麼?
2009/11/23
逃避與執著本來是同一件事。
2009/11/22
面對挫折,需要勇氣與反省。
2009/11/21
擁有了,便怕失去。此生,除了業之外,能真的擁有什麼?
2009/11/20
想要擁有,反而失去更多。
2009/11/19
執著是人自創框框。
2009/11/18
心中無事,非菩薩心;心中事無,是般若之道。
2009/11/17
念起念滅,累積的是經驗,不是智慧。
2009/11/16
人心若隨念,則恒不能見智慧。
2009/11/15
外境動嗎?是己心動罷了。
2009/11/14
警覺無常就能獲得積極。
2009/11/13
看見無常很平常,故難從無常的影子裏看見警覺。
2009/11/12
活在輪回中,你不可以認定世界是永恒的,若是,人則無有機會解脫。
2009/11/11
走在吊橋上,想不動也難,成就只好快速通過吧!不安的心,唯從完成開始,方可稍歇。
2009/11/10
漂泊與流浪似乎是指居無定所。究竟,並無一個家可以讓我們依靠永遠。
2009/11/09
外境動時,心亦動;心不動時,外境亦不動。
2009/11/08
心不動談何容易,但是你可曾知道,心本來就不動,動的是念而己。
2009/11/07
心愈清明,所能接納的事物就會愈多。
2009/11/06
懂得放下的人,便能欣然接受一切。
2009/11/05
放下執著,不是放棄所有。
2009/11/04
身體的自主權是租約而以。
2009/11/03
遊過忘川之水,無有彼岸。
2009/11/02
愛就准備一輩子獨飲孤獨。很難了解吧!
2009/11/01
借我一刻鍾,不思不憶,這才是幸福一生的開始。
2009/10/31
窗外的世界才是妳的。
2009/10/30
閱讀無私,今天准備怎麼過!
2009/10/29
當流浪成爲雲遊時,家就變大了。
2009/10/28
行善無悔,此生無憾。
2009/10/27
總有歡笑與哀愁,無懼向前走,做對的事。
2009/10/26
讓陽光喚醒心中的小孩。
2009/10/25
證得無念境界時,才能將煩惱貪欲轉化成證入空性的智慧。
2009/10/24
借由體內四大的融入,將可體驗無念的境界。
2009/10/23
貪欲的心,經由修持可以融化體內四大。
2009/10/22
平靜的心不會生起煩惱傷害。
2009/10/21
禁欲的作用,在于令心融入覺悟光明的心。故日常生活中減少貪欲,能令心平靜。
2009/10/20
今日不修行,所行皆無益。
2009/10/19
學佛容易修行難。
2009/10/18
欲修無上瑜伽續,當先修好顯宗。
2009/10/17
無上瑜珈續指示出最細微的心識層次,以及心之明光。不是常識能懂的。
2009/10/16
五蘊皆空是意識與色身的粗層實相。
2009/10/15
修持密法當以堅實的顯教修行爲基礎。
2009/10/14
各部密續悉佛示現本尊所說
2009/10/13
密法超越曆史時間的觀點。
2009/10/12
密續是佛法最高法門,唯具極高證悟與知見者能接受。
2009/10/11
依己興趣抉擇與己相應的法門,莫生分別想。
2009/10/10
佛法有不同修行體系泛稱爲乘。
2009/10/09
成爲信徒就別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2009/10/08
皈依是爲修行而作准備。
2009/10/07
「抉擇」對世人而言,只是選擇而已。
2009/10/06
相互依賴而存在,便是我們認知的世界,「抉擇」對一位佛教徒來說就是功課。
2009/10/05
諸法皆因緣和合而生,故一切皆無獨立存在的特質,因此,便無所計較起。
2009/10/04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但不該對擁有執著。
2009/10/03
月華滿 菩提分
祝中秋佳節平安幸福。
2009/10/02
諸法皆因緣生的特質。我們都活在因緣法中,故應珍惜善緣。
2009/10/01
諸法皆空,不是指一切都不存在,而是不以自性有存在。
2009/09/30
修忍辱最重要的是,人怒我不還怒。
2009/09/29
修行不能強迫他人,而應幫助他人。
2009/09/28
慈悲不是同情,是爲他人解脫,常接引令修行。
2009/09/27
承擔艱難心應無懼。
2009/09/26
多看書增長知識,多思惟增長智慧。
2009/09/25
見義勇爲是否善舉,就得看少管閑事有幾分。
2009/09/…
《噶瑪天津仁波切法語(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