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先學習浮起來,就是要從這邊下手。你不要小看「獨善其身」,這是最實在、最基本的,尤其經典讀越多的人越小看它,這是自欺欺人。
戒律守得很好的兩個祖師,一個是藕益大師,一個是弘一大師。藕益大師不敢自稱比丘,他甚至自稱優婆塞,就像在家人守五戒。弘一大師慚愧說在家人的五戒他都沒有辦法守,五戒就是十善業。這代表說這是最基本的功夫,我們應該從這裏下手。回去之後,注意兩件事,注意你的講話,看別人的表情,這樣就知道你講錯什麼話,錯誤的話以後不要再講了。很多人很討厭別人懷疑他,以後懷疑的話不要再講了,尤其很多先生不喜歡太太懷疑他,你講懷疑的話不能夠度他,反而會被他度走,不然就把他逼走,這是沒有意義的。我過去在做谘商輔導,我聽你講話有問題,我就知道你的家庭敗在你的講話。有的人可以罵,有的人可以打,經不起的人我不敢罵也不敢打,大家要去思考這個概念,要注意你的講話。
再來,注意你的行爲和作息。談來談去,這些都是從你的內心所展現的,如果你的內心越趨于善,趨于清淨,你就不容易出差錯,如果你的內心亂,你就很容易出差錯。所以,心亂的時候不要決定任何事情,有情緒的時候不要隨便講話,你一有情緒講話就會講錯,或是跟別人意見不合,你有情緒就先止息。你能夠這樣做,叁個月,修行會有明顯的進步,如果你不這樣做,叁年你還是一樣。修行不是下輩子的事,是你要把握這一輩子。修行不是理論,它很實際,修行不是知識,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你學佛法,抛棄此生,尋求來生這個觀念是不對的,你現在要好好地去把握。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他的弟子印順導師加以發揮,提倡人間佛教,我既不是談人生佛教,也不是談人間佛教,我談的就是生活佛教。你要好好生活,將佛法和你的修行落實在生活,因爲你每天都在生活。如果你只把佛法用在你往生的那一刹那,你平時都在做什麼?你要現在就活在極樂世界,往生之後你又去極樂世界。
有人問:「心淨即佛土淨,那要不要往生極樂世界?」我說:「如果你現在有這個境界,你就好好地生活。有一天你要往生,你要去哪裏,那去又何妨?」這些概念完全不沖突,你不要産生矛盾。師父教你修行的法門,原則上是看你的根器,他因材施教,並不代表他自己這樣修,這樣的概念一般人不容易察覺。說實在的,今天關起門來,我什麼東西都可以跟你講,你要知道真正的法是完全沒有定法,真正一個好的老師一定不可以教你們同一種東西,因爲你們程度不一樣。就像病人的病不一樣,醫生一定不會開同一種藥。但是你現在看到的都是醫生開同一種藥,爲什麼?因爲醫生和病人的程度差不多,這樣比較單純啊!如果他要開各種藥給不同的病人吃,他自己還是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我們今天這一品講到念佛的問題,你不注意,就以爲六祖反對人家念佛,或六祖覺得念佛是有問題的,你這樣看是不對的。你有機會看虛雲老和尚的自傳,他曾經說他不反對別人念佛,但是他反對你叫別人不要參禅,意思就是說,你修你的法門,但是如果你是爲人師表,假設你的學生層次不一樣,你單教他們一種是不負責任的行爲。不然你就要跟他們說:「我只會教這個部分,其他的部分我不會教,你們應該去其他地方學。」不是說你學佛就要跑道場,而是說師父教你什麼,並不代表他學的跟教你的一樣。你也不要猜測我修什麼,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自己的病你治好比較重要,我的病我自己知道。
〔除十惡〕,身口意不清淨,你必然造惡。無論你修什麼法門,就是淨化你的身口意,你沒有好好地修,你必然造十惡。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念佛,你不修身口意,怎麼往生極樂世界?!你活著當人就不及格了,根本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你如果只會念佛,卻沒有觀察自己的身口意,那你就真的誤會淨土了,因爲它有談到一個概念:罪大惡極的人,臨終前能夠遇到善知識開導他,他最後能夠生起正念,十念即可往生,但這樣的機率很低。舉個例子,你今天能夠來上課,就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很不錯,你現在都沒有辦法念十句佛號而心不散亂,依你現在的身心狀態你都做不到,何況一個面臨死亡的人?!他又造過很多的罪業!往生者在要往生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很多無形的,也就是冤親債主現前,身心狀況又很差。所以,第一要有善知識出現爲他開導,第二他能克服身心的狀況,第叁他要能提起正念,這樣的機率是很低的。所以,你不要依賴「十念往生」,依賴是不對的。你應該要學現在就能夠「守十戒」、「修十善」,好好地念佛,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以「聞思修證」來分類的話,前面所談的「正見」屬「聞」,「正思維」屬「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屬「修」,能夠做到這七個正道就是「正精進」,屬于「證」,合起來就是「行八正道」。如果你能夠「行八正道」,就是〔後除八邪〕,你就能夠開悟,成爲一個解脫的阿羅漢。
開悟不妨礙你念佛,迷的人和悟的人都要往生,你只是開悟不是成佛。我們上《涅槃經》,有一段很重要的話,說開悟的人不見佛性,菩薩稍見佛性,成佛才見佛性,就是說開悟後你才真正修行。你開悟後,我還是奉勸你要繼續修行,你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繼續修行,假設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會成佛,那釋迦牟尼佛打妄語。你現在念佛行十善,可以往生西方淨土,而且品位一定不會是下品,你只要能夠這樣做,必然是中叁品。你如果能夠行八正道,那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上叁品。你說:「我不念佛可不可以?」「可以,那你就要開悟。」但是,開悟之後你還是要往生,意思就是說你也不要跟自己唱反調:「我才不去呢,我開悟之後想去哪裏就去哪裏。」六祖大師圓寂也沒有跟弟子說要去哪裏,他到底去還是不去沒有人知道。
《六祖壇經講記 第45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