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悟的话,能够给人启示的话。你没有思考过真的不会讲,但你思考了之后也不见得会讲,因为你没有去练习,所以怎样把话讲好并不简单。「正语」就是正当的话、恰恰好的话,这要建立在智慧上。有的人你可以讲这样的话,有些人不可以。别人听不懂的话,你为什么要讲给他听?那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讲圣人的话,但不是背经文给他听,圣人讲的话很好,你可以阐述给别人听。你知道整体的概念之后,你今后要去注意你这张嘴巴,我们每天都在讲话,你只要善用其心去察觉,要怎么讲,自己去体会。
四、正业
「正业」就是正当的行为,只要是不正当的行为就会伤害到自己和别人,这叫愚痴,有智慧的人的行为必然正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佛只有将最严重的行为跟你讲,叫做杀盗淫,难道不正当的行为就只有这三项吗?随便吐痰算不算不正当的行为?乱丢纸屑、上课打瞌睡呢?晚上不睡觉,唱歌唱那么大声,也是不正当的行为,或你的穿著不适当也是。如果一条条讲,根本就讲不完。
「不杀生」的意思就是要你生慈悲心,不杀生只是消极的说法,积极来讲叫保护生命,一切众生的生命你都应该保护,如果你能这样的话,你真的不忍心去伤害别人,不忍心久了就成了悲心。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常常气人家,这样对不对?说实在,你伤害你自己也伤害别人。你说:「我不气,我不气,我只是抱怨。」抱怨感觉上力道没有那么强,气你会跟人吵架,抱怨不太会吵架,但抱怨一辈子,真的是慢性折磨,所以生气以后要挂急诊,抱怨的时候就要看中医,慢性病。
「不偷盗」一般人都认为很简单,你们下课会不会跟同学去偷汽车?我们不会这么离谱,你就觉得你不会偷盗。偷盗是什么意思?潜意识就是占人家便宜,我们的潜意识有想要占人家便宜的心态,这包括了自私和计较。更积极的是布施,我们从不占有到愿意付出,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样更有意义。
「不邪淫」,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种邪淫的因,所以才会生在这个欲界。表面上你的行为没有邪淫,但你的潜意识是邪淫的。在修行当中假设没有从根本下手,是很困难的,所以古人才说「食色性也」。你要洁身自爱,但修行不可以压抑,因为一压抑,你会很痛苦。你要去思维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人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因为一般人只看到眼前的享乐,不知道快乐之后会带来很多的痛苦,无论是夫妻还是情侣都一样。有人问我:「要不要或是断不断?」你不要这样问我,你自己到什么程度,你自然就会那样做,跟你吃素一样,由你自己决定。我很少跟我们的学生讲吃素的概念,但过一段时间他们自然就会吃素。你学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有某些的体悟,达到什么境界,那是很自然的。但你想快一点达到那个境界,你要去思维,它真的是快乐的吗?世间人所追求的乐事实上是痛苦,但他不能够明白。你要思维到看出这个事情的真相:「它事实上是在危害我的,危害我的身心灵,让我的内在更加痛苦。」物质的享乐不如精神的享乐,但是精神的享乐层次还不高,它还是五蕴。超越精神的享乐,是离开物质跟精神的状态,我们讲清净,不是一种精神,佛性是照见五蕴皆空。在你没有办法达到那个境界以前,你首先要确认到「那个是伤害我的」。譬如你在爬山,有一条毒蛇掉下来,你马上就会退后,你能训练到这个程度,就代表你的观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我们看不清楚,所以要去追求,就像我们要去追求一条毒蛇,一直到去看到它是毒蛇。这是初步,你要从初步开始学,因为在你没有能力观空之前,你要先看到它的危害。当你有那个境界时,就「正邪俱不用,清净自无余。」我们还没有到那个境界之前,请你要去观,观它到底会带给你什么。你观下去之后,智慧会渐渐生起,之后你就知道你该怎么做啦。比如,你的孩子很喜欢打电脑和熬夜。他什么时候才会不熬夜?才会适度的打电脑呢?他若是自己没有去明白,或去观察这个道理,他不容易觉醒。佛法的智慧就是要让你自己去觉醒,但是不可以勉强,不可以压抑,也不可以禁止,这样才会快乐愉悦。
五、正命
「正命」,很多人都把它解释成正当的职业,这样比较狭隘。你可以把它解释成过正当的生活、做正当的事。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边走路边吐痰,事实上这件事情并没有明显的危害,大不了被开罚单,但如果你贩卖人口或贩卖毒品就很严重。所以我们要做个区格,一种是行为,是你个人的生活习惯,一种就是属于你个人的道德问题,最广义的解释就是正当的生活。既然要正当的生活,一样的道理,你不要熬夜,作息要正常,不要吃太饱,有太多的琐碎,这些全包括。
今天最难的在哪里?「正见、正思维」属于慧,「正语、正业、正命」这三个属于戒。学佛法第一步就是要持戒,持戒最简单的是言行,言行是从你的观念展现出来的,照理讲应该从观念下手,禅宗就是从心下手,当你没有能力时,你要从现象下手。禅宗直接了当从心性下手,我们没有这种程度的人,要从言行下手,修行先把言行修好。表面上「慧」跟「戒」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事实上身口意三个根本没有办法分开。心的东西是很细腻的,言行是很粗糙的,这个部份你赶快去修正。
六、正念
我们可以起心动念都有正知、正念吗?不容易!为什么?只要你有贪瞋痴,你的念头必然不正,就是佛法里讲的妄念,你一天到晚会起妄念。你要从哪边去下手?就是要从贪瞋痴下手,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能够往前面推:「我以前对人家不礼貌,因为我内心傲慢,这当然是不对。我现在愿意对别人恭敬,我的内在还是傲慢,但有比前面更进步。」所以你还是从这边修,渐修就是这样修,因为你没有办法一下子就降伏你的内在。如果你学顿教法门,一下子就可以转过来。
七、正定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六祖讲的是自性的定,但是,没有这个程度就是没有办法。你要去思考如何将念头保持在正定?这跟六祖大师讲的定不一样,这个定是你修出来的定,所以它叫做解脱的阿罗汉。也就是说,他是比一般人成就,但他并没有办法真正从他自性当中产生定,而是透过修行,透过勤修戒定慧,慢慢这样修,然后让自己得定,定力越够,正念就越强。一般人要修定很困难,照理讲要修四禅八定,你在家很忙,很多出家人也很忙,所以都修不起来。那怎么修?最单纯的方式,要么就修数息,要么就先念佛,透过念佛修定。「师父,到底是怎么数,怎么修?」你们不是听很多了吗?我跟你讲:「你真的愿意放下了,你就会修。否则你怎么试都没有效。」我跟你讲的都是很真实的话,知道佛法的利益妙不可言就会修。念佛很简单,一句句恭敬地念,要念多久?我不跟你讲随时随地,每天找个时间从自己的内心恭恭敬敬地来念,念完再看经典。为什么?透过这样来净化自己内心。对佛号不恭敬,对经典也不会恭敬。我讲的念佛只有一个概念,是你自己学会尊重你自己,你透过佛号来尊重你内在的这一尊佛,你自己来感化你自己,来感动你自己,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我讲的念佛就是这样。透过这样的方式,如果你要数息,就是一呼一吸数「一」,然后数到「十」。忘记了就从「一」开始数,就是这个样子。刚开始数下去,会喘气,呼吸反而不自然,那是因为刚开始你执着,呼吸本来是自然的。当然,你念佛也可以用数的,比如你念「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这样也可以。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念佛没有透过数数,你不清楚你散乱,透过数数你就可以知道。每个人自己去选择,透过这个方式来修正。
八、正精进
前面七项都要精进,而精进是涵盖戒定慧的,平常要念念保持觉醒,念念照顾好这颗心,那便是正精进。
你应该要把你的观念整理一下,思维一下,然后注意你自己日常的言行。我反而不太鼓励你去修定,因为你没有前面的基础,修定一般都不得力。如果你这个基础做得好,后面这个动作很容易做到。为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一样的道理,若身口意不符合八正道,你想要念佛得定,请不要妄想,你会一心不乱,或往生极乐。如果没有透过这样分析,你会讲:「奇怪!为什么要先除十恶,再后除八邪呢?」有的人并不注重〔除十恶〕、〔八邪〕,只有给你一个观念:念佛。净空老法师很推崇《十善业道经》,这个概念很重要,你没有这个基础没有办法。你要「自净其意」,把这个做好之后,后面的修行就容易,如果能够这样,你就是解脱的阿罗汉。阿罗汉因为知道这世间不是真实的,他的厌离心很强,才有能力这样修。但他只知道这个概念,却没有想过如何净化这个世间,它虽然不是真实的,但对迷的众生却是真实的,事实上他们是受苦的。阿罗汉为什么能够专心地去修?就是他厌离心很强,这个心在推动他,他厌离这个三界,想要出三界。阿罗汉偏向出世,就是他想出离,独善其身。你会讲:「阿罗汉这种观念对吗?」但你做得到吗?他虽然不够圆满,还是比你优秀。你没有办法「独善其身」,你怎么教别人独立自主?阿罗汉也需要人度,所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愿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观世音菩萨、诸佛菩萨化成阿罗汉再来度这个阿罗汉,再来跟他开导,度完他的心就回小向大,心量再打开,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菩萨的重点在菩提心,声闻的重点在厌离心。我们的重点在什么心?就是五欲六尘的心,我们的心全部都是欲望,烦恼跟欲望是息息相关的。一直想拥有什么,就是这个概念让你一直往下沉,比如一个掉入水里的人,他一直往下沉,就是三恶道,如果浮起来就是人天,但浮起来还要爬上岸啊,万一鲨鱼来了腿被咬掉了呢?爬上岸叫度彼岸。我们今…
《六祖坛经讲记 第45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