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記(65)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衆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衆生,所謂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衆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衆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自心無邊衆生誓願度,六祖大師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自心指的是自己,既然是自己要度自己,所以就不是六祖大師來度我們。請問,想不想讓我度?想。不是自心自度嗎?要不要讓我給你灌頂?如果去給人家灌頂會有智慧,那你介紹我去,我們這些書就可以資源回收了。你過去不明白就算了,如果你明白了,又那樣做,那你到底在做什麼?你可以不相信我的話,但至少應該相信六祖大師的話,不然就是你不相信自己。智慧沒有人可以給你,就像能力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切的道理盡是如此。如果你明白這個概念,事實上你的心已經安下來了。誰在成功?自己;誰在失敗?自己。所以自成自敗,成也自己,敗也自己,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個概念,誰可以救你?自己;誰能害你?自己。所以自救自害。接著談修行,誰讓你迷失?自己;誰讓你開悟?自己。所以第叁個概念,自迷自悟。有沒有人反對這些概念?既然沒有,那你們都沒有事了嗎?大家都有事。這是怎麼回事?你認同這些概念,怎麼還有事?道理懂,實際上執行困難,所以自難自易,這是第四個結論。簡單和困難還不是自己創造的概念?!
剛才談「道理我懂,但做不到。」這樣書就可以蓋起來。蓋起來不是說叫你去睡覺,而是蓋起來思惟:「我爲什麼做不到?」不要小看這個動作,有這個動作就會有智慧,但一般人都不願意這樣做。你不願意這樣做,抄筆記是沒有意義的。利用一天兩天叁天去思惟,想通就通了,沒有比這個方式進步更快的了,這樣叫做直指人心,叫做針對問題,叫個個擊破。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您坐在那邊做什麼?」我說:「我坐在那邊有時候休息,有時候打瞌睡,有時候念佛,有時候思維,有時候忏悔…。」我不會固定在做什麼。一樣的道理,你們參加禅七的同學回來,沒有參加的人一定會問:「你們在那邊到底在學什麼?師父教你怎麼修?」別人怎麼修,不見得適合你修,修行就要實踐,實踐以前要先有正見,就是正確的思惟、正確的人生觀。信徒跟修行人不一樣。信徒一般是求人,就是往外求,包括求佛菩薩。修行人就是往內看。你家的春聯貼了嗎?人家都貼「恭賀新禧」,你就貼「看什麼」,別人看到會嚇一跳。你不要笑,這是禅宗的公案。這句話不是問別人在看什麼,是你在看什麼?比如說你坐在那邊看自己,大部分人坐在那裏就看到自己在胡思亂想,或看到自己在起煩惱,看一輩子也只看到這樣。當你遇到瓶頸時爲什麼不請教別人?不要這樣呆呆地坐在那邊看,而不知道自己看什麼。我教你的最簡單,看自己的過失,但你不見得做得到。大家肯定明白這句話,沒有錯,縱使我們遇到釋迦牟尼佛,遇到六祖大師,觀世音菩薩,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雖然天可以助你,但天要助你之前,自助一定在前面。自助之後,一定會有天助。
【善知識!心中衆生,】爲什麼我們叫〔衆生〕?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叫佛?簡單地講,我們就是衆生的心,釋迦牟尼佛的心就叫佛心,這兩個心本質一樣,都叫心。哪裏不一樣?作用不一樣,衆生所生起的心就是折磨自己、折磨別人,佛的心所生起的就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人。你爲什麼要折磨自己呢?有很多的概念讓我們沒有辦法擺脫,事實上「我」就等于自私,「我」就等于痛苦,「我」就等于束縛,就等于監獄跟囚牢,「我」就是那根繩子。衆生心怎麼生起的?一切的痛苦迷失障礙都是從「我」這個概念生起的,沒有比這個根源更大。悟跟不悟就是看你懂不懂這個問題,就像你一剛開始讀《六祖壇經》,你讀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問題你不懂就不懂,懂你就悟。但是這個問題能夠明白的人卻很少,很多人認爲他懂,但事實上不懂。我們學佛的人原則上不談靈魂,常常把佛性挂在嘴邊,說「衆生皆有佛性」,沒有學佛的人常常說「每個人都有靈魂」,表面上他們談的不一樣,但潛意識是一樣的。不要以爲你在談佛性,就真的懂佛法,事實上你的概念跟人家差不多,就像有的人念阿彌陀佛跟有的人念哈利路亞一樣。沒有學佛的人就是以「我」爲出發點,有學佛的人就是以佛性或心爲出發點,其他的宗教像道教,都是談神,哲學家談本體,其他的宗教有時候談阿拉、談主,名詞不一樣,但人類的潛在意識是一樣的,人類的潛在意識就是「我」。什麼叫開悟的阿羅漢?只要把「我」破掉,你就是開悟的四果阿羅漢,雖然你還不是菩薩。你只要把這個問題弄懂,你就開悟,其他的問題都是權巧方便,因爲聽不懂才跟你談其他的,沒有比這個問題更重要的。誰創造事?你創造事;誰起煩惱?你起煩惱。「師父,如何不再煩惱?」「把你丟掉!」這叫斬草除根,不然春風吹又生,你的問題解決不完,不是家庭的問題,就是事業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就是夫妻的問題,不是房地産被套牢,就是股票被套牢。問題談不完,但是要解決問題就是把你丟掉,禅宗在看也是看清這個問題,一個人要悟也是悟這個問題。
「我」就是凡夫的概念,是一般人;有深入探討的人才分小我跟大我。一般我們覺得很博愛、很慈祥、付出很多的人,不見得是開悟的人,他的道德情操已經很高了,但問題是有一個道德情操的存在,就是「我的道德情操」。再加上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再怎麼談,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大我」。只有莊子談「忘我」。忘我,有沒有我?忘我不是沒有我,而是因爲轉移了注意力,忘掉自己的存在,但還是我。你現在思考「無我」,我要跟各位談生命,明白生命,一切的答案你就會懂。就像昨天我問同學:「百年之後你將死到哪裏去?」這個問題你就會懂。
什麼叫「無我」呢?我就是等于生命,生命就等于我,無我不可以講沒有生命,這樣講是不對的。沒有生命,你現在不是活生生在這裏嗎?這樣的講法叫斷滅空。一般人不是斷滅空,一般人抓住一個永恒的生命不放,這叫常見,他認爲有一個永恒的生命,所以才會講「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說不定是一條好狗,不見得是一條好漢,六道輪回嘛,萬一轉到畜牲道就是好狗。最困難的就是這個問題,我一一跟大家來闡述。
首先,你不要把生命當成一個實體,好像是一個東西,好像是這個茶杯,你這種概念是不對的。假設生命是這種狀態,這個生命就不燦爛,因爲它不會變。生命是什麼狀態?一切都叫做生命,這個盆栽我也叫它生命,縱使這件藝術品我們也會說它看起來很有生命,你不要定義在人類或是有情,無情亦是生命,所以講「有情無情,同圓種智。」生命是什麼?就是不斷地作用,請你把這個概念好好地體悟。生命是什麼?它怎麼作用就變成什麼。你會問,誰在起作用?我們一般說「我」,假設沒有我,你就會問是誰,所以其他的宗教才把一切的榮耀歸給上帝、主。假設有一個造物主在操弄我們,那他把我們當傻瓜。爲什麼?因爲我們都是他的傀儡,都被他掌控。請問,你認命嗎?依我的個性,我完全不認命。以前我教《易經》,從來不算命,也不給人家算命。爲什麼?因爲我不認命,因爲如果我認命了,那我現在幹嘛?表面上你跳脫了、不認命了,你要接觸更高深的,接著你跑去信宗教了,又掉入另一個陷阱,以前被你的八字控製,現在被一個造物主控製,你都看不清楚嗎?表面上好像提升了,但事實上還不是一樣?你是被人家控製的。人類一開始不明白這個概念,所以出現了很多宗教,像古時候的太陽教、拜火教,就是認爲一定有一個造物主,所以才會有臺風啦、地震啦、刮風啦、下雨啦,人類才會有瘟疫啦、天災啦。你自己思考一下,你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沒有一個人願意被人家控製,但你爲什麼要被一種學說控製?你爲什麼要被你的八字控製?爲什麼要被一個造物主控製?你沒有辦法擺脫。或許你會說:「我控製我自己。」這句話也不對,因爲你被自己錯誤的概念控製,被「我」這個字控製。比如說:「我才不相信上帝呢!我相信我自己。」但是你就是被「我」控製。很多人研究老莊思想,或研究《易經》,可能會認爲講的就是自然嘛,把一切完全推給自然。什麼叫自然?「自然會下雨」這句話對嗎?它是有條件才會下雨,不是自然會下雨。
再來談,既然你不認命,你就要認識生命。生命是什麼?事實上「我」是什麼?「我」只是一個概念,只是一個暫時的身體,它卻是會死亡。你所講的「我」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但是內心的感覺你根本找不到,你怎麼找都找不到。你說它有,卻拿不出來,沒有辦法證明。它到底是在哪裏?所以你一研究下去之後,你會覺得越來越無知,你不知道生命的狀態到底是怎麼回事?接著你會問:「我從哪裏來?我會到何處去?生命的本源是什麼?它的歸宿又在哪裏?」人喜歡有個歸宿,就像我們流浪太久了,想要有個家,你把生命當成有形有相的,所以你才去安排它。假設你的生命像空氣,你就不會談歸宿的問題,假設生命像虛空,你也不會談它來去的問題,完全不會掉入「有跟沒有」、「來跟去」、「生跟死」,或是「常還是無常」這些陷阱。
佛所講的「無我」是什麼?你不要直接解釋成「沒有一個我」,這樣的解釋不夠圓滿。「無我」的意思就是說並沒有一個真正不變的生命,但不是沒有生命,這是不一樣的,沒有生命是沒有作用,沒有一個不變的生命就等于變化的生命,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就是一個作用,就是《易經》所講的「生生不息」。衆生平等,哪裏平等?你白天心有沒有作用?你晚上睡覺心有沒有作用?都有。你現在凡夫心有沒…
《六祖壇經講記 第65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