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間,我們的真心遍滿一切處。“橫絕邊涯”,既是常說的橫遍十方。經雲:“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裏。”正顯真心的廣大無邊。下邊說“終日隨緣,終日不變”不變者,本人的真如本性,亦即自性,真心,佛性等等。雖然終日隨緣,輪回在六道之中,可是自己常住真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說不變,不變二字,十方重要。
以上所說的真心,凡夫在沒有開悟之前,是無法真實理解的。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應信仰。想到這個大覺世尊金口所說,所以我們只應尊仰敬信,不可懷疑。諸佛出興于世,就是爲了這樣一件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人人本具妙明真心,是佛的見知。以下再從引證一些經論來增加大家的信心。例如釋尊臘八日看見明星大徹大悟時,開口第一句話便是“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說我們的本心,都具足佛的智慧和功德。又如:《觀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就是說,當前這個一句阿彌陀佛之心,這心既是佛。這也是直指衆生之心本來是佛。念佛之心,當下即佛。又如楞嚴會上文殊大士贊歎觀音的耳根圓通,指出聞性的圓通常。我們透過文殊大士寶貴開示,可以信知自性的圓通和常真。
首先說通:例如我們現在坐在佛殿裏,殿外的人物被牆隔斷,我們看不見,但是外面現在鋸木的聲音,我們都聽得見,這就表示耳根能聞的性能,不被牆隔斷,能聞的本性,叫作聞性。聞性不被隔斷,說明聞性是通。其次說圓:聞性是圓。我們說自性圓含十方,就可先從聞性的圓來理解。經中,文殊大士說:“十方具俱擊鼓,十處一時聞”例如我們在嘈雜的劇場中,臺上臺下,前後左右,男女老少,種種聲音,我們能同時聽到,都能辨別,一一分明。不用回頭轉腦,不用撥動開關,調正方向,一時都聞,一切都聞。可見聞性圓含一切,于是可知自性亦然。
再說常,我拍手一下,大家聽到聲音,再拍一下,又聽到聲音,拍時便有聲,不拍便無聲,聲音有生有滅,可是人的聞性沒有生滅。聲音滅時,聞性不滅,所以隨時拍手,隨時能聞。從聞性是常,可知自性常真,不生不滅。從文殊大士指出的圓通常,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要解》所說,我們本心圓通常,不是肉團心,也非緣影心,那都是生滅心,既是妄心。真心常住,所以沒有初後;真心圓含十方,所以沒有邊際。聞性,隨聲音之生,而聽到聲,既是隨緣;聲音滅而聞性不滅,既是不變。由于自性圓含十方,所以十方國土皆是自心中所現之物。我們目前雖因妄想執著,妄心作主,真心未顯現,故“昏迷惑倒”。但我們若能“一念回心”依佛教誨,背塵和覺,發菩提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人們往生並不需跑到遠方,只是生在本人心中,所以決定能生。淨業行人于此應生決定信心,不可疑惑。這就是信自。信自,也既是信自佛。
(2)信他。
信他既是信他佛。我們應當“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言;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定無二。”首先要信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尊是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五戒不能妄語,所以釋尊絕不會說妄語。《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言者,不異語者。”佛所說的,都是真實,都是如,沒有虛妄。我常說釋迦牟尼佛不要人一分錢,也不要人投他一張票。釋尊舍棄王位眷屬,雪山苦修,成佛後也只是沿門托缽,討飯爲生,這都爲的是什麼呢?還不是爲了要救度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深信佛的教誨。《阿彌陀經》是佛金口所說,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都是真語實語,決定不會騙我們,而且淨土叁經中的《無量壽經》與《觀經》,都是會中大衆,親見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記載。這都是曆史事實,決不是神話故事,所以我們應當相信,既然相信,就應當依教奉行,“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二者,我們要信阿彌釋尊決無虛願。阿彌陀佛是大願王,所發四十八願,都已實現。大願的中心是第十八願,願文是“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條大願也正是本經的綱宗,確指信願持名。若能聞名生信,而且是至心信受,至心指登峰造極的誠心。這表“信”。下面說“樂”,表歡喜。歡喜極樂國土,才會發願求佛。從“樂”字直到“願生我國”表“願”。以下“乃至十念”表“持名”。念佛當然念越多越好,但未能多念,乃至平時只修十念法以及臨終時念佛十聲,都可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以下又說,如果有人能行如上的十念,而不能往生,就不成佛。現在經中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可見阿彌陀是已成之佛。其因中所發一切大願,決以全部圓滿成就,故決無虛願。我們信願持名,就必與彌陀大願相應,往生極樂。
叁者,要信六方諸佛亦即十方一切諸佛。經中說“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經中說諸佛現廣長舌相,《要解》說世間常人若能叁世不妄語,舌相薄而廣長,吐出時可以自覆其面。可是此經中諸佛爲贊淨土法門,所現廣長舌相,可以遍覆叁千大千世界。所以現此稀有妙相者,正是爲衆生生起決定信心。複用此不妄稀有舌相“誠心實言”,令諸衆生,皆信諸佛所贊,純一真實。諸佛毫無異語,所說沒有二言。所贊者,“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正是本經原有的經題。可見此經是不可思議功德,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我們能遇到這樣殊勝稀有的不二妙法,實應當至心信受,不當疑惑。所以《要解》說我們應當“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心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六信中自信和他信是一對。兩者都是能信,這是正信。一般說來,文化不高,閱讀經典不多的人,容易信他,而難于信自。若說自心是佛,便不敢承當,且認爲那是貢高我慢。又有人一聽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便不敢信,認爲虛無缥缈,怕落空。這都是信心不深的表現。但若能真實信他,老實念佛,仍能往生,只是往生後的品位不高。另外一種,便是專談信自,不能信他。這多屬于文化較高,讀經較多,甚至是頗有研究的人,喜說自性是佛,但不信他佛。認爲念佛求生往生,是心外覓法,是著相。于是輕視淨土,不願求生淨土。當然也就錯過這個殊勝的方便法門,而難于在現在生中證不退轉。更有甚者,有人偏重自心是佛,本來是佛,本來成佛,于是就反對一切修德,又與那些蠢動之類有什麼分別?所以《要解》說:“偏重自佛,既是我見未忘;諱言他佛,卻成他見顛倒。”進言之,自他不二,才是圓融無礙之旨。佛法是無盡藏,切莫得少爲足。
(3)信因。
因和果也是一對。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信因果,就不同于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和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叁世因果。叁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佛經說:“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現在我們都得人身,這是由于過去身中,曾種持五戒之類的善因。至于在座諸位,能來參加當前殊勝的“念佛七”道場,其中許多位還是久修居士,出家大德,寺院長老,這都是過去多生的善因,不于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佛所種善根。這說明欲知過去所種的因,只看當前所受的果,就清楚了。至于將來的果呢?那只看現在所種的因。現在大家從發菩提心,打七念佛爲因,所得之果就是往生極樂,蓮池化生,證不退轉,都是阿(革+卑)跋致,並且等同在兜率天內院的彌勒大士。可見叁世因果極爲重要。但世人對此很難生信。所幸當前國內外有識之士,重視了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許多能記憶前生的實例,並且已有用英文寫出的專題報道。至于我自己最近也聽到青海省會附近所出現的一件實例。該地村中有一個幼童在初能說話後,即向父母說,我不是你們的孩子,我父親是xx,我母親是xx,我名xx,我村是xxx。于是這一個奇聞立即傳播出去。所巧者這幼童所說其前生父母,離開他的家只有幾十個村。聽到後即去訪問,相見之下,證實無誤。孩子認識來者正是前世父母,父母證明童子既是已故愛子。于是這一幼童就有了兩套父母。這一事實很說明問題。更有趣的是:上海某居士(電機工程師)最近親自在各地調查,在我國西南發現了另一實例,與上述者同出一轍。
至于人死如燈滅之說,看來要站不住腳了。大科學家們,已有了新的體會,例如大科學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學的權威,近來研究生命科學,薛氏說:“我在母胎時,並不是我生命的開始,我是依照了過去的藍圖,而出現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並非我生命的結束。”薛氏之說生前以有藍圖,死後生命並不結束,恰恰否定了人死燈滅之俗論。至于“藍圖”等,則相似于我教所說阿賴耶識,即第八識。此識含藏一切種子,我們的現在世與將來世都決定于此識中的種子,所以我常說佛教是極科學的。我是學自然科學的,我了解科學,我敢這樣說。
因果不虛,欲免惡果,必須不造惡因。欲求善果,務要先種善因。故雲“菩薩畏因”,先從因上努力。衆生顛倒,不明因果之理,例如惡徒行凶,當宣布立即槍決時,嚇得雙腿都軟了,這就叫衆生畏果。遇到惡果,便害怕了。他如知道畏因,便不至于行凶作惡,肆無忌憚,當然也就避免死刑的惡果。
在信因之中,最殊勝之因,莫過于《要解》所說:“深信散亂持名猶爲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散亂心中念佛,都會成爲成佛的種子。例如經典中說,佛在世時有一位老人來求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觀察,看出老人八萬劫以來,未種善因,不准出家。老人大哭,佛聽到後,叫…
《淨土資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