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沒有名沒有字,你偏偏要講〔本源佛性〕,這還不是名字?!」到底要怎麼講?神會一開口就是錯。只要你一開口可能就是錯,因爲你一開口就會掉入名相,語言就是一種名相。所以有幾個公案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也就是這個東西是不可言喻,你用語言、用譬喻來代表它都是不對的。比如說,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沒有說話,就講完了,世尊就傳法給迦葉,用微笑來印證。再來,達摩祖師有叁個徒弟,達摩對他們說:「你們都跟我學一段時間了,你們談談自己的體會。」結果一個得到皮,一個得到骨,最後惠可得到精髓。得到皮跟骨的人,就是把他們的心得感想用語言來表達。只有惠可向前,向達摩祖師一拜,他就後退了,這就代表這些都是不可以用話來講的。但是你也不要說:「我知道這兩個公案,所以以後別人問我,我也不要講話。」你也知道自己不懂,只是學別人不講話。所以到底怎麼分辨呢?內行人才知道啦,你不用去探討這個問題,你開悟了就知道了。事實上,我們在「禅七」的最後一天,我在黑板上寫六個字︰「天亮了去做事。」你說怎麼講?你說怎麼做?去做事啦!該做什麼認真去做,不要計較、不要執著,去做!水到渠成就悟了。就這麼簡單,再怎麼講都沒有意義啦。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這句話就是頭上安頭。什麼叫頭上安頭?學佛法就是要叫你放下更多,但是你卻不懂,你學了佛法,不但以前背負很多,現在把佛法也背起來了,你現在是頭上安頭,越來越複雜了,好像把茅草蓋在頭上。你所學到的就是知識,你還把它放在你的腦袋,以知識滾知識。叫你不要執著,你反而更加地執著。以前沒有學佛法的時候,只執著世間法,自從學了佛法之後,不但執著世間法,也執著佛法。爲什麼要學佛法?佛法是藥,用來治你的病,只是這個樣子而已。比如說,煩惱像木柴,佛法就像一把火,當火燒到木柴,能所雙亡,木柴跟火同時消失。而不是說本來有木柴,現在有火,然後左手拿木柴,右手拿火,你手不會酸嗎?但是,很多研究經教的人大概都掉入這個陷阱,沒有研究經教的人就是會掉入無明邪見,因爲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也只成個知解宗徒。】講這句話是很嚴重的。他對神會講:「我看你學到最後,只不過是個〔知解宗徒〕。你學到的只不過是知識,你懂很多佛法,學到最後只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現今也不少,尤其是在家居士。有很多的居士研究佛法比出家人還深還多。但是他們兩個有什麼差別呢?出家人有沒有〔知解宗徒〕?有。但他敢出家,你不敢。我們不管他修得怎麼樣,他在某方面勝過你,只是你不知道。我們今天無論是在家出家,都不要把佛法變成頭上安頭的東西。你不要懂很多,但是一件事情都不會做。你不要懂很多,但是煩惱連一分也沒有減少。你懂那麼多是懂什麼?事實上就是不懂,你懂的就是一種知識,它對你的人生、生命並沒有幫助,甚至你用錯了,它反而會障礙你。你要去體會到你所學的,不要掉入〔知解宗徒〕。
【會後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行于世。】神會等六祖大師圓寂之後離開南華寺,當然那時候的境界已經是不一樣了。年輕時被六祖大師呵斥,當然也會有所領悟,後來到京都洛陽,大大弘揚〔曹溪〕的〔頓教〕。事實上今天的《六祖壇經》,和我們所講的頓教法門,要歸功于神會。六祖大師的弟子當中把〔曹溪頓教〕推廣最有力的就是神會。神會禅師也寫了一本《顯宗記》,盛行于當時。
【師見諸宗難問,】因爲南北宗的紛爭,所以六祖大師做一個規勸。狹義的講就是神秀的弟子跟惠能的弟子的紛爭,廣義的講就是中國佛教的紛爭。小乘兩宗,大乘有八宗,叫十宗,比如說天臺宗、淨土宗、禅宗…這些宗派,弟子也好,信徒也好,他跟哪個師父學,就會覺得他這一宗最好,然後不知不覺去排斥到其他宗。從古到現在都一樣,大家還不是彼此排斥?那就會故意〔難問〕,就是故意去刁難,去考試。人心就是這樣,你不好好修行,去刁難別人幹嘛?這就是所有修行人的毛病。【鹹起惡心,】這樣的概念就是不對。【多聚座下,】大家要跟六祖惠能學習,都來到這裏。六祖大師幹脆把所有的人集合起來,同時爲這些人開示。【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你們首先要認清楚,你們今天是〔學道之人〕。如果你只是來聽聽而已,那我就沒有辦法要求你。但如果你是爲道而來的話,你就要好好地聽我講。如果大家真的要在菩提道路上好好地修學,修道修行,就要好好地聽。【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這句話大家沒有學《壇經》之前聽不懂,但你們學到這裏應該聽懂。〔善念惡念〕是相反的概念,因爲這樣,你才會産生嫉惡如仇,你會比較喜歡好人,比較討厭壞人。「喜歡」會讓你産生貪,「討厭」會讓你産生瞋,事實上你還是迷人。並不是說學佛法不要起善念,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善念起,你也不會去執著那個善念,但是該怎麼做你應該去做。爲什麼說應當〔盡除〕呢?就是無論是善惡之念都不要執著。你自己摸著良心講,你的惡念一定多過善念好幾百倍。你會害怕起惡念嗎?那你也是傻,只要是有生命就有念頭,不需要去驅趕你的念頭,不需要去害怕你的念頭,只要不執著你的念頭,不隨它去不就好了嗎?而不是說:「我不要這個念頭。」不需要這樣。烏雲、白雲就是雲,你只要〔應當盡除〕,這不是叫你不要起念頭,這句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講的「無念」,就是沒有雜念,沒有分別對待的念,就是正念,就是念念清淨。不是那個念清淨,而是「我不執著,所以我清淨。」你不要以爲是念念都生起清淨的念,不是。而是「念念都不執著」。那叫做清淨。比如說,這個世間本來就有好人跟壞人,好人就是善念,壞人就是惡念,你不能希望這個世間都是好人,它沒有辦法成立。你說善念惡念都不要,那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人,也不能成立。而是說:世間什麼人都有,你處在任何境界,處在任何的人事時地物,都不被影響,這樣才叫清淨。所以不是指這個念頭本身的清淨,而是說這個念頭起來你不被影響,這叫清淨。你的阿賴耶識當中的種子這麼複雜,胡思亂想一大堆,只要因緣一現前,什麼念頭都有。所以我說不要被自己打敗,不要被自己的念頭打敗也對,不要被自己的心打敗也對,念頭跟心事實上是同樣的意思。有的人爲什麼會有憂郁症?有精神疾病?就是他的念頭困擾著他,他經常生起要自殺的念頭,他被這個念頭困擾,但是他不明白,他沒有透過佛法,不是「我很討厭那個念頭,那個念頭讓我很痛苦。」而是「我不要執著它。」雖然你聽我這樣講,但你很少站在客觀的角度不執著它,事實上你總是覺得念頭就是你自己本身,所以你是被它操控的。我們不要被境界影響,坦白講,境界還是由你的心去分辨的,事實上是不要被你的心影響,說到最後還是你自己,還是你個人在判斷,所以不要被你的判斷産生幹擾痛苦,是你的判斷産生那個苦跟樂。
【無名可名,名于自性;】佛性,生命的本質本來就沒有名字,所以沒有名〔可名〕,不過假名叫做〔自性〕。就像老子說的︰「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沒有分別對待的本性,那個才是你真實的自性。我們現在活在分別心,我們的心就是分別對待,那並不是你的自性,不是真心。你不能夠活在那種〔無二〕之心,所以不了解本體的狀態,不能得清淨,不能夠看到本來面目。你只看到心很煩很髒很亂很龌龊,你所看到的還是妄心,並不是自性、佛性、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沒有那種狀態。【于實性上】就是自性。【建立一切教門,】各宗各門各派,就是你要教人家什麼法,〔一切〕法都是要回歸于自性。講得更白話一點,一切法就是要教你見性。你明白這個道理,從這裏會産生一切法來度別人見性,就像六祖。所以他知道「這個人我應該怎麼跟他講,那個人我應該怎麼開示怎麼去破。」這種法,你可以籠統叫他頓教,事實上是沒有什麼法,就是「隨方解縛,因人而說。」你勉強說它是什麼,事實上還是不恰當的。【言下便須自見。】有這個能力去明白,讓別人聽你這麼講,他就能夠當下〔自見〕本性,這真的是功夫,「若欲化他人,自需有方便。」自己要有方便度化的功夫。【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爲師。】開示完了。什麼宗派來到六祖門下,都留下來。《壇經》越讀,你就越知道法義無窮,有很深很深的內涵。越讀越懂也好,越迷糊也好,你要明白,你是不是現在願意去做了呢?去消除你的煩惱、你的執著,這樣比較直接,效率比較高,不要期待有一天你會怎麼樣,直接去面對你的執著吧!
《六祖壇經講記 第90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