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改過遷善

  改過遷善

  

  修行從做人學起

  

  每個人,總有許多的缺點,言行總是有一些過失,觀念難免有所偏差,但這些並非無藥可救;真正的無救,是此人不知己錯、不願認錯、知錯不改、明知故犯。

  

  讓我們把心靜下來探討,爲何要修行?難道是要使自己更苦、更執著、更消極、更偏激、更狂妄、更自大、更傲慢、更差勁、更貪婪、更狠毒、更虛偽、更挑撥、更嫉妒、更計較、更現實、更無情、更愚癡嗎?

  

  或是更不懂孝親尊師、更不懂兄友弟恭、更不懂敦親睦鄰、更不懂待人接物、更不懂應對進退、更不懂恭敬謙卑、更不懂四維八德、更不懂叁綱五常、更不懂人倫道德呢?

  

  人之所以爲人,就不該有這樣的觀念及態度;若是有此,就沒有資格當個人!愚癡無知之人,就如同畜生;貪婪無厭之人,正如同惡鬼;瞋怒嫉恨之人,就像活在地獄中一般痛苦。

  

  今人談修行,皆是「口頭解脫」、「言說自在」,脾氣毛病一大堆,習氣個性依舊在,簡直自欺欺人,越修越遠。心口不一,是顛倒愚癡;心口如一,是正見智慧。故六祖大師言:「迷人口說,智者心行。」便是這個道理。

  

  修行成就雖然不簡單,但也並非不可能。只要按部就班,老實去做,如實觀察,如理思惟,便可漸入佳境。

  

  人成才可佛成,故修行當從做人學起。那怎樣做呢?當要存好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好事。

  

  一、如何「存好心」?往好的想、往善的想、往向上想、往利益大眾想、時時這樣想,久了慈悲自然生起,便是好心。

  

  二、如何「做好人」?爲人服務、爲人犧牲、爲人著想;不與人爭、不與人辯、不傷於人,便是好人。

  

  叁、如何「說好話」?常說有用的話、鼓勵的話、關懷的話、啓示的話、智慧的話,便是好話。

  

  四、如何「行好事」?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論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己事人事、事事用心,便是好事。

  

  修是「修正觀念」,行是「依法而行」,如此解行並進,知行合一,不落兩邊,才是中道智慧。

  

  知過改過無過

  

  曾子曰:「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賢人有道德、有情操,況且每日反省,時時自我警惕,何況是我們無德行、常造惡的一般凡夫呢?

  

  人生不外乎二件事,便是學習「做人」與「做事」而已。

  

  「爲人謀而不忠乎?」是反省我們「做事」的態度。大部分的人,不願全心全力爲公司付出,爲社會貢獻,爲全人類謀福祉;只願爲自己的家庭,或所愛的人犧牲奉獻;甚至有些人,自私到不願爲任何人付出,包括自己的親人。這種人凡事只想擁有,卻不願貢獻一點心力。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省我們「做人」的道德。人不可輕言寡信,朝令夕改;不可重貴輕卑,攀附權勢,欺壓弱勢;不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可不守倫理,不敬師長;不可不重仁義,忘恩負義;不可不知廉恥,無慚無愧;不可玩弄於人,自以爲是;不可傷天害理,不知因果。只管自己是否對不起人,不要瞋恨計較別人如何對我。

  

  「傳不習乎?」是反省我們「學習」的精神。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怎樣「做事」?然而我們總是應付了事!課前無預習,課後無溫習,聽完就算了,也不去思惟所教的道理,總以爲懂了;等到遇到事情,便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不但辜負了老師,也對不起自己,這樣的學習有何意義?

  

  從今以後,我們應老實面對自己,而不是做給人家看。首先要「知過」,知道自己不好的習氣、錯誤的觀念、不當的行爲及言語。不要逃避自我的內在,時時深入內心,去察覺動機及深層的意識,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有那些過錯。

  

  再來要「改過」,知過若不能改,又有何用呢?改要從「起心動念處」下手,因爲一切唯心所造。改過的心要堅決,不可退縮,不可放棄,時常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改變」!

  

  最後才能「無過」,顏回不貳過,常爲後人所景仰。佛家有言:「菩薩畏因」,亦是要我們達到無過的境界。這雖然不容易做到,肯去做必然能夠改進!

  

  何謂「過」?「惡不該爲而爲,善該爲而不爲。」犯此便是「過」矣!故當日日反問於己,時時提起觀照,自省下列之問題:

  

  每日六問

  

  我有服務別人嗎?

  人生以服務爲目的。我是否天天爲人服務呢?還是希望被人服務、招待、侍奉呢?或是要計較誰做的比較多呢?若是做的比較多,真的是吃虧嗎?想想看!「能爲人服務,總比被服務好。」因爲那是代表我們心態正確,身體健康,才有機會爲人服務,所以請常講:「需要我服務嗎?」

  

  我有幫助別人嗎?

  人類以互助爲本質。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是否能適時伸出援手呢?人生總有不如意,不論是身的病苦或心的創傷,總需要有人給與經濟、物質上的幫助及精神上的鼓勵呀!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主動去幫助別人,而且要維護其尊嚴,故請常講:「我可以幫忙嗎?」

  

  我有得罪別人嗎?

  人常無意中得罪別人,而不自知。如應對的態度、說話的口氣、肢體語言、眼神或利益上的分配…等;若察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佳,就應當警覺到!所以要注意自我的言行,時時「謹言慎行」才是。

  

  我有傷害別人嗎?

  對人不善,就是傷害。不論道人是非、批判別人、加罪別人、排斥別人、嫉妒別人、貶低別人等言行或惡念,皆是傷害別人!人性光輝是善良的象徵,所以我們要讚歎別人、肯定別人、欣賞別人,把別人的成就,當成自己的成就一樣呀!

  

  我有善盡職責嗎?

  知道自己的定位後,才瞭解職責所在,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每個人扮好自己的角色,充分發揮能力,貢獻於國家、社會、團體、公司、家庭…等地方,唯有這樣,才能善盡職責。

  

  我有生起煩惱嗎?

  生氣是無能的表現,煩惱是無知的表露。人常生起消極的念頭、負面的情緒,使自己跌入萬丈的深淵,走進生命的幽谷,由於妄想、執著之作祟,所以煩惱不斷憂慮不減。我們當思惟:念念生滅無常,故不要讓不實的念頭,變成內在的情緒。而要時時察覺,拋開一切的煩惱。

  

  人是健忘的,平常所學的知識、學問、方法、技巧,當遇到境界時,總是不管用,不是被境轉,就是陷入其中,而未能察覺,所以我們要念念覺知,有無生起不善的念頭;時時觀照,有無做錯事的時候;日日反省,有無徹底洗滌心垢。

  

  若能如此必能改過遷善,令惡不生,使善增長,內在自然心安理得,一切痛苦煩惱隨之而去,所有快樂幸福便由此而起。

✿ 继续阅读 ▪ 無心是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