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這位尊者也是傾力相助,兩位尊者一起:一個是圓寂的尊者,一個是活著的尊者。他兩個齊心協力,才把這個惡業深重的人給超度掉。這樣他障礙沒有了,才能順利的融入法界。
“據說這亡者是各洛丹增。因此,那些身居上師大活佛之位的人也是同樣,接受亡財之時若既不發心,也不作回向、發願、念儀軌等,而認爲我是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上師、大活佛,則無有任何實義。”
這裏面尊者因爲他是佛教界的尊宿,他有呵斥的責任,他有提醒這些修行者的責任。但是作爲我們居士聽了,不要以爲那這些活佛、成就者有什麼了不起,千萬不能有這個念頭,你還是要對這些成就者、善知識萬分的恭敬。
這裏呵斥他們、指出他們,不一定提醒他們注意,這是尊者的慈悲。不單單護念一般性的居士,也護念出家人。不單單要護念一般性的出家人,也護念很有修行的出家人。
很有修行的出家人也是需要護念的,就像我們一有空,就到大善知識那邊去親近他們。也是希望得到他們的護念、加被,也是這個道理。
“即使是被無誤認定爲是高僧前輩轉世的那些活佛們,最初也需要從藏文的元音字母開始學習,即包括文字讀誦以上必須與普通人無有差別地學習。所以說忘記了前世所精通的文字讀誦而未遺忘生圓瑜伽的人是肯定沒有。”
所以這裏華智仁波切說:連最簡單的A O E都要從頭學,一二叁都要從頭學,那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的嗎!所以說連這個簡單的文字都忘掉了,卻對高深的生圓次第卻沒有忘,這個人是沒有的,但是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作爲一個高僧大德轉世,縱使他A O E需要學,一二叁需要學,確確實實他在學習A O E,學習一二叁,比一般的人是要快得多快得多的。
一般人學<生圓次第>學高深的佛法可能學十年,他或許學一年、或許學一個月,有時候聽師父一講,一悟百悟,一通百通。那不可同日而語的,這個是不一樣的。
就像我的師兄一樣,他雖然剛剛轉世回來,兩叁歲,他就能清晰得記得他前世是誰,他記得他前世哪個房子是他造的,哪個法座是他坐的。一般人哪裏能知道?雖然他讀書不一定成績很好,但他修行的功德,確確實實和一般修行人不可同日而語。
他剛剛識字的時候,一坐下來就能讀誦大乘經典。一個大學教授讀大乘經典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他一讀誦就能用,他馬上就能觀心、就能入定。那一般性出家很久的、學問很高的也達不到的。
這就是一位確確實實修行很好的,轉世回來的一種功德。這裏我還是提醒大家,不管在家出家,對這些轉世乘願再來的人,不能夠輕慢,也不能夠沒有恭敬的心。對一個有功德的人,你不恭敬是有罪的;反過來說,你對一個罪惡的人,你把他捧得高高的,那也是有罪的。不能把好的說成不好的,也不能把不好的說成好的。
這裏上師仁波切只不過是強調,我們法王如意寶在講課的時候,也常常提醒那些轉世活佛們,應該怎麼樣去做。華智仁波切在這裏,也是這麼一個意思。但是我們不能夠因爲上師的語言去輕慢他們。
“因此我認爲(那些小活佛)不應該僅能騎馬就開始享用信財亡財,而首先修學發心、致力閉關修持極爲重要。”所以我們普通人更是要注意了,作爲出家的人,不能因爲剛出家,就開始享受信財,享受亡財。
不可以的,不太如法,至少要每天忏悔。所以每天晚上我們要念《八十八佛大忏悔》的,至少隔一天要念一下《八十八佛大忏悔》。甚至要念《百字明》、念《金剛薩埵》。
現在有居士組成團體,替別人念佛,替別人做佛事,然後拿紅包,拿錢。簡直都不知道地獄的門朝什麼地方開的,朝誰開的都不知道了。這個現象在民間很普遍,城市裏還少,有文化、有知識的學佛人也少,就是那些沒文化沒知識的賺錢去了。
念佛念一天能拿五十塊錢,開心得不得了。甚至有一些在家的也開始賣經,念一部《地藏經》寫一個(?),念一部《地藏經》五十塊錢,念一部大乘經典多少錢……這個在民間現在很多,甚至還有不懂道理的人,還到他們手裏真的去買。
買一張黃紙上面《地藏經》一部,給他五十塊錢回來燒。這個人,因爲他這個行爲都是要墮落叁惡道的,你拿它來有什麼用呢?這個世間,佛教不是迷信,但是恰恰有很多糊塗的人,依著佛教做迷信的事情,被這些愚癡的人,顯現了迷信的種種色彩,這是實際存在的。
佛教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在社會上卻是有宗教的形式。這不是佛教的過失,那些人將負這個責任,將因爲這個而墮落。
所以佛陀在《涅槃經》裏說:說兩種人是墮落的。一個是不相信叁寶,以嗔恨心誹謗;一個是雖然相信,但愚癡顯現出愚癡的行爲,讓別人間接的誹謗,所以這兩種人都是有罪過的。
這個裏面我們要知道,既然對那些乘願再來的人,華智仁波切都諄諄的告戒他們,不要剛剛會怎麼樣就開始享受信財、亡財,你應該修發菩提心,進行實際的修持,這是極爲重要的。
“具叁想之往生:此時所講的往生法是平凡人具叁想之往生或稱爲心識上師(觀想自己的心識與上師的智慧成爲無二無別)之往生”,這也就是我們:“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怎麼樣達到我們最後往生的呢?“南無”也是相應、融合的意思。所以我們平時在觀想阿彌陀佛形象的時候,還要把自己上師的體性融入進去。
念的是阿彌陀佛!看的是阿彌陀佛的像。但是要想,現前來度我的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善知識,就是我的大恩上師。要這樣想。就像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垂的手在哪?垂的手就是我有緣的善知識,這個就是阿彌陀佛伸到我面前的手,你要把這個手拉住。
所以一邊念阿彌陀佛,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同時阿彌陀佛的實質是誰你要明白。這樣二者合和的去修,盡自己的心和上師的心、智慧的心合在一起,依靠這種“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的。
所以具叁想而往生,“如《無垢忏悔續》所雲:“依靠臨終光環聲往生”之義相同。此類往生法對具殊勝證悟的補特迦羅而言,是不需要的”,對一個修行證悟的人來說是不需要的。因爲他證悟的實相本身就是阿彌陀佛。
對沒有證悟實相的人,接引我的人就是阿彌陀佛。雖然我沒明白道理,他能這麼慈悲現前來接引我,我應該跟著他,視他同阿彌陀佛一樣,把他觀想成爲就是你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實質要呈現上師善知識的形象。
所以修這種往生法,對于已經證悟的人是不需要的。證悟的人直接就安住在證悟的實相當中,那個實相即是光明,即是法界,即是極樂世界。“如續中說“死亡乃分別,可引空行刹””。死亡,生啊死啊,對我們凡夫來說好象有生有死,其實是什麼呢?其實是我們分別的意識,對證悟者來說是沒有生和死的。
因爲法性光明是不生不滅的,就像我們讀《心經》一樣: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們這個心是不是誰都有的,誰都有誰都是那個特征。但是對于我們凡夫來判別事物,有生有死有增有減,這是分別當中來的。
作爲一個證悟者來說,他要引導的話,可以把死亡的這一種分別念,引入到空行刹土。當一個證悟者死亡的相現前的時候,他安住在不生不滅當中,他會把這個融入到空行的清淨刹土去。
“又:“所謂之死亡,瑜伽小成佛”,今生已得堅地,已獲生死自在的補特迦羅雖然表面上好象死亡,但實際上只是如從此處到彼處一般”。對證悟者來說,死亡正好四大分解,正好心識從枷鎖當中解開來,死亡正是他成佛之時。
沒有證悟的凡夫不是。死亡就是死亡,死亡就是痛苦。所以“瑜伽小成佛”,對于已經修行證悟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死亡,但實際上只是從這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而已。
“修習生圓次第的行者,則如前所說以生死、中有的教授,而于叁身中得往生”。叁身中或于法身、或于報身、或于化身中得往生,“正如所謂的往生法引導修法低劣者”真正的往生法是引導最低級的人。最低級的人在人當中其實是占絕大多數的,所以用牽引法超度法是對最低級的,甚至有的生前都沒有聽到過叁寶名字的。還有生前也做過惡業的。
但是有緣分,死之後來超度的話,有時候也能得到往生的。淨土法門裏講得很多,在生的時候造了五逆十惡,甚至死的時候地獄的火已經現前了,但是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還是能夠蓮花現前、火焰化紅蓮往生的。
所以這個法其實是對最一般性的人而講的。“因此修道未得穩固或者罪孽深重之人等需此要訣(需要具叁想往生法和鐵鈎勾召的往生法),若具足如是竅訣,則無論其罪業如何深重也必定不會墮入惡趣”。
這個淨土法門裏就講得很清楚,從這個教言上也是這樣講到:“如造無間罪業,徑趨直下之人若值遇此教言,則必定不墮惡趣。如續雲:日日殺梵志,及造五無間,以此道解脫,不爲罪業染”。
有的人聽到就不服氣,天天做壞事,聽到這個法不墮落惡道,還往生極樂世界去了。有的人覺得這個法最好不要有,好象不公平。對不對?對佛來說就是這樣。就好比一個媽媽如果兩個兒子,一個是正常的兒子,一個是智力不正常的兒子,這孩子有病,神經不正常,老是要做錯事,你說一個媽媽更愛護誰,更同情誰?
反過來我們現在說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是健康的,一個兒子忽然生病了,這媽媽愛誰?更愛生病的對不對?那身體好的,媽媽不必要看著的。這生病的,媽媽得趕快抱著要到醫院裏去,看著吊點滴,時刻要看在身邊,對不對?
一樣的道理,在佛菩薩看來,縱使他是造五無間業的人,在我們看來太壞太壞了。甚至把自己的祖宗都殺掉了,把爸爸也殺掉了。但是對佛來看,這個造罪業的人就像一個生了病,被高燒燒得頭腦發昏。
生了病一個弱智的,一個不知不覺在當中造惡業,害自己還害他人,佛菩薩看了是更加憐憫他。反過來從另外…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二 (傳喜法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