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喜法師:《慈航》解說詞

  ·傳喜·

  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紀念日,

  二○○七年是馬來西亞建國五十周年。

  爲期叁天的全球觀音大法會在吉隆坡隆重召開。

  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多信仰的國家,

  是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典型。

  人類的智慧是共同繁榮的基礎,

  慈悲的精神是世界和平共存的保證。

  這次全球觀音大法會

  就是本著這樣的目的而召開的。

  藉此號召全世界的佛教徒,

  以菩薩的智慧、慈悲

  提升自我,自利利他,

  淨化人心,和諧社會,

  回佑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祝 賀

  馬來西亞建國五十周年

  全球觀音大法會殊勝圓滿

  特別獻禮 二〇〇七年七月

  慈 航

  “南海駕慈航 普度衆生超苦海;西天懸慧日 光照萬姓被人天”。

  大悲觀世音菩薩,代表一切諸佛之悲心,代表一切諸佛度化衆生之實體。

  ◇一 普濟群靈

  在衆多的破除煩惱、讓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當中,觀世音菩薩以他因地的殊勝、以他願力的殊勝,讓衆生離苦得解脫。佛經雲,“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衆生”。

  菩薩以他覺悟、超虛空的體性,而入微塵數的有漏的國度來救度我們。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僅僅是一個名號,佛菩薩以名來彰德,這個“觀世音”,本身就是一種方法。在我們的娑婆世界,能夠契合我們衆生根器、讓我們返迷歸悟、回歸自性的真教體。

  文殊菩薩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在諸多法門之中,菩薩以無畏施以衆生,因爲這能究竟、根本解脫衆生。菩薩不單說自己本地的修行,而且也這樣引領我們、教導我們,“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拔衆生苦、與衆生樂,不單令衆生如此,縱然是微塵諸佛,也是依此法而證涅槃。“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住”。這個常住,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極樂世界,也是觀世音菩薩頭頂上的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令一切衆生,皆能夠安然住于無量光壽之中。

  ◇二(A) 願爲先導

  《悲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曾經發願,我行菩薩道,若有衆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爲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衆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B)定慧圓明

  在《楞嚴經》第六卷中,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禀告佛陀:我憶往昔,過無量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觀世音。我在觀音佛前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觀世音菩薩講:往劫中,遇觀音如來,教從聞思修入叁摩地。這個聞,不僅僅指聽聞佛法,聞,指能聞的根,叁摩地即是圓通,入叁摩地,入耳根圓通。這個聞,特指耳朵的聞性,從聞性而入,依聞性而思,依聞性而修,“一根歸元,六根消殆”。這樣頓脫根塵,證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衆生同一悲仰,乃與諸佛等同的菩提心體,周遍一切普度衆生的大悲力用。

  觀音菩薩代表佛的悲智圓滿,利益衆生的事業,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衆生喜歡國王大臣,菩薩就顯國王大臣;衆生喜歡大梵天,菩薩即現大梵天。叁十二應十四無畏,這樣的無量威德自在,所以能夠應衆生的機而顯現。

  ◇ 叁 月現千江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備、萬裏無雲萬裏天”。菩薩的功德,應現一切衆生之心,有感必通;菩薩的功德,盡虛空遍法界,如虛空而容萬物,無機不備。

  我的恩師悟公上人,以前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跟他爸爸一起出海,這個船就他爸爸一個人駕駛。孩子自顧自地玩耍,一不小心掉進海裏去了,爸爸因忙著開船沒有發現。小孩拼命地喊爸爸!機動船的聲音蓋住了孩子的聲音,船越開越遠。小孩子的恐懼越來越大。

  這時候小孩想起了觀音菩薩,喊爸爸不靈,就喊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喊著喊著就看到了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道白光射過來,小孩好像穿上救生衣,安全地飄在海面上。等他爸爸想起來兒子不見了,趕緊調轉船頭來找,結果船開了很久,才遠遠看到自己的孩子。

  對這個世界來說,有誰沒有得到觀音菩薩的護佑呢。我們很多人,把觀音菩薩尊爲觀音老母、觀音娘娘、准提佛母。觀音菩薩不僅是衆生之母,而且是諸佛之母。觀世音菩薩是一切諸佛菩薩憐憫衆生的悲心,所顯現出來的人格。如果他是生命,這個生命,完全由悲憫衆生而誕生出來;如果他是法,他是諸佛清淨的本體。所以叫“過去正法明,現在觀世音”。觀世間音聲而救苦救難,如一月而現千江。只要衆生有苦有難,觀音菩薩就會應現其中,千眼照見、千手護持。

  ◇四 衆生依怙

  菩薩都是這樣,以無礙的神通,慈眼照見;用大悲的手護持我們。四面八方的人,爲了感恩菩薩的慈悲,翻山越嶺、漂洋過海來朝拜觀世音菩薩。天下觀音寺、圓通寺、圓通庵、大悲庵,以菩薩名而建的寺廟不計其數。在中國,更有戶戶阿彌陀,家家觀世音的景象。

  ◇五 因果分明

  有人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神通廣大,爲什麼這個世間還有病苦,還有天災人禍。“天雨雖多,不潤無根之草;佛法廣大,難度作惡之人”。

  佛菩薩的慈悲救度,除了對我們憐憫、感化之外,對我們的言行舉止,也有教化之功。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是惡人,知道自己過錯,能夠誠心悔過向善,也會仗佛菩薩之威神而淨化自己的業障。

  但如果是一個惡貫滿盈者、不知悔改,他自食其果的下場,讓天下人有借鑒之心而警戒,也是菩薩的一種慈悲。

  ◇ 六(A)五蘊皆空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除了對我們衆生現象界裏的苦難加以及時救度之外,最主要的還要滅除我們根本上的無明,以智慧照見衆生的根本無明。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名號,觀自在菩薩。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這個觀,如如不動。《心經》裏說,觀自在菩薩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回光返照,以這樣的甚深智慧去反省,色、受、想、行、識五蘊,哪一蘊是真實的?哪一蘊姓張、姓王,哪一蘊叫豬、叫狗,這每一蘊有自性嗎?每一位衆生,應當觀自在。因爲每一個衆生的五蘊,當你仔細去觀,它都是空的。五蘊一空,苦厄就空,能度一切苦。

  ◇(B) 痛苦非有

  在《妙法蓮華經》經第七卷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講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娑婆世界、六道衆生,因爲根本的一個無明,迷失掉佛性和佛性的妙用,而在聲、色、根塵之中。就像一個人做夢,自己迷茫在夢裏,無論怎麼往東、往西、往前、往後,都在自己的夢中。夢是虛妄的,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我們貧、富、尊貴,都在自己的業力裏。在業力裏的衆生,不管怎麼樣,無明的本性在,痛苦的根源就在。

  《金剛經》裏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衆生有我相,就會有煩惱。如果我相能除,煩惱不除自滅。佛法告訴我們:真空湛寂,原無世界衆生。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滅除世界虛妄的相、衆生虛妄的相、煩惱自然無處而生。

  ◇(C) 世界虛妄

  《楞嚴經》裏,文殊菩薩這樣告訴給我們:“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衆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這個虛空,從迷妄當中而有,世界依虛空而建立。虛空在我們佛性的大覺中,就像海中的一個泡沫一般。如果虛空在佛性面前,都那樣的微小,更何況在虛空中如微塵一般有漏的國土?空如果能滅,這些國土的相也能滅。就像海水的泡沫,沒有實性。佛性中的空,猶如海水中的泡沫,如果泡沫滅了,虛空的本體也了不可得。更何況依虛空而建的世界?所以叁有的世界,在真理的照耀下不待滅而滅。就像我們照破了我執,照破了衆生相,煩惱又哪裏可得?

  ◇(D) 速證菩提

  《地藏經》中,佛告觀世音菩薩:“汝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衆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衆生,于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菩薩除了顯現無邊的利益衆生的事業之外,以名彰德,以觀自在菩薩名號更甚深的本體,令衆生即得離苦,速成菩提。衆生從這個角度,個個具有“觀自在”這種本覺的德。如果我們能夠在迷失的世界當中,在煩惱的心靈當中,回光返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七(A)梵音清曠

  “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念念勿生疑,是故應常念”。

  ◇ (B)咒力難思

  在衆生生老病死的病苦中,菩薩有去病的非常靈驗的方法。我們佛教徒在遇到病苦時,虔誠地跪在觀音菩薩面前,唱香贊,或者念淨口業真言,稱念觀音菩薩名號,持誦大悲神咒四十九遍,加持聖水,在菩薩面前服下,這樣行之,有很靈的效驗。這是自古以來非常簡單,卻是對各種疾病皆有效的一種方法。

  (觀世音菩薩)一切都能夠解決,我深信無疑。所以我叫人家念大悲咒,誦此大悲神咒,不墮叁惡道;誦此大悲神咒,得生諸佛國土;誦此大悲神咒現生得獲叁昧辯才;誦此大悲神咒,宿業不管五逆十惡 都能夠消滅;誦此大悲神咒,現生身體中醫西醫縮手縮腳沒有辦法,大悲咒(加持的)大悲水喝了,能夠惡疾悉皆消滅。

  修持大悲咒的法門當中,觀世音菩薩親自告訴梵王:此陀羅尼的相貌,具足十種心: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爲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

  ◇八 身心相應

  我們在求菩薩,敬香、禮拜時,我們的心也要與菩薩相應。菩薩的心是大慈大悲,我們平時要訓練這種心。如果能夠把自己嗔恨好殺的心去除,那我們內在的刀山、劍樹也就消滅了。沒有殘毒之心,不忠不孝、貪淫不廉之心能夠去除,地獄也就沒有了;悭吝嫉妒的心能夠去除,餓鬼也就消除了;傲慢鬥狠的心能夠去除,修羅的道也就消除了;沒有這種冥玩不靈之心,畜生道也就消除了。所以在求菩薩大慈大悲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心也要大慈大悲,不要以種種不良的心,陷自己于叁塗之中。如果一個人斷惡修善了,也是觀音大士在我們內心的感應。

  掃空業障,福祉積累于今生,吉慶延長于後世。這樣不單我們個人得利,而且我們散發的,與菩薩相應的慈悲之氣,會周遍在我們身邊、恩及衆生,慈滿人寰。

  ◇九 無緣大悲

  遍攝世間叁界衆生,有求皆應。乃至冥冥之中,不知來求菩薩的衆生,菩薩依然慈悲救護。

  ◇十 總 結

  “無上大願駕慈航 現卅二應身、周遍法界、尋聲救苦”

  “至深弘誓持智矩 呈八十妙相、圓明十方、垂迹化迷”……

  

  

《傳喜法師:《慈航》解說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