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戒雷震”這個“悲體”是什麼?這叁段是特別的甚深的,“具足神通力,真觀清淨觀,悲體戒雷震”,這叁句相當于佛的法報化身,法身周遍,法身清淨,報身是光明的,化身是大悲周遍的。
“悲體戒雷震”這個“悲體”與一切衆生同一體性,這叫悲體,“戒雷震”是什麼?怎麼樣的悲體,怎麼樣的救度苦難衆生呢?苦難衆生和觀世音菩薩同一個體,包括我們,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同一個體,但是我們在苦中,觀世音菩薩得自在,觀世音菩薩要度我們,怎麼度呢?要持戒,持戒要斷惡,不斷惡的話種惡因得苦果,還是在苦裏面,因果是不會虛妄的,這個規律是不會虛妄掉的,正是由于這樣一個悲心,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戒是特別的清淨,也令我們的衆生要離一切惡,斷一切苦,這樣子的像雷震一樣,使我們佛性能夠複蘇,能夠得到這樣子的樂。
“慈意妙大雲”這個觀世音菩薩與我們不單單同一悲同一個體性,同時他也把自己的這些法喜傳輸給我們,同一個體性的故,讓我們持戒,斷惡修善,同時也讓我們在這個修善過程當中,感受到這個佛性這樣一種法喜。
所以“慈意妙大雲”這個“雲”是覆蓋的意思。“大”是普遍的覆蓋,“妙大雲”其實就是“加被”的意思,加被我們一切衆生,用他的歡喜來加被我們一切衆生,令我們得到快樂。“悲體戒雷震”,用他與衆生同一體的這樣一種特性來讓我們斷惡修善,加被我們,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澍甘露法雨”不單單離苦得樂,而且能夠了生脫死。“甘露”是什麼呢?是帝釋天王門口的一棵長生樹,這個長生樹能夠長出甘露出來,如果喝了這個甘露水能夠不死。也就是這個法雨像甘露一樣,如果蒙到這個甘露法雨的滋潤之後,衆生就可以了生脫死,解除根本的這些苦難,從斷惡行善,到心慈與樂講法給我們聽,像甘露一樣的法。
“滅除煩惱焰”煩惱焰就是煩惱的根本,根本是無明,滅除無明。無明是體,煩惱是一種相,所以這叁句,就是把觀世音菩薩這個體和相、用都講出來,觀音菩薩以何爲體、以何爲相、以何爲用?
也就是教我們一切衆生這樣子去做所以世尊一邊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神力,能夠拔我們的苦,一邊又講出因地,爲什麼呢?又講了他巍巍的這些功德,他因地具足的這些功德,這些功德我們衆生的因地裏也都有。所以常常說,覺悟了是聖者,迷的就是衆生,衆生和聖者之間就是迷和悟的差別。
“诤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娑婆世界的衆生心多僻惡,心多這些不好的壞習氣,惡病。沒有謙讓之心,所以容易诤訟,因诤訟就要競睥乖睚相互的要吵,要罵,無慈忍之心,這是不是一種煎熬呢?甚至處在一種對立狀態,有的還要打架,各人是打架,群體是打仗,所以說有時候都會對陣、對敵,在軍陣之中。
剛剛美國和伊拉克打過仗,伊拉克害怕,美國人也害怕,都在怖畏之中。這種怖畏能夠稱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個正念就提起來了,正念提起來了也就有智慧了,也就能忍也能讓;自己的惡念也能熄下來了,也能夠解怨、能夠釋結了。同時觀世音菩薩能令我們從這樣的困境當中解脫出來,這是從觀音菩薩的威德神力裏面是這樣。從我們自己的因地,我們如果能夠回光反照念觀音菩薩,心也會善良起來。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這個世尊就是金口所宣,稱贊觀世音菩薩“妙音觀世音”,這個“妙”是指“因”,“觀世音”指“果”,“妙音”指“回光反照,反聞聞自性,聞性之音”。
這是重誦前面的“汝聽觀音行”,是屬于妙音;“善應諸方所”,這是觀世音,這是果;“梵音海潮音”,梵音是指這個“妙音”,妙音就像梵音一樣,清淨微妙。所以爲什麼這個佛法裏有耳傳部的呢?這個師父就傳你什麼是妙音,就知道。
所以知道的人都知道“紫竹林中觀自在”,知道什麼意思,它是一種暗號,它是一種法的代名詞,有很多代名詞,各宗各派都有它的代名詞,有的說真如,有的說實相,有的說法身,有的說是般若……,每一個師父帶徒弟他講解不一樣,像包括觀世音菩薩他就是大悲救苦的,西藏以觀世音菩薩化身爲主,一切竅訣部的都是由觀世音菩薩這裏傳出來的,包括我們誦咒,這是一種方便,這些都是觀世音菩薩傳出來的。
所以這裏面可以用最頂乘的來解釋,那就是不得了的。但是由于這裏我們大家人很多,根基不齊,所以我這裏點到爲止。梵音是比喻一種妙音,海潮音比喻觀世音,就是說它是有規律的,有起有落的。衆生緣成熟了,它就現前了,應以何身處度者就現什麼身說什麼法,衆生緣滅了它就退出去了,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衆生緣成熟了,就降王宮示現出胎。
學習出家、求道、成道、轉*輪、涅槃;衆生緣已經盡了,佛再說法他們就聽不懂了,佛啊你在說什麼啊,前面說這個,後面說這樣,到底要我聽你什麼,對佛法先誹謗,對佛退失信心了,佛這時候不再跟他們見面了,再見面這個因緣就是衆生墮落的因緣了。
包括來聽經的也是,你們恭恭敬敬來聽,如理如法的聽,福德無量無邊。如果很輕慢的心來聽,甚至生誹謗的心來聽,難忍的心,哎呀!這麼難熱怎麼還不結束,這法這麼羅嗦,這樣的心來聽反而有罪過,還是不來聽的好。
因爲佛碰到這樣的情況,佛就對大家說:我所有緣的衆生該得度的都度了,將來會得度的,他們將來到這個世間的人我留下教典,八萬四千法門都已留下,雖然我不在他面前,對我有信心,看我的法自己會依教奉行,自然會得度。所以這樣佛就像海潮一樣,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
“勝比世間音”這個音也是指妙音,梵音不是世間音,一般的生滅之音,我們現在聽的生滅之音,不是的。包括我講話的聲音,如果我講話的聲音不是在講佛法,那就是跟世間火車的聲音,小鳥的聲音沒什麼兩樣;如果我講話的聲音是講惡口兩舌,那還不如小鳥的聲音,還不如火車的聲音,惡業會染汙你們的耳朵;但是我講的是佛法之音,是指示你們見不生不滅的,是清淨之音,這個是法音。所以他說這個妙音,梵音“勝比世間音”,世間音是生滅之音,這是不生滅之音。
“是故須常念”你們在念這個因地的妙音梵音也好,或者我們很笨,業障很重,那就常常念果地的觀世音菩薩,那你一念,你誠心所念,以慚愧的心、忏悔的心來念;若我笨,佛講的八萬四千種法也有對應我根器的,但是沒有善知識,我沒有這個福德因緣,善知識沒有來給我開顯這個法;我很笨,笨得在因地裏修這樣出離生死的法,那我就以慚愧的心來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會像海潮一樣湧過來,把你度脫了。
“念念勿生疑”念念不要懷疑。“觀世音淨聖”這時候贊歎果地的觀世音菩薩,他是已經完全從因到果沒有一點點汙染了,不像我們雖然起一念善念,然後再拼命地保持住,來一個境界,馬上就善念退掉了、惡念升起來了。
所以說善惡之相夾雜,有的人雖然跑到廟裏來,出了叁百五百塊起那個廟,但是來燒香沒有人來接待他,“我還捐了一點錢呢,來這裏連杯茶也沒人倒給我喝。”一個惡念馬上把前面的善業也給他沖淡了,善惡夾雜,觀世音菩薩沒有善惡夾雜,他就是這樣方便來度我們,我們縱使對他起惡念來傷害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不會對我們起惡念,所以這樣完全是聖地果位,沒有一絲凡夫的夾雜的、這樣一個淨聖。
“與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在這樣的苦難世間裏面,觀世音菩薩像我們的父親母親一樣,可以做我們依靠的。現在不是說叫監護人嗎,觀世音菩薩可以做我們的監護人,我們的爸爸媽媽現在通訊工具這麼方便,有BB機有手機,但也有打不通的時候,還有信號覆蓋區和不覆蓋區,但是觀世音菩薩在任何地方求都可以。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世尊親自勸我們,要常常念觀世音菩薩,這個念如果加一個口字旁,就是要口裏面持名地念,也可以心裏面意念“念念勿生疑”不要懷疑,有的人想我在幹什麼,我求觀世音菩薩會靈嗎?所以念念勿生疑,乃至我們身體應該恭敬頂禮。
觀世音菩薩的這個身體是什麼?他這個身體也是妙音觀世音,具足一切微妙功德。
“福聚海無量”福德之力聚起來就像大海那樣子無量無邊的,無量無邊在哪裏?這個大海在哪裏?前面也有人“爲求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琥珀等寶,入于大海”,那個是衆生的業海,現在“福聚海無量”,這個海在我們的信心,對觀音菩薩有信心,你就住在這個大海之中,就住在你的頂上。“是故應頂禮”,要恭敬、誠敬,信很要緊,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力,我們要信。
“具一切功德”,佛贊歎觀世音菩薩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不單觀世音菩薩本事這麼大,而且這麼願意幫助我們,以慈悲的眼睛看著我們,想幫助我們,以千個手、千個眼、無數雙的手、無數雙的眼照見我們、護持我們,而且福德是這麼樣的廣大,助一切諸佛弘揚佛法,幫助一切諸佛普度衆生,他具足的福德像大海一樣無量無邊。
佛所以告訴我們,是故你們大家應該頂禮啊。這個“頂禮”,前面常念是口,“念念勿生疑”指心,“是故應頂禮”是身,身、口、意。都是佛陀親自這樣來勸我們,是故應該念,是故念念不要生懷疑,是故應該頂禮。佛陀親自來勸我們這樣子,所以我們平時看經典就如對聖容一樣,包括我在講經,即使我是凡夫的一個出家人,我在講,你們應該把這個當作聽到佛的聲音一樣,心裏面充滿著法喜的甘露。
“具一切功德”我們要相信,這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不是觀世音菩薩自己說的,這是佛來介紹,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地藏菩薩也親…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