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懂、一接觸就懂了。爲什麼?因爲他得根本智,他得無知的般若 ,所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諸位要是能夠透徹明了這個事實,你才會接受古大德那種教學法,你才能得受用。而不會誤會到廣學多聞,佛在經上講了不少廣學多聞,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有沒有講錯?佛沒講錯,我們聽錯了,我們誤會了,我們不曉得佛的意思,依文解義。依文解義很可怕,佛門常說,「依文解義,叁世佛怨」,過去、現在、未來佛看到你這樣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法門無量誓願學,哪裏需要學的,一接觸就會了,那就是學。《壇經》很了不起!《壇經》給我們很大的啓示。因爲這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寫的,我們讀起來特別親切,裏面字字句句與大乘經、一乘經完全相應,真正是了不起的一部經典。廣學多聞,是一接觸、一見、一聽,徹底明了了,就是《華嚴經》上五十叁參。參學,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觀光考察,現在用觀光考察,在《華嚴經》上叫五十叁參,那個參就是參觀、就是考察的意思,觀光考察的意思,經上叫參,現在是用這個名詞,你要懂得。目的都是叫你見性,沒有別的。要曉得依正二報,就是身心世界,唯是因緣聚合之相,除此之外,別無一物;經上講「是名」,是名就是指這個意思。
【明其假名爲生,實未嘗生。】
哪有生!佛說生,佛說滅,隨順衆生的知見說的,俗谛而說,實實在在沒有生也沒有滅。
【故說非,明其本來無生。既無所謂生,則亦無所謂滅。則諸法本不生不滅。而凡夫不知,迷爲實有生滅,隨之妄念紛起,是故世尊說爲可憐憫者。】
世尊爲什麼說六道衆生可憐憫?就憑這個而說的。實實在在我們這個世間,任何一物點點滴滴有沒有生滅?沒有。哪一天你要是看到這一切法不生不滅了,那恭喜你,你已經證到大菩薩的果位。什麼菩薩?無生忍位的菩薩。什麼叫無生忍?已經見到所有一切法不生不滅。忍這個字,有同意的意思,有認可的意思,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認可,那你就叫證無生忍。可見得眼前一切法,的確是不生不滅。我們把一切法看成一個生滅的,是看錯,看走了眼。但是你一定會執著說:我沒看錯!我一年比一年老,你看花開花謝不是生滅嗎?我沒看錯。明明看錯了,還不承認,還硬說沒看錯,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你永遠沒有辦法證得無生法忍。如果你承認「我錯了」,佛講的是對的,我要改正我的錯誤,慢慢把它修正,我見到事實真相才有可能!不肯認錯,就永遠不進步。我們凡夫要認錯,我們凡夫千萬不要以爲我的想法是正確的,我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就完了,佛都不能度你。有這樣執著的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佛沒有辦法度他,堅固執著不肯認錯。《法華經》上有一句話,佛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不壞。這兩句經文,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相不生不滅,你要能夠真正證得,那就是無生忍位的菩薩。無生忍地位高,《仁王經》上把菩薩的位次,完全用忍來說。五忍位的菩薩:信忍、伏忍、順忍、無生法忍、寂滅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無生忍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十地是法雲地,寂滅忍,寂滅忍的下品,等覺是中品,佛果是上品寂滅忍。無生忍的時候,就看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相都是不生不滅。實在說,這是什麼道理?這個說出來,用比喻說出來,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懂,還是不說的好。古人不肯說破,爲什麼?說破了之後,你就很難開悟,把你的悟門堵死了。所以他不太忍心說,不是說不出來的。不說出來,你永遠有個疑情在,特別是禅宗,禅宗非常注意疑情,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說破了,疑情沒有了,永遠不開悟,所以還是不說的好。如果你們要我說,我也可以說。這就是凡夫迷了真相,以爲有生有滅,在這裏面起了妄想執著,分別、執著,愈迷愈深,因爲這個緣故,佛才叫衆生是可憐憫者。
我們看江居士爲我們解釋這兩段經文,確實是費了苦心,從衆生方面說,從因果方面說,從空有同時方面說,從究竟義說,真的說得很圓滿,比一般《金剛經》的注解確實是注得好。我們今天研究《金剛經》,說實在的話,一定要取他這個本子,他在《金剛經》上,他是一門深入,一生就是一部經,四十年。四十年成爲《金剛經》的權威,我們尊他一聲金剛菩薩絕不爲過,確實是金剛菩薩。
【須知身心世界,本無生滅。而見有生滅相,安立生滅名者,無他。】
無他就是沒有別的緣故。
【實是癡迷凡夫,妄念變現之虛相,妄念強立之名言。經雲是名,如是如是,此「是名」之究竟了義。】
像這樣的注子實在講,都應當念個一百遍、二百遍,念了能開悟。所謂開悟,就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確確實實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相從哪裏變現?從妄想裏頭變現出來的;真心離念,離念就沒有生滅。妄心就是個念頭,念頭有生滅,刹那生滅,念頭不是真的,是妄的。佛說法,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了,佛法因緣生,佛是因衆生的妄念變的虛相,所以列這些名詞。六道輪回、十法界,取了這麼多名詞,是因爲衆生妄想變現出來的。衆生要沒有妄想,哪有這麼多佛學名詞?沒有了。所有名詞術語是這麼建立的。在本經「是名」這兩個字裏頭,含有這些意思在裏頭,這是「是名」的究竟義,講到究竟,講到徹底,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若離於念】
這就是根本,它根本的原因在此地。
【身心世界之名字言說,尚且無存。哪有生滅之名字,又哪有生滅可說。】
可見得那個源頭就是個念頭,就是這個妄念,妄念沒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妄念沒有了,身心世界的名字也沒有了,生滅的名字也沒有了,不但沒有,佛也無法可說。禅宗說「口挂牆壁」,沒得說了!在這個境界裏頭。
【如此則泯一切相而入真實體】
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這個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法身大士所證的;就是《華嚴》末後所講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就入了這個境界,這就是一真法界。我們世間人看到這個法界,是永恒不生不滅的境界,在佛法裏面講,這是泯相入體,體是真實,會相歸性。這一句「泯一切相而入真實體」,跟會相歸體一個意思。
【真如性體,從本以來,平等如如。】
《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這個境界。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境界。我們沒有能力離念,沒有能力斷惑,要想入這個境界,修其他法門是決定不可能。這個不是我說的不可能,一切經裏頭講不可能。唯有念佛求生淨土,得彌陀本願的加持,臨終佛來接引我們往生,這就可能,這樣才能夠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除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好走。大乘顯密八個宗派,八大宗。我在年輕的時候,跟一般年輕人差不多,求知欲非常強烈、很旺盛。哪一宗的典籍都想去涉獵一下,都想去學學,耽誤了不少時間,浪費了許許多多的精神、精力,最後專門念佛修淨土。道理在哪裏?看看其他各宗各派各種法門,想想自己做不到,實在沒有辦法。禅宗不但講開悟,我們做不到,禅定都得不到。我們以爲有能力盤腿面壁,坐個叁個月、半年不出定嗎?做不到!其實叁個月、半年不出定,又算得了什麼?將來不過是生四禅天而已,不能出叁界,你才知道這個多難。學密,叁密相印、即身成佛,你能成得了嗎?見思煩惱不斷,成個什麼佛!縱然依照密法修持,功夫很得力,有好的上師在旁邊指導,即身成佛了,也不過成個藏教佛而已。他的地位,印光大師講頂多只等於阿羅漢,甚至於阿羅漢還不到,只能等於一個叁果聖人,只是這樣的成就,距離圓教的佛果遠之遠矣。這在《印光大師文鈔》裏面,諸位可以看到。這些祖師大德都是講真話。我這才統統放下來修淨土,弘揚淨土,知道這個法門在末法往後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裏面,的的確確可以普度衆生,能令一切衆生,有緣的衆生能信、能願,各個往生不退成佛,唯此一門。幾十年時間才認清楚。經典法門都擺在眼前,不識貨,花了幾十年,這才搞清楚、才搞明白。才發現原來這樁事情全都寫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過去也看這個經題,也念這個經題,沒發現,不曉得它的意思。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雲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
十段跟十一段好,非常非常好,文字不多,講得很圓滿、很透徹、很究竟。他要沒有相當功夫,他要不是過來人,這個話說不出來的。江居士他怎麼樣成就的?我們在他整個講義裏面,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看出他是怎麼成就的。他教宗般若 ,用般若 這個方法,結合念佛法門。用般若 什麼方法?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就是我們最近講的這一段經文。受持金剛般若 波羅蜜,怎麼個受持?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就是受持金剛般若 。這叁個相一離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真正恢複到清淨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切放下,一心專念,這個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那個力量就太強太強了。所以他智慧開了,他對於大乘經義,點點滴滴看得這麼樣的透徹,這麼樣的圓滿究竟。人家從這裏得力的。
他用四十年,我們今天要學,是不是也要用四十年?那就太傻了,我們今天用的時候,不要!我舉個比喻給大家說,你就明了。現在交通工具最發達的飛機,飛機從最初發明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百年了。現在叫你去造一架飛機,你是不是造最原始一百年前那個飛機?是不是製造那個?如果你們有能力、有財富,我們來搞一個飛機製造廠,我們來製造飛機,你是不是製造一百年前的那個螺旋槳的飛機?是不是造那個?你不會!你一定造現代最進步的科技。他是累積到今天,我們今天用他的成果,不要他從前的。換句話說,江味農居士四十年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四年就達到,這才是正確的、應當的。諸位永遠要記住,我們的成就,踏著別人的肩膀、頭頂往上去的,這才是成就,跟在後頭做尾…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