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七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叫它工作,天天叫它不休止的工作,它沒有叫疲倦,它沒有叫厭倦。爲什麼?它沒有念頭,沒有妄念。人也是一個機器,爲什麼比不上一般的機器?因爲他有妄念在,他要是沒有妄念,他比那個機器還能幹。那些人造出來的機器,比不上身體這個機器。所以這身體機器反而不如人造出來的機器,就是因爲有妄念,有妄念就沒有般若 。

  【則菩薩道、菩薩行。】

  這個經上講道,多半是指的存心。菩薩道就是菩薩心,菩薩行就是菩薩的行爲。

  【五德、叁福、六和、叁學、六度、十願。】

  這是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們提倡修行的要領,五個項目,以後又把五德加上去,這就變成六個科目。五德是孔夫子的修養,在《論語》裏面,我們看到夫子的學生在閑談的時候,大家互相評一評我們老師有哪些德行?結果同學們公認老師有五種好的德行:溫良恭儉讓。老師很溫和、溫厚;恭敬,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恭敬;節儉,在日常生活當中一點都不浪費,夫子的生活很節儉的;善良,心地非常善良;忍讓,對一切人都能夠忍讓。溫良恭儉讓,夫子有五德。世間聖人都具足這五種德行,我們學佛,佛是高高在上,超出世聖太多太多了,假如連這五條德行都沒有,那還學什麼佛?所以我們拿這五條做基礎,從這個五德裏面建立佛法。

  佛法的建立第一個是「叁福」,《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第叁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叫叁福,淨業叁福。世尊在這叁條末後,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說這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的很重要。叁世是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一切諸佛他怎麼修行成佛的?這叁條是他的正因。由此可知,叁世諸佛絕對不是修一個法門成佛的。這些諸佛在因地當中所修的,個人修個人的,是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建立在叁福的基礎上,可見得這是共同的基礎。無論你學哪一宗,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都在這上面奠定基礎。如果沒有叁福,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決定不能成就;如果你要是有成就,那釋迦牟尼佛這句話不就變成妄語?由此可知,叁福重要。我們學佛的人要不能把這叁條十一句做到,你學的什麼佛!念佛能往生?不見得!念佛的人不能往生的太多太多了,他爲什麼不能往生?這個基礎沒打好,沒有從基礎上修。好像蓋房子一樣,這是打地基,他沒有打地基,所以他房子蓋不成,蓋不到一半就倒了。這就是爲什麼許許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輩子不能往生,因此這個叁福要細細的來講求。我過去用專題講過,好像有錄音帶,題目就是「淨業叁福」,非常非常重要。學佛從哪裏開始?從這裏開始。

  「六和」是六和敬,這是佛告訴我們的。人生活在世間,不能離開團體獨立去生活,也就是人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大衆,我們生活一切所需都要靠大衆,我們穿的、吃的、用的一切,都要靠許許多多人來供養。不能離開大衆,要跟大衆在一塊相處,要怎麼相處法?佛教給我們這六條,這六條是與大衆相處基本的戒條,決定要遵守,不遵守不是佛弟子。學佛有很多假佛弟子,不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叁福、六和沒做到就是假的,就不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會把它做到,真正去依教奉行。第一條就是「見和同解」。我們現代人常講的建立共識,也就是說我們大家對事、對人,看法、想法要接近,愈接近愈好,因爲接近就沒有爭執,我們意見就相同,人與人相處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所有一切糾紛,乃至於發展到戰爭,你要問什麼原因?見解不相同,意見不相同。這個非常非常重要。見解、思想不相同,勉強湊合在一起,那個不能長久,那個裏面有問題,戒律再怎麼嚴只是控製一個外表,一旦控製不住就爆炸,問題就發生。所以這一條非常重要。

  世尊叫我們怎樣建立見和同解?佛說:「你們的看法、想法都錯了,我是正確的,你要放下那個,要跟我學」,行嗎?一定會有人說:釋迦牟尼佛,你沒有什麼了不起,你那個看法錯誤的,我是正確的,你要跟我學。沒有不打架的!佛法高明,高明到什麼?教我們把名字相、言說相、境界相統統都放下,每一個人心裏頭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這就見和同解了,這個高明。佛沒有說你要學我,我要學你,咱們大家都不要學,只要把所有一切看法、想法統統放下,沒事了,天下太平,高明到極處,不能叫人不佩服!所以佛不牽著人鼻子走,不叫人學他,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佛法裏面一入門就要皈依叁寶,皈依叁寶不是皈依釋迦牟尼佛,皈依自性叁寶,高明!沒有說皈依釋迦牟尼佛,皈依哪一個人,沒有!

  佛是自性覺,這個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裏回頭?以前都迷惑顛倒,從迷惑顛倒裏面回過頭來,從今而後依覺悟,不迷了,這叫皈依佛,是你自性覺,不是叫你皈依釋迦牟尼佛。所以他講得叫你沒話說,真的我們心服口服,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皈依法,法也不是經典,佛沒有說「我說的法都是正確的,你們想的都是錯誤的」,佛沒這個說法。佛叫你皈依自性正,正知正見是一切衆生本性裏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來的。佛的正知正見透出來了,爲什麼透出來?因爲他一切障礙放下了。衆生的正知正見爲什麼透不出來?因爲你們有煩惱、憂慮、牽挂,你放不下,這些東西把你自性裏頭的覺正淨障礙住,沒人障礙你,你把它放下來之後,你就覺、就正、就淨了。佛是教我們皈依這個。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我們常講出家人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取這個意思。取我們自己的清淨心,在一切順逆境界裏面都是一塵不染,就是從一切染汙裏面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個人。多少人皈依:「我拜某個法師,那是我的皈依師。」我聽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可憐!他本來夠迷惑顛倒了,又加了一層迷惑顛倒,糟糕不糟糕!本來汙染已經太多太多,又被一個出家人汙染了,又被佛法僧汙染了,你說糟糕不糟糕!所以諸佛看到這個樣子都搖頭歎氣,你們把我的法全錯解了,這個開經偈要改了,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這叫佛都喊冤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事實真相,我們才得佛法真實的受用,佛法裏頭所教給我們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絲毫都不假,你在這上面下一分功夫,你就得一分的受用,你下兩分功夫就得兩分受用,非常現實。這是說明見和同解,佛法裏頭講得非常高明。

  六和第二個是「戒和同修」。六和講的戒跟六度講的戒,都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五戒、十戒,像比丘戒、比丘尼戒,這都是狹義的,它有戒條的。六度講的跟六和講的戒是廣義的,廣義的意思就是守法。不但佛給我們講的戒條,我們要知道遵守,佛在一切經論裏面的教訓,那都是戒、教誡,我們都要遵守。除了佛教導的之外,剛才講了,我們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人群,社會有組織,組織裏面有國家,國家有憲法、有法律,我們也要遵守,那都是持戒,在持戒的範圍。每一個地方,有它單行的法規,像美國這個地方,除了國家有憲法之外,每一州它有州的憲法,每一個州都不一樣,每一個都市有每一個都市的法律,這個都市的城市法律跟那個就不一樣。我們到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地方的法令規章一定要遵守,這是守法。這是有條文的,還有沒有條文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這沒有文字的,也要遵守。一個守法的人,一定得到當地人的歡迎。這樣我們才能跟他共住,我們才能把佛法傳授給他,教導給他。所以不管哪一個地方,人總是喜歡守規矩的人、守法的人,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這是佛教給我們跟社會大衆相處,一定要做到。

  然後「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身同住,這個裏面也是廣義的,必須要隨和潮流,這樣才同住。不能隨和潮流,人家看到奇怪,奇奇怪怪的,於是他就很難接受,這個社會大衆不能夠接納你。佛教到我們中國,那些弘法的大德們懂得。身同住就是普賢行願裏面「隨喜功德」,他能夠隨緣。印度人穿的服裝跟我們的服裝不一樣,到了中國,他把印度服裝脫掉,換成中國的服裝,我們中國人一看到很喜歡,他跟我們一樣,跟我們中國他能夠融通。一直到建築、建道場,印度道場那個樣子跟中國不一樣,他沒有建造印度的式樣,他建中國宮殿的式樣,使我們中國人一看特別親切,所以佛法到中國來傳教,絲毫障礙都沒有,朝野普遍的歡迎。爲什麼?他做到身同住。我跟你們的風俗習慣完全一樣,我隨順你,絕對不叫你隨順我,我隨順你就行了,就成功了。

  基督教就不懂這個道理。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在基督教教堂還混過兩年,有一個牧師對我非常好,是美國人,是一位老太太,對我非常好。有一次她很感慨的對我們說,大概我們有五、六個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很感慨的說,她說基督教傳到中國一百年了,這一百多年的曆史,中國有十億人,他說基督教徒才多少?還不到一百萬。一百年,十億人裏頭,信仰基督教的人還不到一百萬,所以她說起來很感慨,好像很難過的樣子。那個時候我沒有學佛,不曉得什麼原因,到以後學佛才知道,他不能夠隨和,不懂得身同住,不懂得隨喜功德。建的教堂一定要建外國樣子,我們中國人一看,洋鬼子地方,可別進去。他就不懂得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他不懂。佛教一到個地方,恒順衆生、隨喜功德,界限完全沒有了。

  同樣我們今天到美國也很感慨,佛教傳到美國大概也有一百年的曆史,最早是日本人傳進去的,一直到今天,佛教在美國還是日本主流,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道場是日本人的。可是度了幾個美國人?不多。可能還不如基督教在中國。什麼原因?建的道場都是中國宮殿式的,日本人也建的是他們神社式的,叫人一看,外國文化。所以那些外國人看到,外國人看我們也是變成洋鬼子,他也不跟我們往來,也不進…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