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叫它工作,天天叫它不休止的工作,它没有叫疲倦,它没有叫厌倦。为什么?它没有念头,没有妄念。人也是一个机器,为什么比不上一般的机器?因为他有妄念在,他要是没有妄念,他比那个机器还能干。那些人造出来的机器,比不上身体这个机器。所以这身体机器反而不如人造出来的机器,就是因为有妄念,有妄念就没有般若 。
【则菩萨道、菩萨行。】
这个经上讲道,多半是指的存心。菩萨道就是菩萨心,菩萨行就是菩萨的行为。
【五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这是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提倡修行的要领,五个项目,以后又把五德加上去,这就变成六个科目。五德是孔夫子的修养,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夫子的学生在闲谈的时候,大家互相评一评我们老师有哪些德行?结果同学们公认老师有五种好的德行:温良恭俭让。老师很温和、温厚;恭敬,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恭敬;节俭,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点都不浪费,夫子的生活很节俭的;善良,心地非常善良;忍让,对一切人都能够忍让。温良恭俭让,夫子有五德。世间圣人都具足这五种德行,我们学佛,佛是高高在上,超出世圣太多太多了,假如连这五条德行都没有,那还学什么佛?所以我们拿这五条做基础,从这个五德里面建立佛法。
佛法的建立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叫三福,净业三福。世尊在这三条末后,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的很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他怎么修行成佛的?这三条是他的正因。由此可知,三世诸佛绝对不是修一个法门成佛的。这些诸佛在因地当中所修的,个人修个人的,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可见得这是共同的基础。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在这上面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三福,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决定不能成就;如果你要是有成就,那释迦牟尼佛这句话不就变成妄语?由此可知,三福重要。我们学佛的人要不能把这三条十一句做到,你学的什么佛!念佛能往生?不见得!念佛的人不能往生的太多太多了,他为什么不能往生?这个基础没打好,没有从基础上修。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他没有打地基,所以他房子盖不成,盖不到一半就倒了。这就是为什么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因此这个三福要细细的来讲求。我过去用专题讲过,好像有录音带,题目就是「净业三福」,非常非常重要。学佛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
「六和」是六和敬,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团体独立去生活,也就是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大众,我们生活一切所需都要靠大众,我们穿的、吃的、用的一切,都要靠许许多多人来供养。不能离开大众,要跟大众在一块相处,要怎么相处法?佛教给我们这六条,这六条是与大众相处基本的戒条,决定要遵守,不遵守不是佛弟子。学佛有很多假佛弟子,不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三福、六和没做到就是假的,就不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会把它做到,真正去依教奉行。第一条就是「见和同解」。我们现代人常讲的建立共识,也就是说我们大家对事、对人,看法、想法要接近,愈接近愈好,因为接近就没有争执,我们意见就相同,人与人相处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所有一切纠纷,乃至於发展到战争,你要问什么原因?见解不相同,意见不相同。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见解、思想不相同,勉强凑合在一起,那个不能长久,那个里面有问题,戒律再怎么严只是控制一个外表,一旦控制不住就爆炸,问题就发生。所以这一条非常重要。
世尊叫我们怎样建立见和同解?佛说:「你们的看法、想法都错了,我是正确的,你要放下那个,要跟我学」,行吗?一定会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你没有什么了不起,你那个看法错误的,我是正确的,你要跟我学。没有不打架的!佛法高明,高明到什么?教我们把名字相、言说相、境界相统统都放下,每一个人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见和同解了,这个高明。佛没有说你要学我,我要学你,咱们大家都不要学,只要把所有一切看法、想法统统放下,没事了,天下太平,高明到极处,不能叫人不佩服!所以佛不牵著人鼻子走,不叫人学他,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佛法里面一入门就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自性三宝,高明!没有说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哪一个人,没有!
佛是自性觉,这个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以前都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里面回过头来,从今而后依觉悟,不迷了,这叫皈依佛,是你自性觉,不是叫你皈依释迦牟尼佛。所以他讲得叫你没话说,真的我们心服口服,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皈依法,法也不是经典,佛没有说「我说的法都是正确的,你们想的都是错误的」,佛没这个说法。佛叫你皈依自性正,正知正见是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佛的正知正见透出来了,为什么透出来?因为他一切障碍放下了。众生的正知正见为什么透不出来?因为你们有烦恼、忧虑、牵挂,你放不下,这些东西把你自性里头的觉正净障碍住,没人障碍你,你把它放下来之后,你就觉、就正、就净了。佛是教我们皈依这个。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我们常讲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取这个意思。取我们自己的清净心,在一切顺逆境界里面都是一尘不染,就是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多少人皈依:「我拜某个法师,那是我的皈依师。」我听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可怜!他本来够迷惑颠倒了,又加了一层迷惑颠倒,糟糕不糟糕!本来污染已经太多太多,又被一个出家人污染了,又被佛法僧污染了,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诸佛看到这个样子都摇头叹气,你们把我的法全错解了,这个开经偈要改了,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叫佛都喊冤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事实真相,我们才得佛法真实的受用,佛法里头所教给我们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丝毫都不假,你在这上面下一分功夫,你就得一分的受用,你下两分功夫就得两分受用,非常现实。这是说明见和同解,佛法里头讲得非常高明。
六和第二个是「戒和同修」。六和讲的戒跟六度讲的戒,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五戒、十戒,像比丘戒、比丘尼戒,这都是狭义的,它有戒条的。六度讲的跟六和讲的戒是广义的,广义的意思就是守法。不但佛给我们讲的戒条,我们要知道遵守,佛在一切经论里面的教训,那都是戒、教诫,我们都要遵守。除了佛教导的之外,刚才讲了,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社会有组织,组织里面有国家,国家有宪法、有法律,我们也要遵守,那都是持戒,在持戒的范围。每一个地方,有它单行的法规,像美国这个地方,除了国家有宪法之外,每一州它有州的宪法,每一个州都不一样,每一个都市有每一个都市的法律,这个都市的城市法律跟那个就不一样。我们到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地方的法令规章一定要遵守,这是守法。这是有条文的,还有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没有文字的,也要遵守。一个守法的人,一定得到当地人的欢迎。这样我们才能跟他共住,我们才能把佛法传授给他,教导给他。所以不管哪一个地方,人总是喜欢守规矩的人、守法的人,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这是佛教给我们跟社会大众相处,一定要做到。
然后「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身同住,这个里面也是广义的,必须要随和潮流,这样才同住。不能随和潮流,人家看到奇怪,奇奇怪怪的,於是他就很难接受,这个社会大众不能够接纳你。佛教到我们中国,那些弘法的大德们懂得。身同住就是普贤行愿里面「随喜功德」,他能够随缘。印度人穿的服装跟我们的服装不一样,到了中国,他把印度服装脱掉,换成中国的服装,我们中国人一看到很喜欢,他跟我们一样,跟我们中国他能够融通。一直到建筑、建道场,印度道场那个样子跟中国不一样,他没有建造印度的式样,他建中国宫殿的式样,使我们中国人一看特别亲切,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传教,丝毫障碍都没有,朝野普遍的欢迎。为什么?他做到身同住。我跟你们的风俗习惯完全一样,我随顺你,绝对不叫你随顺我,我随顺你就行了,就成功了。
基督教就不懂这个道理。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基督教教堂还混过两年,有一个牧师对我非常好,是美国人,是一位老太太,对我非常好。有一次她很感慨的对我们说,大概我们有五、六个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很感慨的说,她说基督教传到中国一百年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十亿人,他说基督教徒才多少?还不到一百万。一百年,十亿人里头,信仰基督教的人还不到一百万,所以她说起来很感慨,好像很难过的样子。那个时候我没有学佛,不晓得什么原因,到以后学佛才知道,他不能够随和,不懂得身同住,不懂得随喜功德。建的教堂一定要建外国样子,我们中国人一看,洋鬼子地方,可别进去。他就不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懂。佛教一到个地方,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界限完全没有了。
同样我们今天到美国也很感慨,佛教传到美国大概也有一百年的历史,最早是日本人传进去的,一直到今天,佛教在美国还是日本主流,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道场是日本人的。可是度了几个美国人?不多。可能还不如基督教在中国。什么原因?建的道场都是中国宫殿式的,日本人也建的是他们神社式的,叫人一看,外国文化。所以那些外国人看到,外国人看我们也是变成洋鬼子,他也不跟我们往来,也不进…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