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的道场,这个错了。我到美国去之后,我就劝请许多法师,我劝他他不肯听,我说你们有能力建道场,应该建什么样子?建美国白宫那个样子。叫美国人一看他就欢喜,他自然就进来了,你不请他他也会进来;那个佛像面孔一定要塑成美国人,他一看,美国人成佛了,才行!这都包括在身同住里头,你才晓得佛经里头它这个含义是多么的深广。你怎么跟他同住?我们到一个国家去,要跟这个国家的国民同住,要跟它这个历史文化同住,佛法才能生根,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够利益一方众生。我们讲的这些东西,都把圈子讲得太小太小,太窄小,所以都不起作用。

  「口无诤」,这个好懂,没有是非,没有争论。「意同悦」,大家在一起共修欢欢喜喜,即使不是共修,跟整个社会大众相处一团和睦,才能够影响这些地方,才能够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这是佛法教化的功德。末后「利同均」,利同均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财富拉得愈近愈好,平均分配。但是财富决定是不平均的,什么原因?每个人过去生中造的业因不相同,所以他的果报不相同。佛的教化让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劝导富有的人帮助贫穷的人。利同均是这个讲法,不是勉强的。是要叫富贵人明白道理,你过去修的善因;要叫贫穷人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过去世没有修,使这些贫穷的人也不怨天不尤人,这个社会就安定。贫穷的人积极的修善因,我今世贫穷,来世我就富贵,如果这个善因造得积极,我现在贫穷,过个五年、十年之后我就富贵。善因必定结善果,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要不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事实真相解释清楚,凡是勉强都产生后遗症,后面都带了许许多多复杂的事情,无法解决的。尤其是我们看到现代这个社会,整个世界每一个地区,复杂的问题,严重的问题,是愈来愈多、愈来愈不容易解决,以世间聪明智慧没有办法解决的。为什么没办法?他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他不晓得这个道理。他只看到眼前果报,他不知道果报前面什么原因造成的。了解根源,那个结才能解得开,根源不了解,勉强是做不到的。由此可知,我们能肯定唯有佛法能够解决问题,对於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复杂的问题,佛法能解决,能够彻底解决,叫人心服口服。这样好的教育,可惜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把它发扬光大,这是真正可惜,佛法确实能救世间,确实能够挽救劫运。所以我常常勉励年轻的同修们一定要发心,认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三福、六和是基本的戒条,必修的科目。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学哪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必修科目,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扎根基。然后,戒定慧三学,六度,《般若 经》上所说的,十愿,《华严经》上所说的,才能落实,这是我们修行的纲领。科目并不多,很容易记,每一条都要好好的记住,天天要反省我们做到了多少,要认真努力去做。

  【日用寻常处世待人接物,一一无非般若 也。】

  这些都讲的事,用清净心来修这些事,全都变成波罗蜜。

  【由是可知,法法不离般若 ,法法皆圆,皆可名第一。】

  世尊在本经前面表现的著衣持钵,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第一波罗蜜。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第一波罗蜜,吃饭也是第一波罗蜜。我们每天穿衣吃饭是什么?学了《金刚经》就应该学会,我们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点点滴滴统统都是第一波罗蜜,那你的《金刚经》没有白学了,你在《金刚经》会上是真正得受用。

  【则般若 之称第一,乃是假名也。】

  这些言说,缘生的,名相也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统统不要执著。

  【当由悟得说「非」,说「是名」。无非空其著相之病,并非坏其相也。】

  没有破坏一切现相。佛教我们离相,不是离事相;佛教我们离一切名相,也不是把这些名词术语都不要了;佛教给我们离言说相,不是叫我们一天到晚不说话,不是的。离的什么?心里面的执著相,离这个东西;这些事相摆在面前不碍事。《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妨碍。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这是理事无碍;不但性相无碍,相与相也没有碍,那叫事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在你心里头的分别执著妄想,从这个地方产生障碍。由此可知,离掉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就天下太平,什么事也没有了。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人间,刚才讲了,跟我们的生活融成一片,跟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打成一片,我们处处有碍,他处处无碍,在生活上完全没有两样,但是在心里上完全不一样。人家的心是清净的,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的心不清净,随著外面境界打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患得患失,搞这些东西,忧虑牵挂,自找苦吃。本来你没苦,都是自己找来的,本来你没有病,病也是自己找来的,这冤枉!佛教给我们,我们只要把著相的病去掉,外面境界自然就事事无碍;所以不必破坏外面的境界相,用不著。

  【若於般若 义趣未明,虽读其他圆融经论,既未在根本义上用功,其见地何能彻底。见未彻底,又何能圆融。】

  这是说实实在在话。大乘经,像我们中国人特别爱好的《华严》、《法华》、《楞严》,都是圆融的经论,这些圆融了义的大经,如果没有般若 的基础,你看不懂、你也听不懂,当然你更不能做到了。喜欢,只是向往而已,实在那个喜欢不是真的喜欢,假的。怎么说是假的?如果有人告诉你,今天晚上那边可以赚到一百万,有一大堆钞票等著你,什么《华严》、《法华》,丢到脑袋去了,就到那儿去了,这马上就证明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禁不起考验的。什么原因?没有般若 ,不能透彻的了解,纵然读诵这些大经,大经的义趣你不能明了。听人家说这个经好,你也说好,这迷信,没有搞清楚就相信,那个信就叫迷信;真正搞清楚了相信,那有理论的依据,我不是随便相信的,我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没有理论依据的,那就是迷信,人云亦云,这个信心非常薄弱。这些话就是教给我们要在金刚般若 这个地方打基础,然后这些大乘圆融的经论就不难了。《金刚经》的好处是经文短,只有五千八百个字,容易读诵。无论是理,无论是事,经文虽然短,它讲得很透彻,一点都不罗嗦,简单明了,容易受持。我们中国古来这些大德,不管是哪一个宗派的祖师大德们,可以说多半都是在《金刚经》得受用。所以到以后他选择的法门,他不难体会,修行能够有成就,能够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根基都是在金刚般若 上奠定的,这个几乎是不可否认的。《金刚经》教给我们什么?看破、放下而已。

  【佛所说法,本来法法皆圆。】

  无有一法不圆。佛门当中也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不要说讲这些大乘圆顿的经论,我们拿外教的经典,基督教的《新旧约》,我去讲比他们牧师讲得好,他讲不过我。他讲不圆的地方,我讲得圆融,我有办法把它讲圆,他没有办法。天主教的经典,乃至於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我都能把它讲得很圆融。明白道理就行了,理不能不明白,理是一个理,不要以为佛经这一切经论是一个理,其他的还是这一个理,不是给你说明了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理是什么?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个。如果你能够会归自性,哪一法不圆融?法法都圆;你会不过来,是样样都不圆,说老实话,《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圆。由此可知,看破、放下是真重要,不能不放下。看破之后才肯放下,真肯放下,那真的看破了,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助缘。

  【学者必当时时以此圆义,於自心上,於一切法上,微密观照,精进用功,以去其偏执之凡情。然后自己之圆解,庶几可开。】

  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这个境界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是一个境界、一桩事情,我们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如果做不到,佛决定不在这个世间说这个法;佛说出这个法,世间人做不到,你想想看,那佛就是拿我们开玩笑,来吊我们胃口,佛就太残忍了,佛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凡是在我们世间讲的,都是我们世间人可以做到的。怎么做?《金刚经》上告诉你,放下就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不肯放下。在经教上讲,你要求大开圆解,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怎么样才通?放下就通了。你今天研教,为什么研得那么辛苦?因为你有知见,你有烦恼,经上讲的,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就不相应,你的心不清净。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上面很多灰尘,肮脏得不得了,照东西怎么会照得清楚?《金刚经》教什么?把那肮脏东西统统去掉,都不要它。这一不要的时候,那个镜子就放光明,就样样都照清楚了。你要晓得,所有一切的知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全是垃圾,全是污染,把自己本有的光明全部障碍遮住。诸位要了解这个事实,决定不要再爱惜你那些污染。众生为什么不肯放下?就是对这些污染成了习惯,非常爱惜!佛劝你把它擦掉,舍不得,舍不得,舍不得去掉,所以才落得今天这么多的麻烦。看经看不懂,听经也听不懂,明明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意思好得不得了,就是看不出来,就是体会不到。看都看不出来,体会不到,你怎么能应用到生活上去?你怎么会在生活上得自在?

  末后这一句话好,非常之好!「去其偏执」,偏是偏见,你的见解不圆满;执是执著,错误的这些执著。凡情,凡情是妄想、是烦恼,贪瞋痴慢,这是凡情。这个东西去掉之后,大开圆解就很有可能;换句话说,以清净心读经,以清净心听经,会开悟。我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慈悲心,只要用这四种心,学佛法、学世法、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不成功的。这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不能用妄心。什么是妄心?偏执、凡情就是妄心,就是障碍。我们必须要认识它,它是障碍,它是虚妄的,它害得我们很惨,生生世世都被它害了,这一生把它认识清楚了,决定把它去掉。怎么个去法,前面讲过很多遍,后面还会讲到。这是世尊在这个经上的慈悲,不断的给我们说;也就是不断的提醒。知道我们习气太深,一遍、两遍不管用,多次的薰习,长时期的薰习,然后我们才会觉悟,才会记住,才会认真去改。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