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八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八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8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一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七段看起。

  【学佛当审时机。机是根机,机缘也。所谓时者,如南北朝时,北魏南梁,无不大弘佛法,讲席极盛,然不无取著文字相。故达摩东来,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正对时病。】

  这一段很要紧,这就是讲弘法一定要懂得观机。一般说到观机,总不外乎三桩事情:第一个是人,为哪些人讲;第二个是处所,在什么地方讲;第三个是时间,什么时候讲;这是三番审机。如果是对了机,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契机,契机、契理,这才是佛说的。所以佛的经叫做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为什么要观机?观机的作用在哪里?这一段说得很清楚。根机是讲人,就是对哪一类的根机人,应当要说什么法。佛陀灭度之后,留下来这么多的经论,法师讲经就好像替众生治病一样;当然法师没有佛的本领,佛观机说法那是决定不会错误,法师总得要小心谨慎,观察众生的根机,为众生选择一个法门,这样子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这里面还有一个缘,众生根机要了解,缘也很重要,缘不成熟也没有办法,因缘成熟。像我们这边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是缘,又有这么多热心於佛法的同修们,他们发心礼请,他们发心邀约大众共同来参学,这都是缘分。大的环境,这个地区安和乐利,就是社会安定、人民富足,是一个大乘佛法弘扬很理想的大环境。

  其次是「时」,这个时节因缘也非常重要;时是讲时间。这里举出一个例子,像中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梁大家都晓得梁武帝,梁的都城在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宋、齐、梁、陈都在南京建都。北方有魏,拓跋圭建立的,我们叫胡人,当时那个时候叫外国人,在北方建立的一个王朝。这两位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礼请大德法师弘法利生,讲经道场很多,讲的人也很多,佛法非常兴盛,讲席极盛。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遗憾,就是讲经的大德很多都著相,「然不无取著文字相」,他著相,著相讲的是文字,与心性不相干了。诸位必须要知道,大乘佛法的精华是在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决不是只有禅宗才讲,所有大乘佛法都是以「明心见性」为中心。在教下虽然不用这个名词,它用另外一个名词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像净土宗里面又换一个名词,叫「理一心不乱」。境界完全相同,只是每一个宗派说的名相不一样而已,都是以见性为中心,若不见性,那就不是大乘。讲席里面都著相,著相就变成什么?修福。

  南朝梁武帝,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在佛教史里面他有很高的知名度,大概与《梁皇宝忏》有关系,大家都拜《梁皇宝忏》,拜《梁皇宝忏》一定会提到梁武帝。梁武帝如何?著相修福。他是这么一个个性,我们可以连带想得到,当时弘法的那些法师,多数也是著相修福,跟梁武帝交情才套得拢。达摩祖师一来,他要搞明心见性,这两个人谈得不投机,不欢而散,梁武帝就不护他的法。所以达摩到中国来,看到中国大乘佛法的弘扬,都是著相修福,这个不如法;这种修学得的结果,人天福报而已,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算是成就。所以他老人家来,针对这个毛病,提倡禅宗;禅宗是不立文字,你们都著文字相,完全把文字舍掉,用参究。他来的时候,禅宗参禅参究的方法用观心,参话头是以后,达摩来是传的观心,完全舍弃掉文字,这个做法是针对那个时候弘法修学人的著相毛病而施设。

  我们今天看看,现前社会佛法的弘扬,毛病在哪里?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毛病,你怎么能够对治毛病?一定要懂得。现在的毛病不但是著相修福,说老实话,梁武帝那个时候是真的修福报;我们现在著相,在造业,没修到福报。人家著相是真修福,我们著相,福也没修到,造了业。这个时候的病,比南北朝那个时候的病深得太多,也复杂太多。现在一般学佛的人,为什么我说他修不到福报?他是乱修、杂修。他也很精进,不能讲精进,精他没有;进,乱进、杂进,他搞这个。因此连福报都修不到,这叫真正可惜。他还在拼命干,到处去学,一个人拜师父都要拜十几、二十个,哪个道场都要跑,什么法会都参加,所以修乱了、修杂了,连福都修不到。

  因此我们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提倡专,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好样子;这个法子不是我有见地,我见不到,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印光大师所做的,提倡专修专弘,这是对症、对治我们这个时代所犯的病痛。印老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现在看他的《文钞》,看他的《永思录》,《永思录》是后人纪念他的那些文字,都收在《印光大师全集》之中,我们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譬如:他的学生、他的信徒,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印光大师的皈依徒弟,其实你要这个说法,印光大师并不承认;他在讲三皈依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这个文字留下来我们看到。他说你们发心来皈依,我只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给你,你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我一个人,他都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接受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依的这些弟子们,几乎统统都有成就,这是对老法师有恭敬心,听老法师的教诲。有时候到山上,老法师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到山上去看看老法师。老法师看到这个人来了,把他叫在面前骂他一顿,「你来干什么,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的念佛?」他说: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过去看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骂回去。浪费精神,跑这么远的路,到寺庙又要供养,浪费钱财,钱不是好赚的,骂回去。这种道风,针对现前佛法里头的流弊。

  他老人家赞叹《西方确指》,而且给它写了一篇序文,《西方确指》是扶鸾扶出来的。老法师说扶鸾扶出来的,只有这一篇东西是真的,其他的不可靠。《西方确指》确确实实纯粹劝人念佛,教导大家道场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要求真正成就。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总共只有十二个人,何必要很多人,人多了就复杂。道场看起来很兴旺、很热闹,将来一个都不能成就,统统搞六道轮回,这不是佛菩萨建立道场的意思。反过来看觉明妙行菩萨那十二个人,十二个人统统往生,这叫大圆满,这是真实道场。所以何必要人多?人多了,供养多、收入多、道场财富多,钱一多了就作怪,争名夺利。道场没有钱,常常饭都没得吃,人心都在道上,都知道修行;道场收入一多,心都变了,道心没有了,那个道变成偷盗的盗,变成那个盗心,那个麻烦大了。

  所以道场最好不要要求收入,至少不去动脑筋去找钱、找人来,这个人才有道,这个道场才有道。人家自动供养来的这个可以,绝对不去想尽方法去拉人、劝人,不干这个事情。纵然今天我们有不少同修在做好事,流通录音带、录影带、经书,需要钱,有钱就做,没钱不做,这个才自在。我在台北两个道场,图书馆韩馆长负责,管理这个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总干事简丰文居士,负责那个道场。我教他们,我们只摆个功德箱,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个月钱多,多做;少,少做;没,不做,最好!我们自己多悠闲、多自在。不可以去找事,找事是攀缘,你的心已经不清净了,你做的那一点好事,就跟南北朝这个时代,你是修福,错了!怎么可以去拉信徒,怎么可以想办法去找钱?万万不可以。要知道修这么一点福,把这一生你清净心失掉,往生西方的机会丢掉,那才叫真可惜。这个法门,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好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用盗心,偷盗的心,不是正道,用这种心去修福,你将来得的是什么果报?真正叫迷惑颠倒,大好因缘当面错过。所以我们看真正祖师大德、善知识的教诲,他们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宁愿不做,不可以贪图福报;贪图福报,你怎么能离开六道轮回?福报尚且不贪图,你的心自然就清净了。

  弘法利生的事情,诸位要晓得,我们只做一个增上缘而已。众生有福,那个财富自然会来;来了,我们操心,要如何给它用出去,用得真正有功德,我们有这个责任。用得不妥当,我们就有罪过,这是要背因果的,知道因果责任这么大,谁愿意去求,不会干这个事情。有些同修钱送来了,那没有法子,只好替他办事;我不想他送来,他不送来,好!不送来,我没事。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善知识,不但这样教我们,他们本身一生所做的,你仔细去观察,就是这样的。所以针对时病,这个佛法才能够利益众生。再看底下这一段:

  【今则大都不明佛理,正当广劝读经,药其空疏。不立文字,今犹非宜也。】

  达摩祖师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他一定都劝大家读经。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他要搞不立文字?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读经都著相,所以用那付药治那个时候人的病。现在人的病是什么?对於佛法教理完全无知,非常热心学佛,到处拜佛,到处参加法会,佛法是什么,不知道。那怎么行?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当劝人读经,这个药就是治他。他对於佛法一无所知,这是空疏,要用读经这付药来治他的病,就是要劝他读经。所以禅宗不立文字,不适合於现代社会,不适合。

  【故不如发起大悲大愿,修福持戒,一心念佛,亲近释迦、弥陀两位大善知识。】

  看看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不好,怎么不好?大多数的众生不明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换句话说,不知道断恶修善。世间有不少人,比例很大,我看至少恐怕有一半,这个数量太可怕,误以为修善的人是傻瓜,造恶的人是英雄好汉,产生这么一个错误的观念。善不修,恶拼命在造,这个世间感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头明白。世间所有一切法,不是别的,业果感招的,看你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样的果报;恶业必定感恶果,这个恶果就是世间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感这些东西。这里面的道理、事实的真相,唯有佛菩萨知道,唯有佛菩萨说法能够挽救。挽救就是对治众生这个毛病,把他的观念改过来,让他相信…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