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達成共識,要把自己的利益暫時放在一邊,要團結起來,才能夠救國,才能解決問題。它這個經裏頭是這麼個道理。一百個法師,那個百不是數字,百代表圓滿。法師幹什麼的?平常是教化衆生的,每一個人教化一方,這個時候有災難了,個人教化的也許不相同,理論方法也許都不一樣,有災難的時候,這些法師統統集合起來,我們研究在這一段期間當中,應該要怎樣教化衆生,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見解統一、做法統一、說法統一。他們在這裏接受短期訓練,然後再分到各個地方去,就能夠帶動全國人,這才能救國,這叫仁王護國法會。今天找幾個法師每天敲著木魚念經,國家念亡了,還說佛菩薩不靈,你說糟糕不糟糕!這真正是誤解如來真實義,天大的誤會,佛不是這麼教你的。一定要懂得,仁王護國法會是救國會議,國家有災難的時候召開的救國會議,是把全國知識分子集合起來,如何教導全國衆生在這個苦難階段當中達成共識;所以佛法是真實的功德。現代一般人社會上說我們佛教迷信,我們所表現的十足的迷信。可是佛並不迷信,菩薩不迷信,我們這些人迷信。造成這個社會的形象,我們十足的迷信,對於經義完全不了解。諸位必須要曉得,經上所講的一時、二時,一時是現在四小時,二時是八小時,一日叁時。
【以不可數計之身命布施】
比前面那個七寶布施殊勝太多了。七寶是身外之物,容易舍。這是身命,內財,這個難舍,難舍能舍。不是舍一次,
【曆時長極】
發這個心不容易,我們這個身體一世只有一個身體,只能布施一次。無量百千萬劫,諸位想想,生生世世舍身去布施,這很不容易!這樣的心真的是難發。菩薩能發,菩薩爲什麼能發?因爲菩薩知道無實無虛,他就容易了。衆生爲什麼難發?因爲他落實,他坐實了,他認爲這個身體是實在的,所以要叫他舍這個身、舍這個命,那難到極處了。什麼都肯舍,這個命他不能舍,他不曉得無實無虛。懂得無實無虛,舍身就輕而易舉;所以往生會自在,隨時可以走。就是因爲什麼?你能夠放下了。你現在念佛爲什麼不能往生?舍不得這個身,還不想離開它,不曉得這個身是累贅。什麼時候你能夠舍身,那什麼時候就能夠往生了。布施重極。
【時間長極、布施重極、行願堅極(堅固到極點),此菩薩之行門。】
這是菩薩行,我們要學菩薩就得學這個,身命尚且能舍,還有什麼不能舍的?佛這樣教我們,中國儒家雖然沒有這樣究竟,它也教給我們舍身,世間善人並不把身體享受看得很重。儒家《曲禮》有一句「安安而能遷」,這是儒家教給我們的。兩個安:第一個是心安,第二個是身安。你看,身心都安樂,那多快樂,多自在!國家、社會、大衆有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把身心安穩放棄,爲國家、爲社會服務,跟這個意思一樣,能舍。所謂是舍己爲人,儒家這兩個安,說得相當的具體。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舒適,他不肯舍棄,不肯放棄自己安樂的生活去奔波,去受些辛苦。儒跟佛都是爲一切衆生,不爲自己,所以這是大教,我們中國人稱爲聖教,聖賢人的教誨,能夠舍身爲人。這就是菩薩行。
【福德之大,豈可以數計,而不及聞此經而生信者,何故?此理下詳。】
菩薩這樣的布施,這樣的行持,那個福德不可以稱量!但是他所修的福還比不上聞這個經典的。這個經文在底下,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經【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個人的福報勝過前面無量劫無量身命的布施,那個福比不上聞此經信心不逆。這個我們能相信嗎?一般人不會相信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在哪裏?下面這段經文要爲我們說明,關鍵的字眼就在「不逆」這兩個字。如果做不到這兩個字,你聞經的福報還是比不上人家布施的福報,決定比不上的。如果是不逆的話,你超過他,真的超過他。看注解裏頭:
【不逆,不違也。】
決定照做,絕不違背,這才叫不逆。
【聞此經,深信非依此行不可。】
這個叫不逆。我們聽到這個經,讀到這個經,有沒有去發起這個心:非依此經的教誨去做不可。什麼教誨?無實無虛、無住生心、生心無住;你是不是真的要這麼去做?
【發起一一如法行之大心,是爲信心不逆,即是發決定起行之信心。】
他發的是這個心,決定依教奉行。諸位要曉得,如果真正你發這個大心,決定依《金剛經》的教訓去做,那你是什麼人?你現在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從凡夫一下就入了法身大士之流。這個功德不是前面修布施,什麼內財、外財,比不上,沒法子比。信心不逆太難太難了!
【其福,正指下文荷擔如來,當得菩提,果報不可思議,故非他福所可比擬。】
那個福報是什麼?底下經文所講,這個人荷擔如來,就是續佛慧命,繼承如來度化一切衆生的事業。佛的事業是教化一切衆生,今天佛不在世,他來承擔教化衆生的擔子,那就等於佛了。佛是法王,這個人就是法王子。他當得菩提,菩提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得菩提,就是他要成佛,果報不可思議!成佛是世出世間究竟圓滿的果報,一切菩薩所修的怎麼能比得上?這個人能夠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當得菩提,當然殊勝無比。這是把理由說出來了。
前面所說的布施,實在講,如果不見性的話,都是叁界的福報。財布施得財富,世間人不明佛理,不知道事實真相,人家發了財,很羨慕他、很嫉妒他,這造罪業。一定要知道,財從哪裏來的?絕對不是他很聰明、他很能幹。比他聰明的人多的是,比他能幹的人多的是,爲什麼那些人不發財,他發財?他運氣好,比他運氣好的人也多的是,爲什麼那些運氣好的人不發財,偏偏他發財?唯有佛法講得透徹、講得實在。前世他修財布施多,他這一世得多財富。他要是修法布施多,他有聰明智慧,這是果報。他修無畏布施多,他得健康長壽,像這個舍身布施的,得健康長壽。我們如果想財富,想聰明智慧,想健康長壽,你就修叁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一味努力去修,果報就會現前。你要不肯修,你這一生都受命運的支配。命運從哪裏來的?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的因,今生得的果報,點點滴滴都沒有辦法離開因果的定律。學佛的人要相信業報,業報是命運真正的主宰。你多做善業,不做惡業,前途一片光明,你的生活自自然然會改善,事業工作自自然然會順利。不要懷疑!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去做,感應之快不可思議!《了凡四訓》把這些理跟事都講得非常透徹。
最近這邊有兩位同修,也是常常在這裏聽經的,他們兩個發心將《了凡四訓》印了一萬本,好像這兩天就要印好了,印好之後拿到這邊跟大家結緣。我把書的題目換了一下,因爲以前那個題目看到不醒目。我換了八個字,書的題目叫「改造命運,心想事成」,大家看了這個一定很動心。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