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四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64

  請掀開經本一百四十一面,倒數第六行,請看經文。

  經【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這一段科題「持說更勝」,這是比較布施的福報。前面一段是聞信就勝過一日叁時以極長的時間身命布施,福報比不上聞此經典信心不逆;當然如果能夠受持讀誦、爲人演說,福報當然超過前面。我們看小注:

  【發心即勝】

  是指前面一段經文。

  【正因其決定起行】

  發心,爲什麼一發心福報就超過前面菩薩身命布施?因爲他發心裏面有信心不逆;也就是說雖然還沒有去做,已經決定了,非如此做不行,他有這樣堅決的信心。這一念信心,福德超過前面的布施。何況者,顯其更勝。

  【書寫】

  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而且現在比從前方便太多。古時候寫經,有錢的人家請這些會寫字的人、寫得很好的人,請他們代自己寫經布施,拿金錢來供養,多半是一些比較清寒的秀才們,請他們來寫經;當然費的時間長,分量也有限。現在印刷術發達,成本低、數量也大,功德要比起古時候書寫一定大得很多。可是這裏面還有一點講究,我們必須要知道,那就是真誠恭敬心。今天雖然有錢去印經,一印就幾萬本、幾十萬本,如果真誠恭敬不如古人,那你得福還是有限。古人雖然花的錢很多,時間很長,數量很少,他有真誠恭敬心,所以他得福。所以這是個關鍵,我們以真誠恭敬心來修福,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書寫,爲廣遍法施也。如今日發心弘揚流通,布施供養此經,無論印經、錄音帶、影帶、電腦軟件、CD等等,其功德與書寫等同。」在從前只是書寫,現在除了書寫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可以流通法寶的。

  受持是真正的關鍵,這是前面講過許多遍。

  【受持即是解行並進,所行不外離相施供,利益一切衆生。】

  前面已經說得很多,在此地就不必再羅嗦。解是對於本經甚深義趣,它的道理,它的功德、目標,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明了之後,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把它做到。做的總綱領,不外乎離相布施供養。施供是布施供養。一定要不著相才行,才符合《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這樣才能夠利益一切衆生。

  【讀誦是薰習勝解,增長勝行。】

  這是爲什麼要讀誦。即使這部經念得很熟,念得都能夠背誦,每天還是要用一個時間來讀誦。《金剛經》的經文不長,如果念得很熟,大概十五分鍾應該可以讀誦一部。一天至少要讀誦叁、五部才好,每天不能間斷。讀叁部:早晨讀一部、中午讀一部、晚上讀一部;早晚就在早晚課當中,時間只需要十五分鍾不算太多。每天念叁遍,天天不間斷,不知不覺就受金剛般若 的薰習,會有這個力量,也會有這個效果,幫助你開悟,悟入這個境界。勝解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開悟。開悟有小悟、有大悟,還有就是大徹大悟。每天讀誦,必定有悟處,真正悟入你才肯做。勝行,勝是殊勝。什麼殊勝?離相布施。離相布施,菩薩行門當中無比的殊勝,是指這個。

  【爲人解說,是行法施以利衆。】

  這就是說的爲別人講解《金剛般若 》的義趣,若不能講全經,佛在這個經裏面屢次教導我們,「爲人演說,乃至四句偈」,講四句或者是講一句,都是法布施,利益無量無邊。

  【此經甚深,發心爲衆解剖無謬,樂說無礙。令聞者得明義趣,啓發其信解受持之心也。足證其真是信心不逆。發此心時,悲智行願,一一具足,故能荷擔如來。】

  這部經經義確實很深,若從文字乍看,好像《金剛經》並不很深,裏面也沒有什麼難字,我們看看都認識,可是意思太深了。沒有契入,沒有領會,不曉得它的意思深。愈是悟入,愈感覺到它甚深,其深其廣沒有邊際,爲什麼?因爲它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前面說過,如來將他從初發心一直到證得究竟圓滿法的秘訣和盤托出,統統說出來,絲毫都沒有保留,這是真實的法寶。我們爲別人說,沒有說錯,這個非常重要。喜歡說,說法無有障礙。

  實在講,真正要發心弘經。無論是出家、在家,現在在臺灣,在家居士講經說法的比出家人多很多倍,在家居士講經說法多。居士當中有年歲大的、也有很年輕的,二、叁十歲,男居士、女居士都有,熱烈的出來講經。佛法是師道,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深重,災難重重,而消業障最有效的方法,無過於發心修法布施,就是發心出來學講經。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跟李老師是叁十二歲,在那個時候,我們老師好像是七十一歲。他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年歲大,看人看得多,看這個面相,短命的相、苦命的相,他勸這樣的人,發心學講經。唯有這個方法,轉業力最快,轉得最快。真正發心舍己爲人,我這個身體舍掉、放棄,我把身體獻給佛菩薩、獻給一切衆生,不是我自己的。我自己的命苦、短命,一切衆生不短命,佛法不短命,奉獻給佛法、奉獻給一切衆生,所以他的命馬上就轉過來。這是消業障轉命運最有效的方法。講經這個事情難不難?給諸位說,一點都不難。如果要想學講經,講得很像樣子,講得很不錯,叫聽衆聽到都點頭、都稱贊,需要多少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就學會了,你不肯學就沒有辦法,如果肯學確實一個月。

  我那個時候在臺中,李老師勸我學講經,最初也很害怕。我到臺中去聽經的,沒有說是去講經的,沒有想到一去到臺中,李老師就要我去學講經。我到他們班上一參觀,覺得的確是不難。我們的進度是一個月學一部經。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我跟他老人家一年叁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學了十叁部經,十叁部都能講。所以以後一出家,離開臺中就出家,出家我就教佛學院;我有十叁部經,一個學期教一部,他們叁年才畢業,六個學期,你看看我十叁部一半還用不上,所以非常自在。一個月學一部,這個實實在在的。所以你們如果真正肯發心,新加坡講經說法的人就多,佛法就會興旺起來,要大家真肯發心。

  「樂說」,樂是歡喜,喜歡講經,喜歡爲人演說。「無礙」,你對於經義很通達、很明白,沒有障礙。你說我這個東西從來沒有學過,沒有學過的最好,保證成功;以前學過一大堆的很難教,那個很麻煩。我們老師教學生、找學生,就是要沒有學過,他最歡喜。一張白紙,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規規矩矩,所以很好教。學過,他滿腦袋很多成見,老師你這麼說,那個法師那麼說,那個書上那麼講,這個麻煩大!老師哪有多時間跟你辯論,他也不喜歡跟人辯論,你要說一大堆,他就對你一問訊,你不錯、你很好,你到別的地方學去,我這個地方不行!不適合你的程度,你的程度太高,請你到別地方去,不教了。這個事情不難,難在什麼?發心,發的真誠心。

  「令聞者得明義趣」,叫人家聽到《金剛般若 》,聽一句也好、兩句也好、一首偈也好,真正把它的意思聽懂、聽明白了。明了之後,他就覺悟了,他相信佛講的話有道理,他自自然然發心去做。般若 真的像《心經》上講的,能度一切苦厄。世出世間,無論什麼樣的苦難,有了般若 ,問題馬上就解決。這個經還沒講完,大概講了一半,就在這一半當中,我相信不少同修已經有相當程度的領會,肯定我這句話沒說錯,決定能夠幫助我們解除一切苦難;你真正聽懂,真正依教奉行。

  足證其真是信心不逆。信心不逆要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去做,一定要把這個方法以種種善巧方便,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我開悟、離苦了,希望一切衆生人人都覺悟、人人都離苦,這才是菩薩心。所以發這個心的時候,「悲智行願,一一具足」。這個心一發,這四個字都有了。要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這是悲心。以《金剛般若 》的義趣來介紹他,這是智慧。自行化他,就是行願。所以這個人就是荷擔如來。荷擔如來是法王子、是菩薩,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這是如來家業,如來家業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這個工作,不講求任何形式。在路上遇到朋友,也可以跟他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處都可以講。他喜歡聽給他講,不喜歡聽也給他講;不喜歡聽,講了他也聽進去;「一曆耳根,永爲道種」,種子也是強迫把它種進去了,都是好事情。不管他懂不懂,只要我們沒講錯。所以,沒有一切形式,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乃至於一切畜生。遇到這些畜生,甚至於小蟲,你都給它講,你勸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給它授叁皈依,然後跟它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給它說法;它有感受。真誠,誠則靈。怎麼樣跟它溝通?真誠。因爲真誠心裏頭沒有界限,感應就通達;有妄想分別就有界限,這就講不通。所以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一切衆生我們都能夠跟他講得通。

  【若於此經不能信心不逆】

  凡是不能信心不逆,這個經裏面的義趣沒搞懂、沒有明了。他真正明了的話,一定是信心不逆,決定他從看破放下下手。爲什麼?得自在、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他爲什麼不幹?一定他去幹的。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句:

  【若於此經不能信心不逆,自不能受持解說,廣爲弘揚。】

  這他做不到的,前面講就是他做不到。

  【則佛法究竟義不明,佛種便有斷絕之虞。此中關系,極其重大。則信心不逆之人,豈彼但知長劫苦行者,所能及哉。】

  這一段話意思很深,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因爲不少人修行觀念當中有問題;什麼觀念?守舊的觀念。守舊有的時候是正確的,有的時候未必正確,得要看什麼事情,得要看時節因緣,必須要有智慧。佛法要弘揚,特別是這部經,這部經最大的特色是言簡意赅,它的好處在此地。文字少,只有五千八百多個字,義理非常豐富、非常完整,這是難得的。可以說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不能超越《金剛經》理論的範圍;所有的行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也不能超越《金剛經》行門的原則,這是這個經不…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