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0九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0九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23-109

  請掀開經本二百五十五頁,請看經文,大字的是經文:

  經【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這一段經文是須菩提說的,解釋前面所講所以然的道理。我們看注解,翻過來看注解。經文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很容易懂,而實際上他的含義很深很廣。

  【是名,約相,約緣起說。即非,約性,約性空義說。】

  「約」,古人用這個字,就像現在我們所講的「就是」,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從相上講,就是從緣起上講。但是「約」比我們講「就是」,那個意思還深、還圓滿。相是現相,前面說過很多,現相不是實在的,但是不能說它沒有,它有;有,不是實在的有,也就是不是存在的有,佛法叫它做假有、妙有、幻有。有這麼多名詞,我們從這裏面去體會。佛法說真、說妄、說有、說無,它有一個界定,就是有個定義。凡是會變的,凡是會動的,都是假的,都是虛而不實的。凡是永恒不變的,那是真的,那個才叫有。本性空寂,它永遠不變,雖然現相,體性還是不變,佛法稱它爲真實的,稱它爲有。現相是刹那生滅相續的現相,所以它不是真有。這是說明「是名、即非」。

  【我人等見,皆爲緣起之幻相。】

  說一切現相,這些物質的現象,是生滅相續的相,我們能夠體會得到。這地方講更深一層的意思,這是講到心理的現象,不是外面物質現象。經上講的四相,是物質的現象,物理的現象。四見是心理的現象;換句話說,這是心理的作用,我們講心理的作用。作用它現相,它不是沒有相,確確實實它也現相,那麼這個相也不是真的。如果我們用相宗的講法,這就很容易懂。法相唯識宗跟我們講八識五十一心所,這都是講的心理。八識,阿賴耶識是心之本體,是心之體,前七識跟五十一心所,用現代的話說是心理作用,心理起用。經上告訴我們,心心所都有四分,四分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阿賴耶識也有這四分。我們明白這個四分,就曉得心理起作用有相,它有見分,它有相分,它有相,所以它還是緣起的。

  怎麼緣起的?要講最初的因緣,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一念不覺,就是緣起。所以阿賴耶也是緣起。因此,法相宗將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放在有爲法上。有爲法就是有生滅;換句話說,有爲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心法、心所法、色法;色法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金剛經》上講的四相,這是物質;還有心不相應行法,這個也確實有這些事情,當然也是假的。「心不相應行法」,我們現代的名詞,叫它做抽象的概念,確實有這個事情,它既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它是從心法跟色法裏頭變現出來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譬如二十四個不相應裏面,第一個是「得」,得失。得失,單單講得失,它不是心法,心裏頭沒有得失,也不是色法,色裏頭也沒有得失。得失是什麼?妄想、妄念。譬如我今天得到錢了,我得到這個錢了,單單講得,「我得到了」,這是心法,我以爲得到了;錢是所得的,是色法。這個能得、所得離開,單單講「得」,這個得是既非色法亦非心法,所以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講時間、講空間,時間、空間也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它既不是心法,它也不是色法。所以這一類的東西,叫做不相應行法,也是緣生的,都是假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凡是假的,就要從心裏面把它舍掉,怎麼叫從心裏舍掉?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不要去計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假的!你把這些東西執著以爲是實有,那就苦了,你就會生煩惱。所以應該要舍的,要放下的,一定要舍,一定要放下,道理在此地。

  哪些是真實的?真實的我們才要。真如本性是真實的。佛法的修學,特別是在大乘法裏;小乘法是一個階段,沒有達到目的;大乘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它最後的目標都是明心見性。每一個宗派裏面,所說的名詞術語不相同,但是它的境界、目標完全是相同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學佛求的是什麼?求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所有一切萬事萬法、虛空法界,都是心性緣起變現出來的,那個才叫真正的能變,根本的能變,要找到這個。找到這個之後,我們就得大自在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想怎麼變就怎麼變,你說這個多自在!這才叫真正解決問題。禅宗裏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才是自己的本人。學佛沒有別的,是把真正的自己找到,找到這個,在佛法裏面就叫做成佛,就叫做證得無上菩提,就這麼一回事情。這是說明,見相都是緣起的幻相,都不是真實的。

  【此佛說我見之真實義】

  佛在這個經上,屢次的講到四相四見,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所以我們不能夠誤會,不能夠錯解,執著真的有四見,那就錯了。

  【我見是無明本】

  底下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句話是出在《楞嚴經》上。

  【爲成凡之由】

  六道凡夫,凡夫是迷惑顛倒,造業受難,這是凡夫。爲什麼會變成凡夫?就是凡夫執著有我見。諸位要曉得,只要執著有我見,四見就全了;與我見相對的,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這就是說明,只要有我見,他就有無量無邊的妄想,妄想從這兒生的。既有妄想,必定就有分別執著,從分別執著裏面就變出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就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這麼來的,它的根本就是從我見來的。佛在此地說了這麼多,真正的用意告訴我們:我見是假的,我見根本不存在,是這麼個意思。緣起性空,不但自性裏面沒有這個東西,實實在在說,自性所現的現相,相分裏面也確確實實沒有這些。雖有相,相刹那生滅,真的是了不可得。千萬不能把這個相續相看作是真常的,這是很大的誤會。由此可知,佛爲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真相,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幫助我們了生死、出輪回,用意在這個地方。

  【破我見是智慧光】

  智慧在哪裏?不是我見以外有個智慧,那就錯了,這是佛法非常困難的一個地方。自古以來,學佛的人有多少?幾個人開悟?幾個人證果?爲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就的人那麼少?如果我們要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可以用一句話包括:錯解了佛的意思。佛說的話沒說錯,我們聽錯了,聽的時候把意思會錯了。譬如我們聽「破我見是智慧光」,一定要用智慧來破執著,智慧跟迷執好像是對立的兩樁事,這就錯了,不曉得智慧跟我見是一樁事。六祖在《壇經》裏面說得很好,我們也念得很熟,甚至於也能說得出來,可是它就不能兌現,那就不起作用。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當年六祖跟印宗法師見面的時候,印宗是嶺南的大善知識,講經說法的法師。就是現在廣州光孝寺這個道場,這個道場還在,講《涅槃經》,風動幡動那個旗杆現在還在。不知道是不是原來的旗杆?可能不是的,那個旗杆不可能存在這麼多年,但是決定是那個位置,那是沒有錯的。印宗知道惠能大師是從黃梅得法,就是五祖的傳人,對他非常尊重。向他請教,五祖平常說法的時候,對於禅定、解脫怎麼講法?六祖回答他,回答的就非常高明,並沒有說五祖禅定怎麼說法,解脫怎麼說法,他沒有說這個。他回答說:禅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同樣這個道理,智慧、我見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如果懂得不二法,這問題解決了。你要認爲這是二法,你永遠不得其門而入,這是佛法的難處。所以學佛的人很多,悟入的人很少,原因在哪裏?都落在二法裏頭。

  明了我見是緣起的,明了我見是是名,即非是名,這就是智慧。我見還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你說有,他事實真相徹底了解,他確實沒有這個念頭。你說它沒有,他跟大家講經說法,那個我見不知道講多少句?釋迦牟尼佛不是在《金剛經》上講了很多嗎?所以有跟無是一不是二。有我見、無我見,那就變成二法了。諸位要能明白這個道理,細心向這個體會,你才懂得如來所說的真實義。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才會真正明了。落在二裏面,永遠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想想,印宗法師那樣的大善知識,還是不得其門而入,那個原因就是不知道是一法。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一,那你就真正入了法界。凡是不能入法界的,都落二、叁。

  淨土宗的修行,大家念佛念得很久,往生有沒有把握?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有沒有消息?沒有!爲什麼沒有?依舊是落在二、叁。這經上教給你,一向專念、一心不亂,你果然是一,那跟西方世界就聯絡上了。關鍵都在一,這是真正的門徑,真實不可思議。希望同修向這個地方去體會,你的修學境界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殊勝,一月比一月進步。這是佛在此地所說的這一句的深義,這個經文裏面我們所念的,「世尊說我見,即非我見,是名我見」,下面我們省略,用意在此地,這就是破我見之智慧光。

  【乃成聖之路】

  超凡成聖。我們現在是六道凡夫,過的是凡夫的苦日子。假如能夠在這一句句下,「佛說我見,即非我見,是名我見」,你恍然大悟了,真的明白佛說的意思,你從現在凡夫地就成佛了。前面講,這當中沒有次第、沒有階級,從凡夫地一下就成佛了。這個事情,我們不必從經典上去看,就以六祖惠能的例子來看。當年他在黃梅,五祖跟他講《金剛經》,不像我們這樣細講。五祖跟他講《金剛經》的時間,我們的判斷沒有超過兩個小時。他在半夜跟他講,大家沒有人見到。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後頭就不要講了。不但是《金剛經》不要講了,一切經都不要講了。他悟到什麼?他就悟到個「一」。《維摩經》上講的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一是真心,一是本性。你真正把這個根源找到,那些枝枝葉葉,所有的問題全部解決了。這叫上上根人,這是聰明…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0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