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一九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23-119
請掀開經本二百七十二面,第四行:
【圓覺經曰∶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這兩句是《圓覺經》的經文,告訴我們,以攀緣心決定不能證得佛果。這個地方講的輪回心,就是前面所說的攀緣心;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心是輪回心。因輪回心,這才生輪回見;也就是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錯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這個見解就是輪回見。可以說,這兩句不但把六道衆生說盡了,而且包括四聖法界,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裏面,十法界嚴格的來講,都是輪回心、輪回見。
「如來大寂滅海」,就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其實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來大寂滅海,但是這個輪回心、輪回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行!所謂是帶業往生。如果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沒有法子,決定達不到,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終不能至」。這也說明,西方世界是非常非常的特殊,的的確確不可思議,正是經上所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才曉得極樂世界形成的原理。即使等覺菩薩,如果得不到佛力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所以這是不思議的法界。
【世尊大慈,今教人觀諸法緣生,自有入處。】
我們都是用輪回心,都是輪回見,要怎樣能夠契入如來所證的境界?這部經好!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觀諸法緣生,這種修行的方法,可以破輪回心、破輪回見。怎麼觀法?前面講得很多、也講得很詳細,我們必須要記住,要認真去做。
【初不必強息妄念】
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很多,不必勉強去壓它。勉強去壓,諸位要曉得,壓不住的。愈是想把妄念息掉,妄念愈多,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必勉強,只把精神著重在作觀上,這樣就好。
【雖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念佛也是如此。許多念佛的同修來告訴我,他說:以前不念佛的時候,好像妄想還少;學了念佛法門之後,愈念妄想愈多,這個妄想是不是念佛念出來的?對於念佛生起恐懼的念頭。這是錯誤的,不了解事實狀況。妄念多,平常就是這麼多,因爲不念佛沒有發覺,沒發現。現在想念佛,想修清淨心,這才發現,並不是妄想是你念出來的,不是念佛念出來的,是發現而已,原來就是這麼多。因此,我們要懂得,妄想發現不要害怕,佛號老實念下去;妄想再多,都不要去理會它,也就是根本不要管它。念佛可以跟打妄想同時並行,沒有關系,只要不理它,這個妄念慢慢就會少。妄念少了,就證明你念佛的功夫得力。這是初學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經曆,不但現在人有,古人也有,都要從這個地方經曆過。所以我們知道就好,不要勉強去壓製它,用不著。
【但當向有造作、有對待之一切有爲法上,觀察其變化無常,如同夢幻泡影露電一樣。】
這就是世尊在這一會上,教人降伏其心的方法。《金剛經》一開端,須菩提尊者請教的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我們這個心要安住在哪裏?第二個問題:妄念要如何去降伏?雲何降伏其心?那是妄念、念頭。這一小段,兩個意思都具足。這是降伏妄念的方法。觀諸法緣生,就是你的心要安住在哪裏?安住在觀照諸法緣生。在一切有爲法裏面,觀察它刹那生滅,觀察它業因果報循環,你看這個,你就看到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就跟經上講的一樣,夢幻泡影,這是業因果報循環生滅的現象。「露、電」是形容生滅時間的短暫,它不是常住的,刹那生滅。你把這個心安住在這個地方,觀察事實真相。
【令此心洞明,一切諸法,不過緣會暫現幻相,實則生即無生,全然烏有。】
烏有跟有無的「無」是一個意思,完全沒有了。可見得這個沒有,不是一切法都是空無的,不是空無,所有現象擺在我們面前,有即是無,有即非有,有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諸法如義、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的意思。並不是說這個相空掉之後,你才看到無,不是的。就在現相上觀察,這個現相確實是空寂的,是烏有的。現相是怎麼回事情?這裏說得很好,不過緣會暫現的幻相,緣是因緣,無量的因緣,非常複雜的因緣,繁瑣的因緣,因緣聚會現出這麼一個現相。現相現的時候,就是它滅的時候,生滅幾乎是同時的。因爲生滅是同時,生即無生,滅亦非滅,生滅是一不是二。這才見到事實真相,然後你才懂得生即無生,無生即生。這是智慧,這個叫做觀照。
【對境遇緣,不爲所轉。】
我們今天遇到境界,遇到一些人與事,都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你爲境緣所轉。通常我們將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就是我們常講的,對人、對事、對物。遇緣,人事環境;對境,物質環境。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你起了分別,起了執著,你起心動念了,你就被境緣所轉。換句話說,是外面境界做主,你自己做不了主宰,這叫凡夫。六道凡夫如是,界外的,界外是講六道的界外,以六道爲界限,界外的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他們也被境緣所轉;不過他們轉得輕,我們轉得嚴重。也就是他們也有分別,也有執著,但是很微細,我們是非常的粗重,這才現六道輪回的境界。怎樣能夠突破這個境界?這下面教給我們:
【應於一切境緣上】
這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面對的總是人事物;我們用這叁個字,就把你所對的境界全部包括在其中。你面對這個境界,學佛的人應該怎麼去做?學佛怎麼學?修行怎麼修?這裏教給我們:
【極力作意觀之】
這個極力就是強製的意思,堅持的意思。自己一定要勉勵自己,要堅持自己,要作意觀照。可見得初學,我們沒有離開心意識,心意識叫我們墮落,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爲什麼墮落?心意識在作祟。如何能夠解脫?還要靠心意識。《楞嚴經》上,實實在在講,佛把意識說之爲罪魁禍首。我們搞六道輪回,無量劫來受這麼多苦難,它是罪魁禍首。到將來我們修行證果,超越世間,它也是第一個功臣,它的功勞也是第一大。它只要變過來就行了!怎麼變法?觀照,讓我們時時刻刻想到《金剛經》上這首偈就好。像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心裏頭才起心動念,就想到佛講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常常這樣的觀想,人事物,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是夢幻泡影。這樣一觀察,你那個分別心就淡了,執著心也就松了,這就是好境界。讓你的心真正恢複到平靜,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
【雖極小事,順逆時事,皆以如夢幻泡影等道理印之。】
這就說明,我們的觀照要相續,不可以中斷。如果一中斷,你的煩惱習氣就現行。爲什麼一定要堅持,要勉勵自己?我們修行人,其中也有一些人明白這個道理。明了之後,他爲什麼還不能成就?前面我們講的,看破跟放下,他看破了,他真明白了,看破了;看破爲什麼還放不下?沒有用堅持的功夫。這是我們初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口,一定要堅持到底;也就是說,看破了馬上就要放下。已經把這個事實真相搞得這麼清楚,還要執著幹什麼?已經知道分別執著是錯誤的,完全錯了,就不應該再犯這個毛病。所以看破、放下要堅持到底。
再小的事情,都不能放過。哪些小事情?穿衣、吃飯,我們天天做的這些小事。穿衣,夢幻泡影;吃飯,夢幻泡影,沒有一樣不是夢幻泡影,沒有一樣不是業因果報的循環、生滅。這個循環就是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又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循環不斷,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幻相。能變的業因是緣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所變現的幻相,哪裏是真的?哪有可得?所以一定要記住,「生即無生,全然烏有」,確確實實是一場夢。《金剛經》上這六個比喻,這六個字,以夢爲主,它是個夢境。所以要用這四句偈來印證,仔細觀察它是不是夢幻泡影?是不是如露如電?
【即修持佛法,亦以如夢幻等道印之。】
道是道理,夢幻泡影這個道理來印證。前面這個印證是講世間法,這一句是講佛法。爲什麼把佛法也看成夢幻泡影?經文前面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也是緣生的。這就說明,諸佛如來在十法界現身、說法,他怎麼現身的?衆生有感,他才現身。諸佛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來,是感應道交,感是因,應是果,可見得佛法不離因果、不離緣生,佛法也不是真的,也是夢幻泡影,這個不可以不知道。佛菩薩清楚、明了,所謂大作夢中佛事,興建水月道場。建道場,道場是什麼?道場是水中之月,水月道場,水裏頭月亮你能抓得到嗎?可見,人家建道場是什麼心態?空花水月。釋迦牟尼佛每天講經說法,是什麼心態?大作夢中佛事,夢幻泡影,那個心多清淨,一絲毫的妄念都沒有。這個妄念就是講的分別執著,絲毫的分別執著都沒有,我們學佛要在這裏學。
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這個地方「順逆時事」。人事環境不管是善人、是惡人,善人是順境,惡人是逆境。初學下手,都要把它看成夢幻泡影,把時間看成如露如電,你這樣看法,這個看法是決定正確的。所以要堅持,決定不能放松,慢慢把它養成一個習慣。習慣成自然,你這才能契入如來大寂滅海;如來大寂滅海就是真如本性,宗門裏面講的明心見性。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這個用功的方法,在一切法門裏面的確是第一,沒有比這個再妙了。直捷了當,中間確確實實沒有委曲之相,直捷了當,這叫真用功,功夫決定得力。觀照決定不能夠放松,決定不能夠中斷。「如是久久,此心漸覺空空洞洞。」你這個心慢慢就空了,什麼東西空?你心裏面的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挂,慢慢就沒有了,就空了。
【於一境相,漸能無動於中。】
在境界裏面,在所有一切現相裏面,你漸漸能夠如如不動,這…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一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