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一九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19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二面,第四行:
【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於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这两句是《圆觉经》的经文,告诉我们,以攀缘心决定不能证得佛果。这个地方讲的轮回心,就是前面所说的攀缘心;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心是轮回心。因轮回心,这才生轮回见;也就是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这个见解就是轮回见。可以说,这两句不但把六道众生说尽了,而且包括四圣法界,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十法界里面,十法界严格的来讲,都是轮回心、轮回见。
「如来大寂灭海」,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来大寂灭海,但是这个轮回心、轮回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行!所谓是带业往生。如果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没有法子,决定达不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终不能至」。这也说明,西方世界是非常非常的特殊,的的确确不可思议,正是经上所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才晓得极乐世界形成的原理。即使等觉菩萨,如果得不到佛力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所以这是不思议的法界。
【世尊大慈,今教人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
我们都是用轮回心,都是轮回见,要怎样能够契入如来所证的境界?这部经好!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观诸法缘生,这种修行的方法,可以破轮回心、破轮回见。怎么观法?前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我们必须要记住,要认真去做。
【初不必强息妄念】
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很多,不必勉强去压它。勉强去压,诸位要晓得,压不住的。愈是想把妄念息掉,妄念愈多,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必勉强,只把精神著重在作观上,这样就好。
【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念佛也是如此。许多念佛的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以前不念佛的时候,好像妄想还少;学了念佛法门之后,愈念妄想愈多,这个妄想是不是念佛念出来的?对於念佛生起恐惧的念头。这是错误的,不了解事实状况。妄念多,平常就是这么多,因为不念佛没有发觉,没发现。现在想念佛,想修清净心,这才发现,并不是妄想是你念出来的,不是念佛念出来的,是发现而已,原来就是这么多。因此,我们要懂得,妄想发现不要害怕,佛号老实念下去;妄想再多,都不要去理会它,也就是根本不要管它。念佛可以跟打妄想同时并行,没有关系,只要不理它,这个妄念慢慢就会少。妄念少了,就证明你念佛的功夫得力。这是初学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经历,不但现在人有,古人也有,都要从这个地方经历过。所以我们知道就好,不要勉强去压制它,用不著。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一样。】
这就是世尊在这一会上,教人降伏其心的方法。《金刚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请教的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哪里?第二个问题:妄念要如何去降伏?云何降伏其心?那是妄念、念头。这一小段,两个意思都具足。这是降伏妄念的方法。观诸法缘生,就是你的心要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观照诸法缘生。在一切有为法里面,观察它刹那生灭,观察它业因果报循环,你看这个,你就看到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跟经上讲的一样,梦幻泡影,这是业因果报循环生灭的现象。「露、电」是形容生灭时间的短暂,它不是常住的,刹那生灭。你把这个心安住在这个地方,观察事实真相。
【令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暂现幻相,实则生即无生,全然乌有。】
乌有跟有无的「无」是一个意思,完全没有了。可见得这个没有,不是一切法都是空无的,不是空无,所有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有即是无,有即非有,有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诸法如义、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相空掉之后,你才看到无,不是的。就在现相上观察,这个现相确实是空寂的,是乌有的。现相是怎么回事情?这里说得很好,不过缘会暂现的幻相,缘是因缘,无量的因缘,非常复杂的因缘,繁琐的因缘,因缘聚会现出这么一个现相。现相现的时候,就是它灭的时候,生灭几乎是同时的。因为生灭是同时,生即无生,灭亦非灭,生灭是一不是二。这才见到事实真相,然后你才懂得生即无生,无生即生。这是智慧,这个叫做观照。
【对境遇缘,不为所转。】
我们今天遇到境界,遇到一些人与事,都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是你为境缘所转。通常我们将这两个字分开来说,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我们常讲的,对人、对事、对物。遇缘,人事环境;对境,物质环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你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你起心动念了,你就被境缘所转。换句话说,是外面境界做主,你自己做不了主宰,这叫凡夫。六道凡夫如是,界外的,界外是讲六道的界外,以六道为界限,界外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也被境缘所转;不过他们转得轻,我们转得严重。也就是他们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但是很微细,我们是非常的粗重,这才现六道轮回的境界。怎样能够突破这个境界?这下面教给我们:
【应於一切境缘上】
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面对的总是人事物;我们用这三个字,就把你所对的境界全部包括在其中。你面对这个境界,学佛的人应该怎么去做?学佛怎么学?修行怎么修?这里教给我们:
【极力作意观之】
这个极力就是强制的意思,坚持的意思。自己一定要勉励自己,要坚持自己,要作意观照。可见得初学,我们没有离开心意识,心意识叫我们堕落,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为什么堕落?心意识在作祟。如何能够解脱?还要靠心意识。《楞严经》上,实实在在讲,佛把意识说之为罪魁祸首。我们搞六道轮回,无量劫来受这么多苦难,它是罪魁祸首。到将来我们修行证果,超越世间,它也是第一个功臣,它的功劳也是第一大。它只要变过来就行了!怎么变法?观照,让我们时时刻刻想到《金刚经》上这首偈就好。像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心里头才起心动念,就想到佛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常常这样的观想,人事物,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都是梦幻泡影。这样一观察,你那个分别心就淡了,执著心也就松了,这就是好境界。让你的心真正恢复到平静,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
【虽极小事,顺逆时事,皆以如梦幻泡影等道理印之。】
这就说明,我们的观照要相续,不可以中断。如果一中断,你的烦恼习气就现行。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要勉励自己?我们修行人,其中也有一些人明白这个道理。明了之后,他为什么还不能成就?前面我们讲的,看破跟放下,他看破了,他真明白了,看破了;看破为什么还放不下?没有用坚持的功夫。这是我们初学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一定要坚持到底;也就是说,看破了马上就要放下。已经把这个事实真相搞得这么清楚,还要执著干什么?已经知道分别执著是错误的,完全错了,就不应该再犯这个毛病。所以看破、放下要坚持到底。
再小的事情,都不能放过。哪些小事情?穿衣、吃饭,我们天天做的这些小事。穿衣,梦幻泡影;吃饭,梦幻泡影,没有一样不是梦幻泡影,没有一样不是业因果报的循环、生灭。这个循环就是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不断,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幻相。能变的业因是缘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所变现的幻相,哪里是真的?哪有可得?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即无生,全然乌有」,确确实实是一场梦。《金刚经》上这六个比喻,这六个字,以梦为主,它是个梦境。所以要用这四句偈来印证,仔细观察它是不是梦幻泡影?是不是如露如电?
【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印之。】
道是道理,梦幻泡影这个道理来印证。前面这个印证是讲世间法,这一句是讲佛法。为什么把佛法也看成梦幻泡影?经文前面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也是缘生的。这就说明,诸佛如来在十法界现身、说法,他怎么现身的?众生有感,他才现身。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是感应道交,感是因,应是果,可见得佛法不离因果、不离缘生,佛法也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佛菩萨清楚、明了,所谓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建道场,道场是什么?道场是水中之月,水月道场,水里头月亮你能抓得到吗?可见,人家建道场是什么心态?空花水月。释迦牟尼佛每天讲经说法,是什么心态?大作梦中佛事,梦幻泡影,那个心多清净,一丝毫的妄念都没有。这个妄念就是讲的分别执著,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
无论是顺境、是逆境,这个地方「顺逆时事」。人事环境不管是善人、是恶人,善人是顺境,恶人是逆境。初学下手,都要把它看成梦幻泡影,把时间看成如露如电,你这样看法,这个看法是决定正确的。所以要坚持,决定不能放松,慢慢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习惯成自然,你这才能契入如来大寂灭海;如来大寂灭海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这个用功的方法,在一切法门里面的确是第一,没有比这个再妙了。直捷了当,中间确确实实没有委曲之相,直捷了当,这叫真用功,功夫决定得力。观照决定不能够放松,决定不能够中断。「如是久久,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你这个心慢慢就空了,什么东西空?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慢慢就没有了,就空了。
【於一境相,渐能无动於中。】
在境界里面,在所有一切现相里面,你渐渐能够如如不动,这…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