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二一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二一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23-121

  請掀開經本二百七十四面,倒數第五行,從第十四段看起。

  【六喻以夢喻爲總,余喻爲別,令人一聞,便明了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一切悲歡離合,得失窮通,轉眼成空,了無所得。若乃迷戀塵世,計較分別,執著不舍,真癡人說夢也。此偈正喚醒衆生速覺耳。】

  末後這一首偈裏面,一共說了六個比喻。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不僅是比喻,實在說完全是事實。把它當作比喻來看,我們對於事實真相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應當把它看作事實。夢,有這樁事情,而決定不是真實的,決定沒有實體。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世間現象,不但人事、六道,乃至於十法界,都是夢境,這個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唯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那個地方講真,可見得十法界都不是真實的。超越十法界之後,這才證得真實。唯有一才是真,二法就不是真的,就是迷妄,唯有一是真的。

  這六個字,「夢」這個字是總說;「幻、泡、影」都是比喻夢境不實在,都是形容這個夢是虛假的,決定不是真實的;露跟電是比喻它存在時間的短暫,它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長時間的存在。而它存在時間之短,說實實在在的話,這個露跟電都不能爲比的。但是佛在叁千年前,說露跟閃電,因爲大家平常都見到,知道這個時間很短暫,容易體會。所以佛不往深處說,知道它是很短暫的,那就算是不錯了。

  實際上,我們在前面經裏面詳細的說明過,這裏面最重要的,「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這一句把物質現象講得最徹底、最究竟。微塵,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裏面發現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就是說的這些東西。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裏來的,我們現在曉得是基本粒子組合而成的。基本粒子的性質是什麼?你只要把它認識清楚,你對於這個世界就明了。這個東西在我們佛法裏面叫做四大,物質稱爲四大;四大是說它有四大特性,「地、水、火、風」四個字來形容它。「地」,它是個物質,我們今天講它是個固體,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當然這是肉眼看不見,在高倍顯微鏡下看見了。它有溫度,它有濕度,溫度我們稱它作「火大」,濕度稱它作「水大」;水、火是代表它的特性,現在科學稱之爲帶電,帶陰電、帶陽電,陰電就是水大,陽電就是火大。還有一個「風大」,風大,表示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風是動的。這是基本物質它有這四個特性,所以四大皆空,它不是真實的。既然組成宇宙萬法的基本物質是空的,四大皆空,是空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麼它組成的現相哪裏是真實的?當然不是真實的。組成最大的現相就是世界,佛在經上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說一個最大,說一個最小,當中全部都包括了。這裏面所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但是我們人世,四聖法界裏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不例外,都是不可得。

  相有體無,體確確實實沒有,只是一個幻相而已。這個相是真的、是假的,就要看它存在的時間。佛法裏面講真假,它的定義是:凡是不變的、永恒的,就叫它做真的;凡是會變的,就叫它做假的,真假的定義是這個說法。用這個標准來看,只有真如本性是真的,因爲它不變,永遠不變。本性所起的相分,性一定會起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因爲性不生不滅,所以它起的相也是不生不滅。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相是不生不滅。相是不是真的?相不是真的。爲什麼不是真的?相會變。不同性,性不會變,相會變,相是千變萬化。相怎麼變?隨著衆生心念,它變。《華嚴經》上所講的「唯識所變」,識就是分別、就是執著,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隨著念頭,相會變;它會變,所以不是真的。

  它變的狀況如何?它變得實在太快,前面我們討論過,不止刹那九百生滅,不止,所以它的速度,它存在那個時間的短暫比閃電還要短,時間還要短,真正是《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也就是它一生就滅了。我們細細體會佛在經上所講的,確確實實它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你就沒有辦法看到它的生滅,生滅同時。說個生滅同時,真正的含義就是:相是虛假的,相是決定不可得的。我們今天看到,好像這個相存在還滿久,停的時間還滿長,那是我們錯覺。我們所能夠覺察到的是相續相,一個相接著一個,一個相接著一個,相續相,所以一刹那當中就有九百個相續相,我們看的是這個相。

  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就被這個假相迷了,以爲這個假相是真正的存在。第一個被迷就是我們的身相,我們的身相的確是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以爲這個東西就是自己,堅固的執著它,在這裏面起貪瞋癡慢,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實在講,一切享受全是落空,決定沒有;但是所造作的罪業,那個不空。爲什麼說罪業不空?罪業是妄念、妄想。妄念是能變,能改變現相;刹那生滅的幻相,是所變的現相。法相唯識宗裏面所說的,能變的是真的,所變的是假的。因此,佛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能變。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看十法界是什麼?十法界的現相,只不過是善惡因果循環相續的現相,除這個現相之外,一無所有,覺悟的人!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是這樣的。這個世間空無所有,永嘉大師《證道歌》裏面講,「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句話現在我們聽起來,體會自然就不一樣。覺後空空無大千,是不是大千的十法界的現相沒有了?不是的,十法界現相在,看法不一樣,觀念改變了。以前以爲十法界是實在有的,現在曉得十法界無非是善惡業因果報循環相續的幻相,夢幻泡影之相,決定不是事實,決定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它存在的時間是極其短暫,短暫到我們沒有辦法想像。

  佛說法,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提示過,佛爲一切衆生說法的原則,是依二谛而說。二谛是真谛、俗谛;真谛就是事實真相。一切大乘經所講的都是實相,大乘經是以實相爲體,佛說的完全講的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說出來,衆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就不講事實真相,講俗谛。俗谛是什麼?衆生的知見;也就是,迷失自性的人,他們的想法、看法可以接受的,佛說這一方面的,這是依俗谛而說。譬如經典上常說,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個階位,這是隨俗谛而說的;如果說真話,這話統統沒有。我們讀《金剛經》,快念完了,到這裏曉得,真的確實是沒有,哪有什麼大小乘,哪有什麼四果四向?沒有!依俗谛而說,你容易懂。譬如,佛講修行證果要經曆叁大阿僧只劫,這是隨俗谛而說的。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仁王經》上講的一刹那九百生滅,隨俗谛說的。這種講法凡夫可以接受,想想佛講的滿有道理,可以接受。如果講真的,不能接受了,爲什麼?超越他的常識太多了。超過一點點還行,還勉強能同意;超過太多了,就不能接受。

  現在我們可以能夠接受佛所講的真谛,實在講得利於現代的科技。佛講宇宙人生許許多多現象,現在科技逐漸逐漸觀察到了。今人的修學比古人實在講方便多了,但是我們對古代人不能不佩服。現代人有一些科學常識,講到甚深境界,我們點頭同意,佩服佛所說的。古時候科技沒有發明,那些人怎麼能夠相信?這是我們講的,那些人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根。若不是深厚的善根、真實智慧,那佛講的這些超越我們的想像,超越我們的常識,他們怎麼能相信?這又是我們不能不佩服的地方。

  這一首偈子裏面,讓我們聽到之後,就明了緣生之法當體即空。十法界是緣生之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緣生之法,因緣生法。因緣生法沒有自體,所以說當體即空,就跟作夢完全一樣。我們對於這個事實,能夠體會的,可以說是表面,沒有能夠深入。表面上的體會,前面曾經說過,我們用天臺家的講法,天臺家講六即佛,我們今天在什麼地位?名字位中。我們對金剛般若 的體會在名字位中,意思確實是懂得一些,沒錯,是正確的理解,爲什麼說名字位中?不管用。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是會分別執著,不管用!像底下講的,「一切悲歡離合,得失窮通,轉眼成空,了無所得。」我們懂得,但是了無所得我們還是要得,還是拼命追求,這就是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幹,這叫名字位中,不得受用。經是正確的理解了,但是不得受用。

  要怎樣才得受用?要認真去做。怎麼做?把我們錯誤的看法要把它轉過來。我們沒有把世間當作夢看待,你把這個世間看作夢,這個看法正確了。你覺得這不是夢,樣樣都是真實的,這就錯了。如何能在現實環境當中把它轉成一個夢境來看待,這轉境界了,這個就叫真正修行。把一切現實的環境,要看成夢幻泡影,要看成如露亦如電,真正這樣去做,你就得受用,經裏面的理論、境界,跟我們的生活發生關系了,改變了我們在生活裏面的看法與想法,這就叫觀行位。觀行是真正去做,我們講修行,真正在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那就得受用了。

  所以到觀行,才可以說是從表面就滲入進去了。對於經義,經裏面講的理論境界,你能夠深入一層,入的還淺,還不夠深。但是淺入就有受用,什麼受用?煩惱輕了。平常煩惱重,「重」是妄想多、分別多、執著多,得失的念頭多,貪瞋癡慢多。這些東西多,變的境界就變叁途,不會變好境界。你能夠入進去一分、二分,這些念頭輕了,心地逐漸逐漸恢複清淨,清淨心生真智慧,《金剛經》前面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般若 現前了,真實智慧現前了,真實智慧就是佛知佛見。所以你得受用;得受用,超六道了。

  觀行的功夫深,就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六道之後,再不斷的深入,你就得相似位。相似位是什麼?有一點像了,像佛、像菩薩。相似位在哪裏?在四聖法界。六道超出去了,聲聞、緣覺、菩薩,那個雖然不是真實的證果,…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二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