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問南泉:「雲何是道?」
泉曰:「平常心是道。」
州曰:「還可趣向也無?」
泉曰:「擬向即乖。」
西藏密宗的最高法門大手印。攝要言之亦不過是上面這兩句話而已。中國禅宗與藏密大手印法之傳承和流派雖然不同,但所傳之法的本質卻是完全一樣的。兩派的宗風和格調雖然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在許多節骨眼的表達詞語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爲法身空性中所流露出來的東西畢竟有其根本之相同處也!最令人注意的例子就是「平常心」一詞了。
趙州問:「雲何是道?」
南泉直下說:「平常心是道。」
藏傳大手印法也說「平常心即是大手印法」。藏文Tha. Mal. Shes. Pa譯成中文是不折不扣的平常心。Tha Mal是平常、普通的意思。Shes. Pa是心、覺或知道的意思,因此Tha. Ma1. Shes. Pa的直譯就是中文的「平常心」。然則什麽是平常心呢?就字面講「平常」是普通的,一般的,大家所共的意思,稍深入些就是原來的、本質的、不修改增添的,時常都是如此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意思。因此,平常心或Tha. Mal. Shes. Pa就是指那時常如此本來如斯的自心了。禅宗對「平常心」一詞的詳明解釋我不太清楚。岡波巴對平常心一詞在教言廣集叁四九、叁五零頁中卻有有很明確的解釋,茲譯出如下:(以上這段是譯者诠釋)尊者岡波巴仁波且說:行人如果痛感世事無常,生死迅速,深信業果不壞(輪回是苦,見小乘過患而發起慈悲菩提之心亟求解脫之道,他就應該知道和認識一切法之根本--平常心。平常心者:就是這個不爲任何法相所摻雜,不被世間意識所攪亂,不爲沈掉和妄念所鼓動,當下安置於本來之處(的自心)。如果能認識它,那就是自明之智慧,如果不認識它那就是俱生的無明。認識它就叫做「明體」、體性、俱生智、平常心、本元、離戲、光明等。若是認識它,就要比深通五明的班智達(博士)還要(尊貴和)功德大。班智達是把總相定義,語義等作爲研究的對象,而研學廣泛的知識。但如果能認識此自心明體,就能夠知一而知一切,因爲能夠把當下現前的真理用之以爲道,所以其功德最大。至於長時間的「深定」[5],則外道長壽天,甚至冬眠的熊和蛇類都是有的。(但他們因爲不認識平常心的緣故,所以毫無用處。)因爲平常心是不共的,所以功德最大。能夠不知晝夜的相續,住於禅定叁摩地中,也遠不及認識平常心的重要,因爲那是普通相共的禅定。依四種灌頂漸次修習生起次第法,知觸相……知聲相等(皆是五方佛自性,甚至)面見本尊佛,也不及認識平常心之重要。見到本尊只是屬於賢善之世俗谛,爲障礙清淨之相而已。但(認識)平常心則屬於勝義谛,功德遠爲廣大。能夠具足天眼天耳等五種神通,亦遠不及認識平常心的功德大。因爲神通亦是有漏法,餓鬼和畜生道(的某類衆生)也是具有神通的。若能認識平常心,則如頌雲:智慧智慧極殊勝,具智慧故知有無。因爲那是屬於無漏心的緣故,所以極爲殊勝。
再者,即使有不現諸相,或無相可現,或甚至感受到如清淨虛空之空性覺受時,也還是趕不上認識平常心來得重要!因爲前者是將理之總相作爲「境」(而緣觀之),屬於比量道,而平常心則是以現前透露之理而爲道,故遠爲殊勝也。若能認識平常心,即是智慧之王。因爲(平常心)不是各各分別慧之所緣境。頌日:刹那顯現大智慧,即趨諸法根源處,現前證悟諸法(性)……………因此說(平常心即)是一切智慧之王。佛之五種智慧(平常心)中亦全部具足之,因爲(平常心)能證悟無能所之二相,所以能成就妙觀察智。如頌雲:一刹那中知差別,一刹那中成佛位,刹那了達心實義…………………不必曆經五道之次第,於一刹那中能成辦一切事,所以是成所作智。一切世俗谛中所有諸法皆似影像一般的顯現於明鏡中,如是悟入,故即是大圓鏡智。見輪回涅磐一切諸法於自心明體中平等平等,故名平等性智。因此佛陀無始亦無終,最初佛無因,智慧眼無障,此具慧之體即是善逝,故爲一切智慧之王,一切功德之王。諸大神通亦不如平常心之尊貴。一切叁昧中,此爲叁昧之王。不論你得到了什麽樣的叁昧,如果能夠證悟到(平常心),其他一切叁昧就會像果皮或樹皮一樣的剝落淨盡了。此即是一切法之心要,輪回與涅磐之根元皆系乎是否能夠認識這個平常心!所以說,認識平常心實在是最重要的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