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巴尊者仁波且說:
使(大手印)定生起有四種因素:
一、由上師加持而得定;
二、依緣起法而得定;
叁、由積聚資糧而得定;
四、由淨除業障而得定。
(大手印定生起之相,是這樣的:)
於此(心之)體性無整治無摻雜,安適舒泰住於本元明明朗朗清清淨淨,於一切時相續不斷(有這種覺受就是大手印的定相)。此又分二:(一)是有決定性的境界。(二)是境界尚不能至決定的地步。
決定性的境界是:如秋季之明朗晴空與心性無二無別,上不希求佛道,下不怖畏輪回。別人想改變你或影響你也改變不了影響不了。不決定的境界是這樣的[1] :具有定境之樂、明、無念的覺受;但覺受時有時無,因爲無念的關系,可能有墮落下道的危險;墮於色界或無色界天;或是墮入(小乘之)滅谛涅磐。
在最初學(大手印)的時候是學習(認取)那明明朗朗的(自心)明體,進而學習知而不散之道,再進而學習堅固穩定的修觀使自己生起決信和確知。(修大手印的人)只要不忘失心之體性,妄念種種的生起變化原是很自然的。譬如說,虛空雖然自性清淨,但是各種雲霧仍會不斷的生起,但終究仍會消失於虛空中的。(修大手印的人)應該向"使妄念成爲友伴"的方向努力,如果不能使心念收放自如,那就會有失誤的危險,或陷入苦薮,或生於無色界。(對治之道是:)作生起次第一刹那中自成本尊之觀法。這樣於一刹那中圓成本尊身後,就專一的修習(大手印)光明,這樣就會産生光明朗耀的覺受和産生無散亂止定的覺受。如是以智慧觀察就能證悟無任何實體之可得。
一個有證德的上師如果遇見一個能舍棄今生一切的善根弟子,他應當使之成熟授以四種灌頂,導向生起圓滿二種次第解脫之道,使他先修生起次第之如幻本尊觀,再修氣脈(明點)觀,這就是所謂的"具有戲論的圓滿次第法"。"超離戲論的圓滿次第法"是指那光明的心之空性當下現前見到。如是修觀生、圓二種次第就必能産生功德,這最好是住於寂靜處去修觀。如果身能生樂,心就也會生樂。內之五種覺受相和外之八種功德相皆能(相繼)生起,在這些覺受和功德生起之時,氣就會息滅而進入中脈(或阿哇都底脈)。當第二種(?)象征(或覺受)生起之時就會實際體驗到境界相(?),不但是外顯諸境界,心之體性亦能現自親驗。在第叁種象征出現之時,明相和無念相就會産生,修觀至此就算是到了成功的階段,此時氣就能住於心。第四種象徵出現時,(大手印)見之法性義理就能全體洞見無遺,能成就四種事業(?),這就是說大手印見已經成功,於自己的心性得到了決定見。能見一切法之明相,一切輪回和湟磐諸法(此時)皆呈現光明之相,關於(息、增、懷、誅)四種事業,就是不用念咒和作儀軌等也能夠很容易的成辦。當風息[2]趨入光明之時,智慧的徵象就會出現,身有虹彩、光明之圓團亦會在身上出現,這些都是智慧出生的徵象,此時無能見及所見,故名爲,“空性",已經超出了叁界,遠離心識,所以又叫做無願求。
法王岡波巴開示雲:
修行人所遇見的魔障有兩種:一種是由人或非人(妖魔)所興起之障礙,另一種是由(心識)妄念所興起之障礙。除遣魔障之法,總說有叁種:
一、是由慈心和悲心來除遣,這是說修慈悲觀的人就像是母親對兒子一樣不能對他作任何損害的。
二、是觀(諸法)如夢如幻,由觀空性來遣除障礙,因爲畢竟沒有能損者和被損者的緣故。
叁、是明了這些魔障皆是心所變現的迷亂之相,如是了達,魔障就不能爲害了。(通常魔障來擾時,多半是在行者)有了許多徒衆,和物質受用增長,福報鼎盛之時。有人說這即是密宗得了共同成就之時,或說是魔鬼來作中斷障之時。最初是(魔鬼)在徒衆眷屬中掀起障難,然後是,由於物質和福報增盛的緣故,就會在善業和法行上發生障礙,再接著就是行者或(法師)自己生起貪嗔而造成障礙。至於是不是外魔來作障礙,觀察自心就會知道,如果對自己造成傷害,那就是外魔的侵害,如是對自己未能造成傷害,(而傷害到眷屬)那就是因(自己的)成就而(誘致外魔來擾)的結果(?)
大師說:外所顯境皆是(自)心之體性,所謂心之體性者就是那明明朗朗清清楚楚的自心之明體,有些人把這個明體想成「(真)我」或自己,但此心之體性是空明無可認持的,也斷滅不了的,此明體亦是沒有依處的,見到這赤裸裸的明體就算是有了道上的契悟了。然則,此[心之體性」究竟是怎樣的呢?它非有亦非無,非常亦非斷,離二邊,但亦不是什麽中道,截之不能斷,摧之不能滅,於一切時不來亦不去,叁時中相續不斷;截之不斷故,非有爲法,從本以來自性成就;摧之不能壤滅故,無形亦無色,非實體故無相狀故。若能親自體驗到這些,就叫做「心之體性」,或叫做[大樂」,或叫做[俱生智」,及「無二」……
大師說:一個人如果想「即身成佛」,修習「大手印」法是最重要的!所謂大手印者,就是叁世一切諸佛的心,那無二的智慧!這要到那裏去尋找呢?要到自己的心中去尋找。「手」是什麽意思呢?龍樹菩薩雲:
如彼水中灌入水,
又如油中注入油,
自心能見自智慧,
如是善見名爲「手」。
「印」的意思可以從叁方面來看:一、自性印,二、覺受印,叁、契證印。
自性印: 如(經中說):所有一切衆生皆悉具足如來藏。這是說;下自無間地獄和草莖上的昆蟲,所有一切衆生無不具足此心之本體。喜金剛續雲:屎中之蟲蛆亦具(佛)體性。
覺受印: 話雖如此,僅憑「自性具足」是否就夠了呢?這當然是不夠的,還需要由修行所産生的智慧覺受才能發生作用。要有怎樣的覺受呢?要現量的覺受到此心之自性乃離生滅之光明才行。心之性相是:能有種種妄念之紛起,能變現外境種種陰陽諸物。心之實體雖毫無差別相卻能變現種種境物。總之,此心性即是俱生法身,(外境之種種)顯現即是俱生法身之光明。顯、有、輪、湟一切諸法其自性本體皆十分清淨,十分純潔,超越言思,離生住滅相,如果有這樣的(現量)覺受,就算是覺受印了。
契證印: 是說不依因緣而生,無實質無相狀,無形無色,離一切有無言說之邊,無爲,自性本成,見法界體性本來成就,若能現量證悟此理就算是契證印。再無任何一法更勝於此,故名爲「大」[3]。僅靠以上所說的大手發道理是不夠的,還要使(佛經)的四種智慧現前顯現才行,這就要對衆生起大悲心,對上師叁寶起誠信恭敬心,對業果十分兢兢謹慎,對此生之一切貪著要努力降伏消滅才行……
岡波巴大師說:
第一步要了達心之體性,然後要於此心體得熟練,最後要於心體得自在。
第一、了達心之體性需要:
一、所謂心體者,即是俱生之智慧,明朗空寂,無可認持,能現前如量的覺受到。
二、了達各種紛飛之妄念與此心體無二無別。
叁、外面由陰陽(所生)之種種境界與心體和妄念,叁無差別[4]。
第二、於此心體得熟練者:這是說應該住在屍林(或山穴)等寂靜處,精進的如法修持。(大手印的)證悟相有叁種不同的方式(不定的)出現:
第一種是根本定與後得定絕然不同。
第二種是根本定與後得定相互的顯現。
第叁種是根本定與後得定二無差別的同時顯現。
(一)根本定與後得定絕然不同的覺受是:於定中修觀時,(大手印的悟境)現前,但(下了座,在日用動靜中的)後得位時卻沒有(大手印的)悟境了……其時,妄念於己於人皆不能作害,自己就應該往於寂靜處無聞斷的殷重祈禱上師,一心專住的努力習定,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根本位與後得位的覺受相互的顯現是說:(大手印的悟境)在定中會出現,同時後得位的行住坐臥四威儀行動亦不能損害大手印的悟境。自己確實的知道裏面的種種紛起妄念與心體實在是無二無別的;外面的顯境,有時像是幻化,有時像是空,有時又好像是有實物似的,有這些時而中、時而邊的覺受。這時,或許會聽到某些修士說:「你到我這裏來吧,到我這裏來會增長你的覺受的!」(不管他們怎樣說)還是應該堅持的住在寂靜處,獨自一個人修行爲要。自根本于後得二無差別的覺受:這是說行者能夠證悟到一切外境諸顯皆是俱生法身之光明;自心即是俱生之法身;所見外境及顯、有、輪、涅一切法皆是離戲平等性之大樂,沒有入定及出定之差別,於日用一切四威儀中不離大手印定,一切時常在流水相續瑜伽中,不需提撕正念,亦不需著意觀察,大手印自然會全體現前。此時行動與靜止毫無區別,到此境界即是大修行人,值得尊敬。坐破墊子和走破皮靴的瑜伽士,二者比較起來,還是坐破墊子的瑜伽士要好得多,我的師傅密勒日巴住山四十二年、八十四歲圓寂以前一直是到處住山的。
岡波巴曾經問密勒日巴:「您爲什麼老是住在山中呢?」
密勒上師說:「我住山和住在城市中,心境上毫無差別。(我終身住山)是要以此身示現給一切衆生看,要他們從心底生起決志,令生令世一定要爭取解脫。在城市中居住不是修行人 的行素。」
岡波巴大師亦時常住山,我們徒衆也應效法祖師們的宗風,經常住山才對。
尊者仁波且說:決定斷舍今生之一切,矢志專心修行之人應該知道下面幾個要點:
一、(大手印)見與悟境之相合,
二、(大手印)修與覺受之相合,
叁、(大手印)行與時間之相合,
四、(大手印)果與利他(之事業)相合。
第一、「見與悟境之相合」、所謂「見」者是要知道心性即是俱生之法身,顯境皆是法身之光明,俱生法身在衆生心中皆本來具足。顯境是指內心中之種種妄念和外境(世界中)由陰陽變化而起之諸法,此一切諸法又皆是法身之光明。(法身和法身之光明)實無二無別,此無二之自性本來清淨、純潔、超言、離思,本來如是自性成就,非因緣生乃無爲法。法性與智慧無有差別,本元之實相向來就是如此的,於佛位不增,於衆生不減,這樣的了解名之爲「見」。但此[見」必需要具有(現量的)證悟體驗才能算數,否則是沒有用處的。 上師又說:無有證境之「見」者, 雖雲離邊實意爲。什麽是證境呢?證境是見到俱生法身之光明相;一切所見世間諸法,生死、涅磐乃至一切諸有皆於平等性中顯現大樂,(這樣的體驗才是證境或證悟),這種(現量的)智慧不是聞思的智慧,是由修行和福德所産生於內之(現前)覺證,這樣的證境才是「見與悟境之相合」。
第二、「修」與覺受之相合:這是說(大手印之)一切覺受皆應當與所證得之[見」相合才對,一切證悟也應當與修生的覺受相合才對。又應知道,(大手印之)「修」與覺受相合的覺受不是指那些個別的、特殊的、或方分性的覺受而言的,那些覺受(多半是)由氣脈的因緣而生起的。如象 :眼見諸色相,耳聞諸聲音和禅定中所産生之樂、明、無念等覺受,甚至連那些「不現」、「無所現」和如清淨虛空之空性現前的覺受,也只是個別和方分的覺受。這些覺受是時有時無的。如道果中所講說的一般。那麽修與覺受相合之覺受究竟是怎樣的呢?那是指:體性本身的覺受;俱生本身的覺受;初元本身的覺受,和大手印本身的覺受。這又是怎麽回事呢?這是指裏面的心之體性。那是無絲毫有法之存在的,連頭發的百分之一之細的東西也沒有,這樣的覺受才是對的。其實也不能說有任何所證,這樣的心體明明空空無可認持,此明空相續不斷。要有這樣的覺受才行。如果有這樣的覺受,那就是「修」與覺受同時或相合了。
第叁、「行」與時間之配合:初修業的人應當修習王子行,王子行是指持守居士或其他別解脫戒,於菩薩學處願、行二種菩提心戒如誓遵守。密乘之持明叁昧耶戒條律繁多,攝要言之有十四條根本戒,及其他支分戒,最初需對這些戒律聽聞學習,然後無阙犯地守持之。若有違犯,當發露忏悔,精勤持護。
修士之秘密行: 其根本修持之道是要住在屍林或其他極隱密處專心閉關修持。
修持是指修自身爲佛身,修自語爲真言,修自心入法性。馬哈馬雜續雲:真言、形像與法主此叁即是叁瑜伽,行者憑此叁種法,不爲叁有過患汙。自身成爲佛身觀者,是生起如幻化之起分本尊觀及口誦真言。上根則觀修智慧氣入中脈觀,中根修普通氣入住出之數息觀,下根計數念誦本尊咒。修自心入法性者:是指頓入大手印等觀法。如是修習真言乘之特別方便仍必須要秘密: 本尊秘密、上師秘密、法秘密、身、口、意叁種秘密而修持之,行者如是秘密行持,故名爲明禁行。智慧行者往大禅定之(密)行,是說行者能於一切時四威儀中,住無學雙運離根本後得(差別之大禅定),於空樂相續不斷中大樂欣欣然。至此境地則已無所謂此可行,此不可行,無瞻前盼後,堪爲一切無所顧忌之行矣!此諸[行」中皆需以務本爲要,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一切要量力而爲之。此即密行需與時間相配合之謂也。
第四、果與他利事業相合:當瑜伽行者能夠心離能所,無勞正念或作意觀察即能任運無勤住入大定之中時,此時,行者即能消融百數身體(?),而身口意無別,大樂無二身即得任運現前,此即證得(大手印)果位之相矣。此與利他之事業相合者,如是法身能任運無勤出生二種色身而作利生之事業……
《教言廣集零選·岡波巴大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