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執取。
所以,無論我們接收到色、聲、香……等,都不應該以任何概念來執取它們,反而,應該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明光中。
安住如無波的大海
在此所形容的大海,沒有任何的波浪,不受風的影響,非常平靜。
這句提及與叁摩地有關的障礙。我們說有兩個主要缺點,會障礙我們進入叁摩地,那就是昏沈與掉舉。(譯注:叁摩地,即禅定;掉舉,即心神不定。)
這個禅修方法,提供了對治[掉舉]的良藥,也就是用來對治因外境所引起的心神不定。
這個方法勸告我們,應該平心靜氣地安住,也就是不要被叁時(譯注:叁時,即過去、現在、未來。)的想法所困擾。這叁時的想法,就好比海上翻騰的波浪一般。
當我們想:
昨天,我做了這個——過去;
明天,我將做那個——未來;
現在,我正在禅修——現在。
這些都是叁時的想法。這些想法,就如大海的波浪一樣,使大海變得不平靜。
相同的,當我們在進行禅修時,我們不應該被朋友、敵人、貪著朋友、厭惡敵人等任何想法所困擾。禅修時不應該被任何思緒所影響,我們只要輕松地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明光之中,就如同無波的大海,完全的沈寂而平靜。
安住如燈焰般清明
當油燈不被風吹動時,它的火焰不會閃動,而且全然的明亮。這再一次舉出我們應該如何安住,當我們在進行禅修時,應該伴隨著清明。
這個方法是用來對治[昏沈],在中觀應成派的禅修中,我們曾經提到叁個會影響叁摩地的類似缺點,也就是昏沈、昏昧及昏睡:
昏沈,是指無法保持敏銳的覺醒。
昏昧,是指無法保持清明的體會。
昏睡,是指禅修時混雜著睡眠,就是即將陷入睡眠的狀態。
假使有其中任何一種缺點,或所有的缺點都發生時,我們便無法進入真實的叁摩地禅修,所以應該加以對治。
第一個缺點:昏沈
當我們無法保持敏銳的覺醒時,就必須用[自覺醒的本覺]力量,來消除它。當我們生起[自覺醒的本覺],就會産生保持敏銳覺醒的力量。
第二個缺點:昏昧
當無法保持清明的經驗時,我們應該藉由刻意地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中,來消除昏昧。我們應該了解心的真實本性,就是明光或清明的,我們應該生起如此的清明,一旦生起後,就讓心安住,將心放在自身的狀態中,並安住在明光中。
第叁個缺點:昏睡
當我們陷入睡眠時,我們的六識會收攝回來,然後停止活動。當我們在禅修中,産生昏睡的狀態時,我們就必須注視著六識,使它們無法停止運作。
我們讓六識繼續清晰的運作,卻不執著任何的經驗感受。如果你能讓六識都繼續運作下去,那麼你就不會陷入昏睡。
我們不必排斥任何的顯相,只要不刻意地用概念來執著它們,並且將我們的心,安住在清明之中。
安住如屍首沒有我執
當一個人死亡後留下屍首,這屍首將不會有任何的[我執]。它不會想:我是個屍首;在所有屍首中我是最好的;我所躺的棺木非常舒服,是所有的棺木中最好的。
這屍首是毫無思想、毫無我執的。相同的,當我們在靜坐禅修時,也必須遠離我執。我們不應該想;我是個優秀的禅修者;在所有禅修者中我是最棒的;我今天的禅修經驗特別好。
我們應該摒棄所有的我執。
如果有[我是個優秀的禅修者]的想法,那我們的禅修將會被[我執]所幹擾,因爲,我們仍然執著有一個所謂的[我]。
如果想[我是所有禅修者中最棒的]的想法,此時禅修會被[貢高我慢](傲慢自大)所幹擾。
如果我們又想[我今天的禅修經驗特別好]時,我們的禅修就會被[帶有欲望的貪著]所幹擾。
如同這叁個例子中的這類想法,將不會使真實的叁摩地,在我們的意識之流中生起。
如果在進行禅修時,尚有諸如此類的[我執],我們必須先認出它們,然後再加以對治。
我們必須認出對自我的貪著,就是[我執],並且承認有我執;也就是承認在我們的禅修之中,仍然有我執的存在。
相同的,當傲慢生起時,我們也必須用上述方法來認出它,我們應該認出在禅修中,尚有[傲慢心]的存在。
最後,我們必須察覺出在禅修中,仍然有[貪著和欲望]。
如果我們沒有認出諸如此類的[我執],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從這叁類錯誤中,將自我解脫出來。然後,不論我們禅修多久,都無法使了悟增長。所以一旦我們認出此類錯誤後,就輕松地安住在心的清明本性中即可。
一旦認出[我執]、[傲慢]或[貪著]等這些錯誤後,我們必須直觀念頭的本質。
當我們有[我是偉大的禅修者]的想法時,我們應該認出這是[我執],然後直觀這個想法的真正本質。這想法的真正本質是明光、是明空不二。直觀這個想法的真正本質,直觀明光與空性,並且只要在明光與空性中,放松即可。
(譯注:仁波切補述:[當行者有明光産生時;無須由此處融入或進入它處,因爲真實本性即明空不二,當下自安住即可。])
如果有[我是所有禅修者中最棒的]的念頭生起時;我們應該認出這就是[傲慢]。再一次直觀它的本質,而它的本質就是清明,就是明空不二。然後,只要在明空不二的狀態中,放松即可。
另外如果有[我今天的禅修經驗特別好]的念頭生起時;那麼這就是[貪著],我們應該認出這個念頭,就是貪著,並且直觀這貪著的本質。它的本質就是明光,即明空不二,然後只要在這狀態中,放松即可。
這就是如何在此類想法的本質中,放松的方法。
爲了能夠認出[我執]、[傲慢]或[貪著]等此類想法,我們必須運用智慧和理智之眼,來觀察我們的禅修。
安住如大山不動
大山是不會被風所撼動的,無論是多強的暴風雨,都不可能移動大山。也就是說風不可能移動任何的山。同理,當我們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明光時,我們不應該被任何的狀況所影響。
不論是何種對象或狀態影響我們,不論這些狀況多強或多激烈,也不論是多強的正面或負面環境,在任何的狀態下,我們都不應該受到動搖。我們應該毫無動搖地,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明光中。
圓滿祈願文
仁波切以下面的的圓滿祈願文送給大家,並作爲本書的總結:
在心的真實本性即明空不二之中,
經由熟練地安住在無所棄置亦無所執取,
不摒棄任何思維造作和個人特質,
並讓它們從自性中自解脫,
願你示現這勝義佛。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五次第 中觀他空見禅修》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