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次第是漸進的,一個比一個更深入細微且困難,當我們穩定的建立了一個次第時,再進行下一個次第的練習。
首先我們在第一次第要先建立無我;然後第二次第唯識禅修裏,沒有能、所,沒有二元對立,我們安住在無二元對立的觀點上,這就是我們心的真實本性;接著第叁次第中觀自續派理論裏,更深入的指出,其實根本沒有自心本性,所謂心的真實本性只是如虛空一般,我們要安住如虛空般的全然空無之中;接著是第四次第中觀應成派,打破了真實本性如虛空一般的說法,更深入的指出勝義谛是超越了所有任何理論,並且沒有任何心的造作;最後第五次第中觀他空見,我們才提到如來藏、佛性。
這五個次第是漸進的,一個比一個更深入細微且困難,當我們穩定的建立了一個次第時,再進行下一個次第的練習。而當我們了解了佛性之後,接下來再修持大手印就很容易了。
第一次第
無我禅修:所謂無我禅修,即是爲了淨除所有輪回的根源、煩惱的根本、痛苦的根源,以及一切我們認爲[我]、[我的]、[我想]、[我要]的我執概念的一種禅修。
第二次第
唯識禅修:所謂唯識禅修,即大乘佛法第一階段的禅修。爲了淨除一切迷惑的顯相,也就是從無始以來,在業力習性的影響之下,而産生[能所二元對立]的迷惑顯相,于是我們進行[能]感受的心,與[所]感受的事物之二者皆空的真如禅修。(譯注:所謂能所二元,即是衆生看待一切內外現象時,常將[能]接收的內心意識,與[所]接收的外在現象,當成雙方對立的狀態,這種對狀態,即稱[能所二元]。)
第叁次第
中觀自續派禅修:所謂中觀自續派禅修,即爲了淨除將內、外一切事物、輪回與涅槃的所有現象視爲真實的迷惑概念,所進行的一種禅修。這種禅修主張所有的現象並不依其自性而存在,我們應該依照這個見解,安住在有如虛空般的全然空無之中。
第四次第
中觀應成派禅修:所謂中觀應成派禅修,即是將我們的心安住在究竟的本性中,而這究竟本性遠離一切的心造作,諸如存在、不存在、顯現或空性等等,也就是將我們的心安住在超越所有概念造作,及超越所有思維覺知的狀態中。
第五次第
中觀他空見禅修:第五個禅修次第,就是所謂他空見、大中觀。即將我們的心安住在心的真實本性、明光、如來藏之中(譯注:即佛性),也就是安住在明空不二的狀態中。它不僅僅超越[全然的空無],也超越[遠離心的造作];同時也將我們的心毫無造作且自安住的安住在此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