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解釋“無念成熟利生事”一句之意義。
依上面所講的菩提道次第步驟:最初發菩提心,然後修持菩薩道,最後成就佛果。這一切的努力,其唯一之目的還是要使衆生能夠離苦得樂,成就利生之大事業。如果成了佛以後,心中不再生起任何意念,那麼怎樣可能去做利生的事業呢?回答是:“佛陀雖然心中不起任何意念,身體亦無任何努力精勤,卻能夠任運的成辦利生之事業,無休止。”這是什麼緣故呢?頌曰:
“佛身無念起,能作利生事,佛語及佛念,無念成利他,
如是身口意,成就佛事業。”
現在用譬喻的方式來解說佛陀之身口意在無有念頭或作意乞情況下,如何能夠成辦利生之事業。寶性論雲:
“如彼帝釋天,天鼓及雲聚,如此天日輪,彼如意寶珠,
如彼空欲響,如地如虛空,經此諸譬喻,說如來事業。”
如彼帝釋天之影像者——帝釋天王心中地任何意念,亦能成就利生之事業。他與衆多天女住于琉璃的王宮中,此琉璃王宮極爲晶瑩明亮,天王的影像就映于宮外,地上的衆生看見天王與許多天女在王宮中如此享受,都發願早生天國。因此發願行善,死後生彼列界。帝釋的影像不因任何意念而生,亦不會動搖……與這類似的,爲了成辦二利之大業而生起信心,勵精修持,同時又(以福德因緣)能夠親自見到佛陀之身相莊嚴,行、住、坐、臥各種威儀,乃至說法入定,變現神通等各種行業,因而心生誠信仰慕懷念,發願成佛,發菩提心,終得成佛,這就是說佛身無任何意念亦無動搖。頌曰:
“清淨琉璃天宮中,映出帝釋天王身,能使衆生種福田,
能仁妙身亦如是,(見者戚能入菩提)。”
以上是說:身體不起任何意念,但仍舊能夠任運成辦利生事業之事例。
天鼓之譬喻——(帝釋天上懸有天鼓,能自己發音說法)當天鼓說法時,鼓本身並無任何心念,但仍舊能夠發生作用,此天鼓名叫力持。因爲諸天往昔善業力的緣故,此鼓能自己發音,唱言:“一切有辦法都是無常的啊!一切法都是無我的啊!凡是有煩惱的法都是痛苦的啊!涅磐是一切法中最寂靜(安樂)的啊!”頌曰:
“天上諸天人,依往昔白業,感生妙天鼓,其鼓無心念,
能自然出音,說苦空無常,無我涅磐遂,策警諸天王,心莫耽欲樂……”
與此相同,佛陀不能任何氣力亦無任何心念或分別,就能對有善根的衆生,開示其所需之適法要。頌曰:
“無作無勤勇,佛普遍一切,爲諸有緣衆,宣說正法要。”這就是佛陀的語業,在心無任何意念時,仍能宣說法要,自然利濟衆生之故。
如雲的譬喻——佛陀的心無任何意念,而能自然利濟衆生,可用雲聚之譬喻來說明。夏季的時候,天空中會毫不費力的集聚許多的雲堆。這些雲堆沒有任何意念,卻降下雨來,使稼禾果實滋潤成長。頌曰:
“譬彼夏日雲,果木成長因,任運不著力,降雨遍大地。”與這相似,佛陀的心中無任何意念,卻能遍降法雨,使弟子們的善業果實生長成熟。頌曰:
“佛陀大悲雲,能降妙法雨,成熟利生果,無念自然成。”
如梵天之譬喻——大梵天王能夠安住梵宮本處不動,而同時現身于一切天界中;與這類似的,佛陀能不動于法身,而作十二種示現利濟衆生。頌曰:
“如彼大梵王,不動于本處,能現身諸天,無念無勤勇,
能仁于法身,不離不動搖,能示現化身,于一切諸界,
利濟有緣衆,任運亦如是。”
如日輪之譬喻——天上的日輪自己沒有作意地放出萬丈光茫,普照大地但同時能使白蓮及千萬種的花朵,一齊開放。佛陀的妙法光茫亦複如是,自己沒有作意的,也沒有任何努力的,能使無量衆生的心地蓮花朝*幾*和善的方向去開綻怒放。頌曰:
“如彼大日輪,無念無勤勇,于一刹那間,出萬丈光芒,
開綻諸蓮花,成熟諸花卉,如是佛如來,放大日法光,
成熟諸弟子,開綻其心蓮,無念無勤勇,任運成他利。”
日輪的影子在一切清淨的容器中,都能夠同時顯現。與這一樣的,佛陀的光芒,在一切意樂清淨的衆生心中,也能同時顯現。頌曰:
“譬彼清淨器皿中,能映日輪之光影,
如來慧日大光芒,恩照無量衆生有情。”
如意寶珠之譬喻——如意寶珠自身無任何意念,但只要有人請求,就能任運地完成心願。同樣的,佛弟子們,只要祈請,佛陀亦有成滿各種心願。頌曰:
“如彼如意珠,無念無作意,能幹刹那間,成滿祈者願,
佛陀如意寶,心中雖無念,能開顯法要,令衆生滿足。”
除上述之各種譬喻外,尚有如影像,如虛空,如大地等其他譬喻,皆能說明在無勤勇、無意念的情況中,仍能成就各種服務衆生的事業。
此妙法如意解脫莊嚴寶大乘道次第論,因學者——班者達打馬甲之請求,余索朗仁青(貴福)醫師撰寫畢。
願 文
我等今至輪回來空前
聖教所有一切法要等
播撒無盡塵刹諸世界
唯願噶舉教法恒興盛
願:
發心助印此經 讀頌此經 流通此經的人
福慧具足 佛性增長 永斷輪回惡趣之因
祝願
世界和平 *輪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