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第十五章 精進波羅蜜多

  四、精進波羅蜜多

  頌曰:

  “功德與過失,體性及差別,分別種種相,增益及清淨,

  及其所得果,以此七義說,精進波羅蜜。”

  精進之功德

  一個人如果能行布施和持戒等波羅蜜,但不能精進,那就表示他是一個懈怠的人。懈怠的人是不能夠成辦善事,利益衆生和成就菩提的。智海請問經雲:

  “懈怠的人是不能成就布施乃至般若的。懈怠者是不能利益衆生的,對他們來說菩提是極爲遙遠的。”

  與此相反,如果具足精進則一切白法功德,皆能開顯增長。經雲:

  “以精進力故,善法之功德才不會減少,無邊智慧之正覺寶藏才能獲得。”

  依精進之力,才能超越那充滿恐懼的叢山,如莊嚴經論中所雲:

  “依精進力故,解脫諸怖畏,依精進力故,速證大菩提。”

  智海請問經雲:

  “一個人如果具有精進,成就無上菩提就不困難了,何以故呢?智海!有精進的地方,就一定有菩提的!”

  貢波請問經亦有同樣的教言。

  精進的體性

  精進的體性簡單的說,就是對善法之不斷的向往和努力。集論雲:

  “什麼是精進呢?精進是對善法之真切向往,是懈怠之良藥。”

  莊嚴經論釋中亦說,精進之體性既是對善法之向往和努力,亦是懈怠之對治。

  懈怠可分叁種:昏睡之懈怠,畏痛之懈怠和下劣之懈怠。

  昏睡之懈怠是指喜愛臥倒、睡眠、昏沈或貪溺于身心閑逸之情境。這一類的懈怠是應該禁止的。什麼理由呢?因爲吾人之生命實是短促無暇的。經雲:

  “比丘們啊!心識是會衰損的;生命是會斷滅的。壽命是會耗盡的,連佛陀的教法也是會滅亡的啊!這樣一想,誰能不精進不努力?”

  入菩薩行論雲:

  “死亡速將至,應力積資糧。”

  若是想:“慌什麼呢?等到快死的時候,再來積資行善也不遲呀!”但事實上是時間一到,就再也沒有機會去行善了。經雲:

  “彼時方精勤,遲矣!中何用?”

  若是想:“在我尚未積善以前就會死去,這種機會是很少的吧!”這樣想就錯了。經雲:

  “死神難預測,來時不可知,行善或未行,有病或無病,不論何種人,

  突然會死去,人壽難可恃。”

  怎樣才能斷舍昏睡之懈怠呢?這需要象頭發著了火,急著去撲滅,或膝蓋上爬行著一條毒蛇,急著去躲開一般的心情才能有效的。入菩薩行論雲:

  “如蛇爬膝上,急立忙躲閃。昏沈將至時,速奮力止之。”

  誡王頌雲:

  “如頭衣著火,急起撲滅之,解脫生死海,

  豈能不精進?世上有何事,較此更要者?”

  畏縮之懈怠者:有人這樣想:“象我這樣不成材的人,縱然努力精進,也很難成佛吧!”這樣去想就會心生怯弱及退志,對治這種怯弱的方法,經雲:

  “彼黃蜂蠅類,乃至諸蛆蟲,若具大精進,亦能成佛道。

  我已得人身,知善惡取舍,若能恒精進,不舍菩提行,何難證菩提。”

  下劣之懈怠者:這是指喜歡降伏敵人,或積聚資財等多行不善業而說的。因爲這些不善業皆是苦痛之因。所以一定要遮止。

  精進可以分爲叁種:

  (一)披甲精進,此旨意樂圓滿,

  (二)攝善精進,此指善行圓滿,

  (叁)無厭足精進,此指前二種精進臻于究竟之地。

  披甲精進是說,應該如是思惟:

  “從現在一直到一切衆生尚未證得菩提之間,我決不放棄或松懈對各種善業之精勤努力,披精進铠甲(行菩提道)。”

  菩薩藏經雲:

  “舍利子!應彼不可思議铠甲,乃至輪回未空之際,爲菩提故,精進不懈。”

  說披甲精進經雲:

  “爲度一切衆生故,菩薩披甲而精進。

  衆生無有邊際故,菩薩精進亦無邊。”

  聖無盡慧請問經雲:

  “如果這樣想:在這些劫當中,我要披甲精進,但是在那些劫中,我卻不如此,這種有限的立志是不能成佛的。因此菩薩需要披不可思議(不可計量)之精進铠甲才行。”

  菩薩地論雲:

  “爲了解救某一衆生之痛苦,我甯願在地獄中受苦千劫,無論時間鄉長,痛苦多深,我都甘心忍受,這樣的心願,才是菩薩的披甲精進。”

  攝善法精進可分叁種:

  (一)斷舍煩惱精進,

  (二)勤修善法精進,

  (叁)利益衆生精進。

  斷舍煩惱精進是說:貪等煩惱及其所興之業力,乃一切苦痛之根本,所以我們應該時常的與煩惱奮鬥,製止它們的生起。

  入菩薩行論雲:

  “住于煩惱叢中時,千般萬便力抗之,

  如彼獅王視狐狸,不使煩惱得機乘。”

  對抗煩惱時之心境,有一個譬喻,同論雲:

  “加人手持一缽油,利刃懸頂搖欲墮,

  稍有疏忽命即送,如是兢兢持戒律。”

  勤修善法精進是說:應該不顧生命的去勤修六種波羅蜜多,此複應以五種方式精進行之:(一)常行精進,(二)殷重精進,(叁)不動搖精進,(四)無退轉精進,(五)無我慢精進。

  常行精進是說:無有間斷的努力。寶業經雲:

  “菩薩于一切時中恒常精進,身無疲厭,心無疲厭,是名常行精進。”

  殷重精進是說:以歡喜躍的心情,趕快地努力。經雲:

  “如彼炎熱日中時,群象奔趨淡湖然,

  速速成辦諸善事,菩薩精進亦如是。”

  不動搖精進是說:不爲妄念、煩惱、苦痛一切違緣所動搖之精進。

  無退轉精進是說:看見世人的野蠻、殘酷、毒害、鬥爭和種種思想上的惡濁時,心無退轉……如聖金剛幢經中所言者。

  無我慢精進是說:雖然精進,但卻不以此自傲或我慢。

  第叁饒益衆生精進是指無有助伴時,予以助伴等十一項利行事業之精進。

  無厭足精進是說:乃至未證菩提之間對勤行各種善業心無厭足。頌曰:

  “如食刃上蜜,貪愛無厭足,欣彼寂滅樂,何有厭足時。”

  增長精進的方法,是用智、慧和回向叁種方法予以增長之,如前所說。淨化精進是用持續空性和悲心之方便來達成的,亦如前說。

  精進之果報者

  可以從究竟之果報和暫時之果報兩方面來說。前者是指得證究竟無上菩提。如菩薩地論雲:

  “菩薩圓滿精進波羅蜜多已,則能獲取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畢竟證得圓滿佛位。”

  後者是說,即使在生死輪回中時,能行精進波羅蜜多,也能獲得世間的最後快樂。莊嚴經論雲:

  “若能行精進,必獲世間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