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說的這些痛苦是怎樣造成的呢?那是由有漏業(或煩惱的作業)所造成的。百業經雲:
“由種種業故,生種種衆生。”
悲華經雲:
“世界乃由業力所造,業力所成!衆生亦爲業力所造,人由業力所生,以業力而有種種差別。”
俱舍論雲:
“種種諸世間,皆由業力生。”
那麼所謂的“業”是指什麼呢?這是指心意的業和行動的業兩種。如何毗達摩集論所載者,俱舍論亦雲:“業者謂心行,及心之所造。”中論亦說:“業有兩種,心及心所作,大仙如是雲。”
(簡單的說)心業就是心意的活動(或意志的活動),行動的業則是指身和口所造的業或行爲。因爲身、口二處之行業皆必須由心所生故,如俱舍論所雲者。下面這個偈頌,可以解說業力之大意。頌日:
“差別及性相,自作及受報,小業得大果,業果必不壞,假此六項事,解說業報理。”
業果之差別者有叁:一、非福業,二、福業,叁、不動業。非福業的種類,雖然十分衆多,但簡言之即是十不善業。此即身之殺盜等叁業,語之妄語等四業和意之貪嗔等叁業。茲由差別,果報及特相叁門來詳細解說。例如:殺業就有叁種;
(一)由貪心的促動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爲要得到肉、皮等的供應而造的殺業,或是因爲遊戲、財富,或是爲了自己,或爲了保護親友們而作的各種殺業等皆屬此類。
(二)由嗔心的鼓動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競爭、挾怨而生嗔恨心,因而謀殺者。
(叁)由癡心的愚昧而造的殺業——此指因祭祀的緣故而殺生等愚昧之行皆屬類。
造殺業之果報亦可分成叁類:
(一)是異熟果(或來世將成熟的總體果報),這是指墮地獄(或墮惡趣的總體果報)。
(二)是等流果,這是說即使投生爲人也會夭壽或常害衆多的疾病。
(叁)是增上果,這是說投生于不吉祥和極貧困的地方。
特別的是,在衆多的殺業中,若是殺了自己的父親,他同時又是一個阿羅漢,其罪業將更爲重大。
資業(或不與取業)亦可分爲叁類:
(一)用暴力的方式取得財物:此指不告訴對方用強力索取之。
(二)用隱惹的方式取得財物:此指隱藏于暗地而偷竊之。
(叁)用欺騙的方式騙取財物:此指用假稱(或謊語等法)以騙取之。
盜罪之果報亦可分爲叁類:
(一)異熟果報——來世墮入惡鬼趣。
(二)等流果報——若投生爲人,亦會終生貧窮。
(叁)增上果報——投生于霜、雹衆多之地。
特別的盜取上師和叁寶之財物其罪最極重大。
因貪欲而犯邪淫亦分爲叁:
(一)與血統有關者行淫——這是指(亂倫之)淫母、淫姊妹等。
(二)與有主之婦行淫——這是指與有夫之婦或王家之婦行淫等。
(叁)不依法度之行淫———些可由五類來說明之,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但如果犯了下面的五種規律,也算是邪淫。
(1)非器行淫是說于不正當的器官處行淫,如口及肛門等。
(2)非境行淫是指在近上師處,近大殿處,佛塔之前及衆人集會之處行淫。
(3)非時行淫是指于婦人齋戒之期、懷孕、哺乳和白晝時行淫。
(4)非量行淫是指行淫超過五次以上。
(5)非理行淫是指用毆打等強暴的方法,促使婦女行淫,或以男人及非男之谷道、口等處行淫。
邪淫之果報有叁:在異熟果來說,就會墮入惡鬼趣。在等流果來說,縱然投生爲人也會討一個脾氣很壞的太太,在增上果來說,就會投生在灰垢或沙沼極多的處所。
就邪淫的罪過來說,如果與已經證得阿羅漢的母親行淫,則罪業至爲重大。
妄語有叁種的不同:
(一)未得上人法而言已得之妄語。
(二)對自他發生損益之妄語。
(叁)對(自他)不構成任何損益之妄語。
妄語之果報有叁種:
(一)異熟的果報說妄語者會墮畜生道。
(二)等流的果報說妄語者雖得投生爲人道,也會成爲一個喜歡毀謗別人,和常遭別人譏毀的人。
(叁)增上的果報其人會時常口臭。
妄語罪中,以毀謗如來和*妄底上*之罪重爲重大。毀謗罪亦可分爲叁:
(一)正面的毀謗:這是指當著兩個親密者的面,予以猛烈的诋毀而造致二者之不和及分裂。
(二)側面的毀謗:這是指用側面的方法來底毀譏诮對方,使其不和及分裂。
(叁)暗地的毀謗:是用秘密的方式去底毀對方使其分裂。
毀謗罪的果報亦有叁:
(一)異熟果是墮入地獄,
(二)等流果是若投生爲人,當與親人分離。
(叁)增上果者是將生于高低崎岖不平的地區。
粗語(或惡口)罪有叁:
(一)直接的惡口:這是指當著對方的面用粗語或惡口來說對方的過失。
(二)側面的惡口:這是指用诙諧或譏笑的方法,用傍敲側擊的方式來低毀對方。
(叁)間接的惡口:是在對方的親友前诋毀對方的種種過失。
惡口罪的惡報亦有叁:異熟果是墮入地獄,等流果是若得投生爲人,亦時常聽到種種不悅意的聲音和言語,增上果是投生在貧瘠,幹旱和罪人聚集的地區中。
在惡口罪中,又以對父母或聖者的惡語相向諸罪最大。
绮語之罪有叁:
(一)顛倒的绮語:這是指用外道的語調或言辭或唱念外道的祈禱及儀軌,來開玩笑作無義的亂說。
(二)世間的绮語:這是指戲諺或诙諧的玩笑話。
(叁)真理的绮語:這是指對無尊敬或非器之人宣說佛法。
绮語之果報亦有叁:異熟的果報是墮畜生道,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其人說話自然會不尊貴、不高雅。增上果報是投生在一個冬夏顛倒之地區。
在绮語罪中,又以心持驕慢來對求法者說開玩笑的绮語其罪最大。
貪心的差別有叁:
(一)對自己之所有之貪心:這是指對自己的家系、身體、容貌、功德、財物等狂爲貪執,心想:“誰也趕不上我啊!”
(二)對別人之所有之貪心:這是指對別人的長處和所有發生貪心,心想:“我要是象他那樣多好呢?”
(叁)對不屬于自、他之物發生之貪心:這是指埋藏于地下等處之財寶發生貪心,心想:“我要是據有這些財物多麼好呢?”
貪心的果報有叁:異熟的果報是墮入餓鬼趣,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趣,也會成爲一個貪心極大者,增上果報是投生在一個農禾極壞的地區。
貪心的果報中,又以心想奪取那些舍棄世間者(出家人或修行者)之所有,其罪甚大。
嗔心之差別有叁:
(一)由嗔恨而生之殺害心:好象在戰鬥時。對敵人所生起之嗔恨而生之殺害心。
(二)由妒忌而生之損惱心:好象在遊戲時,怕輸于對方而生之殺害或損惱等心。
(叁)由忿怒而生之損惱心:如上述之情況損害敵方之外,還要再加上把敵人捆住再加以不斷的損害殺傷等心。
嗔心之果報亦分爲叁:異熟的果報是墮入地獄,等流的果報是若得投生爲人,必會成爲一個嗔恨心極大的人,增上果報是投生叁個田薄食惡的地區。
嗔心的果又以時時無間斷的在准備害人者其罪甚大。
邪見(或愚癡)的差別分叁:
(一)對因果起邪見:這是指對善惡之行爲能産生苦樂之不同果報之原則不願接受。
(二)對聖谛之教法起邪見:這是說對于修習完成道谛之法(戒定慧),則必定能夠證得滅谛(或涅磐)之原則不願接受。
(叁)對叁寶起邪見:這是說認爲佛法僧叁寶都不是真實的,因而予以誹謗。
邪見的果報亦分爲叁:異熟果是墮入畜生道,等流果是縱得投生爲人,也會是一個非常愚昧之人,增上果是降生在一個不結果實的地區。
在各種邪見中,以執持某種哲學見解而發生之邪見,其罪甚大。
上面所說的異熟果報,只是就一般原則來說。若加以細微的分別則又可分叁:
(一)從煩惱的角度來看則是若以嗔心來行這些不善業,則會墮地獄,以貪心來行則會墮餓鬼,以邪見來行則大多數會墮畜生。
(二)從數量的觀點來看,則是,若作了數不清的惡業,則會墮地獄,若作了相當多的惡業,則會墮餓鬼,若作了某些惡業,則會墮畜生。
(叁)從境(或對象)的觀點來看,則是,若于特別殊勝的對象作惡,則墮人地獄,于中等的對象作惡則墮餓鬼,于下等的對象則墮畜生。
以上是說非福業之因緣果報。寶曼論雲:
“由貪嗔癡等,而作不善業,因此墮惡趣,及感諸果報。”
福業(或善業)這因果報應者,乃指舍棄十惡業,遵行十種善行之業報也。
不動業之因果者,因爲修習因地之等至禅定而能得果位之生禅定。等至(或心一境性)之禅定有八種加行(或預備之階段)。禅定本身亦有八種(即四色界定和四無色定)。此還有特殊之禅定,生禅定(是指生前假此等禅定之力,死後可以生各種不同次第的大界。此諸天界)在色界則有色界之十六天,無色界則有四無邊外天等,現在把這些禅天之因果略爲闡述。
安閑住定,離諸障礙,以前行初禅爲因,而修持之,則能證入圓滿之(色界)初禅,具足尋伺喜樂等支,修習如是叁昧,則能往生梵衆天,若習特殊靜慮則能往生大梵大,無諸障礙。勤修前行二禅,則能證入圓滿之色界二禅。此時就能離尋伺,具喜樂,修此具喜樂之叁味,則得生少光等二禅諸天。如是類推,修習前行叁禅而得圓滿叁禅,離喜得樂,修此叁味則能往生少淨等叁禅諸天。至圓滿四禅位時,別離一切尋伺及喜樂,修斯叁昧則能往生無雲等色界諸天。又于色界四禅心生厭離而修上界之空無邊處定,因此而往生于“空無邊處天”,次于此生厭離而修識無邊處定,則得往生于“識無邊處天”,再于此生厭離而修無所有處定,則得往生“無所有處天”,複于此生厭離而修非想非非想處定,則得往生“非想非非想處天”。
前面所說,生厭離心是指何而言呢、這是指因爲貪欲日減的緣故,而于下界生厭離心。又問,在空無邊處定時,是否即于定中修觀空無邊處而因此得名呢,不是的。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叁個撣定都是在(預備前行之)等至或心一境位時,作各各之修觀而得名,在已入(圓滿之正式)各禅定後,其人之意識就不再動作了。至于非想非非想定的意思則是指住于此定時,其人之識甚爲遲鈍而已。非想的意思是說非具有明顯之識,非非想是說也不是完全沒有識的意思。再者這八個禅定都具有“善心而又專注”的特點。寶鬘論中有禅不動業之頌雲:
“依色界禅定,乃無色定力,故能得享受,梵天第快樂。”
以上是說輪回事實之産生,乃是由于有漏之叁種業力——善、惡及不動業的緣故。
業力果報的事實正說明了“自作自受”之根本原則。那執持五蘊身的作業者,當事人才會受自己的業報,與別人不是相幹的。阿毗達摩集論雲:
““業報是屬于自己的”是什麼意思呢:那是說自己作的業自己才會受其異熟之果報。自己或“我”是指與他人不共的意思。不然的話,業報就成爲虛假的無規律的了;沒有造業的人也成爲有罪或受報者了。在某一佛經中說:“提婆達多的罪,不會在地,水等物上結成果實的,它只會在提婆達多的本人身上,才會結成異熟果報,別人是不會受此罪之報應的。””
業力果報的另一項原則是(嚴格的)同類相應原則。善或惡的業因,一定會得到如其量如其分的苦或樂之果報,絕無錯亂。這就是說,積聚善業一定會得到享樂之果報;積聚惡業一定會得到受苦的果報。阿毗達摩雜集論雲:
“業力是怎樣如其分類的來結果報呢,那是說自己所作的業自己就會享受到異熟之果報,作善業或惡業也必然會受到苦樂各各不同的果報。”
正念經小品中說:
“作善得樂果,作惡得苦果,如是善不善,結果極分明。”
請問經雲:
“由辛辣種子,得辛辣果實,由甘甜種子,得甘甜果實,
准此則能知,作罪得苦果,作善得樂果,智者應知悉。
小業能生大果之原則,惡業之勢力極強故,一念惡心能墮地獄,曆時多劫之說,亦載于佛經。
入菩薩行論雲:
“如是佛子及施主,若以惡心毀謗之,則墮地獄曆多劫,其劫數量等惡心,釋迦能仁如是說。”
每一個口業都將受到五百世的苦報,亦在別處提到。*腮*陀南雲:
“雖作小惡業,(將于未來世,)投生他世問,
極可怖畏處,充滿大鬥爭,如身中毒藥。”
根據同樣的道理,小的善業亦會結成大的果報。*脫*陀南雲:
“雖作小福德,當生大樂也,成大事業功,得圓滿果實。”
業力果報之不壞性,除了對某種精力加以對治以外,雖然經過無數劫,此業之果報縱然沒有成熟,它也不會自己壞滅,一旦遇見因緣,此業就會如其分如其量的結成業果。
鑒于以上之觀察,我們應該對輪回之痛苦,發生懼畏之情,對業果生起決定的認識和信心。”頌曰:
“抛棄諸有之快樂,擯絕罪業之行爲,
一心尋求寂滅果,此人堪稱中等士。”
這種中等人的心念,就好象是克日卡王七個女兒的故事所說的一樣。
百業經雲:
“尊者所作業,百劫亦不壞,時至遇緣時,業果即成熟。
憶念經小品雲:
“火焰可能變冷卻,飄風可拔繩索拴,
日月可能墮于地,業果成熟無可壞。”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第六章 業果之概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