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燈·序

  中文版序

  《月燈》是創古仁波切闡釋《叁摩地王經》精義的開示。“叁摩地”或譯“叁昧”,意義爲等持、正定,泛指禅定狀態。

  《叁摩地王經》是佛陀在王舍城靈鹫山宣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的叁摩地王法門,請法者和主要護持者是月光童子菩薩,所以又稱《月燈經》。第十六世Gmb定這一部經爲錫金隆德寺那瀾陀佛學院的教本,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創古仁波切又是一位學識及實修成就兼具的導師,經他的闡釋,更可一窺這一部經的義蘊。

  《月燈》是本公司一系列創古仁波切法教出版計畫中的第四冊,之前已印行《叁乘佛法心要》、《轉心四思惟》、《止觀禅修》,其後將陸續翻譯印行者爲第五冊《佛性》。法教及實修並重,敬請期待。

   衆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謹識

   一九九七年八月

  序

  由于累世的修持,堪千創古仁波切與生賦有極高的才智。他是一位至爲崇高的修行者,與慈悲合一不二。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佛法上師,是足學問淵博、舉止清淨及心地高尚叁種功德。他也擅長解說、辯論及寫作。他已贏得噶瑪噶舉傳承中“堪千(Khenchen)”——同時專精典籍與傳統科學的“大班智達(mahapandita)”(大學者)——的尊貴地位與榮銜。

  他以心要教法的風格給予闡釋《叁摩地王經》要點的甚深開示。因此,我懇請所有的佛法修行者認真地去了解此珍貴法教的意義,並透過正確的實修,將之融入個人的經驗中。請以謹慎與珍視的心珍愛這本佛書。

  秋吉尼瑪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

  于吉祥之叁月二十五日

  寫于尼泊爾波達那噶甯謝竹寺(Ka-Nying Shedrub Ling)

  譯者小記

  尊貴的創古仁波切于一九九叁年一月在尼泊爾波達那(Boudhanath),爲南摩布達佛學講座(Namo Buddha Seminar)學員闡釋《叁摩地王經》(The King of Samadhi)的精義。本書即是根據此次開示編輯而成的。

  《叁摩地王經》的梵文是“叁摩地[日/阿]佳修多羅(Samadhi Raja Sutra)”,其中“[日/阿]佳(raja)”的意思是“王”或“王者”。“叁摩地(samadhi)”一詞,時或譯爲“叁昧”、“叁昧地”“叁昧定”,或“叁摩提”、“等持”、“正定”等……,涵蓋既深且廣,泛指禅定狀態。此經是佛于王舍城附近靈鹫山宣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之叁摩地法門,請法者暨主要護持者是月光童子菩薩,故又稱爲《月燈經》(Moon Lamp Sutra)或《叁摩地王月燈經》。其他譯名包括《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說經》、《大方等大集月燈經》等……。本經漢譯本主要爲高齊(年代?)天竺叁藏那連提耶舍所譯,名爲《月燈叁昧經》,計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另有別生經二種,皆題名爲《佛說月燈叁昧經》,皆爲一卷,亦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全佛出版社所出版的《叁昧禅法經典系列》(一套十冊),其中第五冊《月燈叁昧經典》同時收錄本經及二種別生經,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此單行本。

  本經是藏傳佛教中的重要經典,被廣泛地研讀與引用。近年,第十六世Gmb讓炯利珮多傑親自選定此經爲隆德寺(于錫金之駐錫地)那瀾陀佛學院學生修習在手印之教本,並印行單行本,以便利學生深入研讀。重要性可見一斑。本經之藏文譯本結構與漢譯本不同,前者分爲叁十九章或四十一、四十二章,後者則分十卷。另,藏文譯本每一章皆有章名,突顯該章之重點,漢譯本除第四卷加標“丹如來出城品第一之第二”外,皆無卷名。就譯者之初步了解,藏譯本及漢譯本之內容旨趣應無甚大之不同。《大正藏》所收之譯本文章十分流暢優美,別有意境,譯者建議讀者在研讀創古仁波切對本經之論疏時,亦能讀誦漢譯本,實際體認經與論在風格與實修上的異同,而更能圓融大乘菩薩道與大手印修持傳統的精義。

  爲了方便讀者,英譯本之譯者及編者在經過仁波切許可之後,在部分經章開示前加插該章藏文經文之英譯節錄。

  緒 論

  一般而言,雖然經典——佛陀親口宣說的法教記錄——應該更爲重要,但西藏佛教傳統強調研習大師們闡明佛陀言說的論注,甚于研習佛陀的言說本身。這其中的理由到底是什麼?畢竟,論注或論典——在梵文中稱爲“釋多羅(Sastra)”——是以闡明佛陀之言說爲目的的輔助性法教。

  在衆多經典之中,有些解脫方便的意義(未了義或不了義),有些則教授究竟的真實意義(了義)。但是,這種不同並未被明確地標示出來,何部經典屬于何種類型並不是很明顯。就另一方面來說,曆代大師所撰寫的論注,清晰地界定、分別方便及真實意義,這就是爲什麼西藏佛教傳統強調研習論典甚于經典。

  然而,在將法教應用于我們個人的實修時,西藏佛教傳統強調口授——得自我們自己上師的心要教法,在藏文中稱爲“淡(木恩)阿格(damngag)”,往往含于大成就者即興而作的證道歌(梵文“多哈(doha)”中——甚于學術性的論注。換言之,論注被用以建立對佛陀法教的明確了解;藉由研讀及思惟論注,我們得獲了正確的知識。但是,我們付諸于實修的是心要教法及口傳指導。這是大致的狀況。

  在這次講座中,我將試圖闡明《叁摩地王經》的要義,此部經典在梵文中稱爲“叁摩地[日/阿]佳修多羅(Samadhi Raja Sutra)”我基于數種理由而選擇這部特定的經典。第一,它是噶瑪噶舉傳承各大教派修習叁摩地主要教法的基礎。在此教法中,主要的禅修就是大手印自性的禅修。大手印的心要教法含于圓滿全然證悟者大佛陀所教授的《大手印圓明密續》(Tantra of the Bindu of Mahamudra)及其他許多密續典籍中。但是,大菩薩月光童子(Youthful Moonlight)所請求的《叁摩地王經》,含有大手印的要旨,是以經典爲背景及個人實修之輔佐的典型。當岡波巴大師(Gampopa)——又稱爲達波仁波切(Dakpo Rinpoche)——在解脫大手印系統時,他只使用這部經典。我們可以在他的生平故事及他的許多證道歌及開示中,發現這項事實的明確陳述。因此,對希望了解及修持大手印的人而言,研讀、思惟及了解《叁摩地王經》的意義,是至爲重要的。

  《叁摩地王經》是佛陀應一位名爲月光童子的菩薩請求而給予的法教。月光童子的藏文名字是“達哦旋奴究巴(Dawo Shonnu Gyurpa)”,被認爲是岡波巴大師過去生一系列的轉世之一。雖然佛陀是在無數的菩薩衆、聲聞衆、諸天王者及在家衆的環繞下給予《叁摩地王經》的法教,但月光童子是主要的請法者暨護持者。

  月光童子在佛陀的面前,立誓要護持此經,于未來世保存此經並廣爲其他衆生宣說此經的意義,不讓它失傳衰滅。因此,自從岡波巴廣泛地引用此經做爲修持叁摩地漸進次第及教授大手印的輔佐,直至今天,以此經爲基礎之大手印教授傳承從未間斷過——這足以顯示研讀及了解《叁摩地王經》的重要性。

  當第十六世DB法王讓炯利佩多傑(Rangjung Rigpey Dorje)在隆德寺(Rumtek Monastery)創立那瀾陀佛學院(Nalanda Institute)時,他親自選擇中觀、般若波羅蜜多、律藏及論藏之標准課程所包括的論注,並安排所需典籍的出版。他將《叁摩地王經》列入此課程設計中,做爲大手印的輔佐性經典。他也指示出版此經的單行本,方便希望修習大手印的人能研讀並理解此經的意義。

  譯自梵文之藏文本《叁摩地王經》,共有四十一章或四十一卷。第四十一章中列有叁百個論題,此列表有時被記述爲第四十二章。如同大多數大乘經典,《叁摩地王經》的開示是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闍崛山給予的。王舍城在現今印度東北部,今名“拉查基爾(Rajgir)”;耆闍崛山又廣稱爲靈鹫山(Vulture Peak Mountain)。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