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律法師語錄精華全集(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得到一分光明。

  2300. 學佛的第一理念就是要——「正知、正見」。

  2301. 佛教擁有最積極、解脫的生命觀——對未來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當下皆彙入空性。

  2302. 我們要調伏自己心理的起心動念,將其化爲功德。

  2303. 正念的下手處,是要先學會降伏我慢,學會吃虧及退步。

  2304.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若方寸大亂,則一切福皆不存在。

  2305. 不以功德自居的人,則成就真正的功德。

  2306. 學佛最重要的是正思惟,我們的念力就是決定業報的因,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讓它起業因。

  2307. 大修行人不怕境只怕心,如何穩住這顆心才是最重要的。

  2308. 法不離當處,在這每一念中,皆是你的覺性。

  2309. 調伏了我們的心,就等同調伏了整個世界。

  2310. 心存正念,以清楚的知見生活。讓智慧引導你,不要任由你的情緒作主。

  2311. 修行就如同調整相機的焦距,調整至正確位置之後,一按快門,即是本來面目。

  2312. 能放下之人,處處皆是彌陀淨土,時時皆是清淨佛號。

  2313. 安住于如如不動的境界,並不忘了自己的職責。

  2314. 有求皆苦,忘心即樂。

  2315. 爲人正直則與道相應。

  2316. 你不能糾正世界上每一個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頭和荊棘,使所有的路徑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雙鞋子,希望得到內心的和平,就要學習控製自己的感覺。

  2317. 若懂得製心,能夠調伏這匹野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

  2318. 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若以順非爲有容,世亦安賴有君子。

  2319. 正念就是沒有執著和一塵不染的清淨心。

  2320. 內心如夾雜著兩種概念,就會因矛盾而破壞內心的統一。

  2321. 但平心地,則世界之地,一切皆平。

  2322. 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無住心來處世,用菩提心契佛心。

  2323. 應依靠自己心中的光明,不要依賴他人。

  2324.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了解事實,便會歡喜的接受它而不恐懼。

  2325. 大家都應與天地萬物和解。

  2326. 心中的描繪乃是物質形相化的基本條件,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2327. 安住于永恒的喜悅中,生命便分分秒秒都在享受永恒的甘露。

  2328. 一個悟到本性的人,任何外力也不可能改變或扭曲他的正知正見。

  2329. 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就是控製心靈。

  2330. 當心靈的妄想停止作用後,外在的世界也就停止。

  2331. 凡夫就是「幾」字中多了一顆心。若能無心即能超凡入聖。

  2332. 心是活動的,本來就無所住。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心的本能。

  2333. 若心汙濁,行爲就汙穢;行爲汙穢,就不能避免痛苦。所以淨心慎行是修道的要點。

  2334. 一個人缺乏內在統一的力量,就會像小孩遊戲一樣,漫無紀律。

  2335. 一個征服內在世界的人,擁有某種神奇的吸引力;他內在光輝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燈塔,信號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2336. 實際的觀念和明白的洞察,能夠改變你的生命。

  2337. 自我覺知的超脫並非逃避現實,而是一種更爲健全的處理方式。

  2338. 你應該停止那些陳舊、僵化、固執而歪曲的思想。那些錯誤的思想形態,每天旋繞著你,使你無法突破困難的境地。

  2339. 宇宙內事,要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懷。

  2340. 當樂境而不能享者,畢竟是薄福之人;當苦境而反覺甘者,方才是真修之士。

  2341.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2342. 一念離真,皆爲妄想。

  2343.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2344. 隨處不失正念,自然脫體現成。

  2345. 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

  2346.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2347. 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起。

  2348. 妄念無生,乃名真心不動。

  2349.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離自離。

  2350.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2351.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2352. 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2353.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354. 轉凡夫觀念,至絕對境界,即是證性。

  2355. 平常、平實、平凡、平持、平靜、平定、平息、無所不平,亦無所平之處。

  2356. 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

  2357. 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358. 不作人天業,不作地獄業,不起一切心,諸緣盡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隨意而生。

  2359. 但莫染汙自性即是修行,

  2360. 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2361. 大用現前即是無等等法身。

  2362. 得第一義空即明心見性,佛性遍虛空名爲中道。

  2363. 停止一切造作和努力,不要東搞西搞,松松坦坦的放在那兒就對了。

  2364. 一切不安,名真安心。

  2365.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2366. 佛法雖奧妙,不出平常心。

  2367. 定慧即調,舉心動念,無非正道。從正道中安穩而行,疾至佛地。

  2368. 應當謹慎你的言詞,因爲它發自于你的靈魂深處。

  2369. 對自己有信心,別人才會對你有信心,能接受別人的勸說,才能說服別人。

  2370. 那些最不受誹謗中傷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

  2371. 要將議論的眼光放置在別人身上時,不妨先看看自己,這樣,你所說出的話,將會中肯些。

  2372. 舌是禍福之門—多門的房子,容易吹入沙塵。

  2373. 無論爲了什麼目的,虛僞的辯論,都是站不住腳的。

  2374. 不要跟人爭論—雖然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意見像釘子,越敲則陷得越深。

  2375. 欺騙絕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過成爲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

  2376. 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無內在自由,那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壓迫,由于無知、罪惡、自私、恐懼而無法控製自己的心靈,那麼外在的自由對我們又有什麼益處呢?

  2377. 如果你驕傲自大、揭人之短或者給人家意外難堪,那你將失去所有的朋友。

  2378. 突如其來的爭吵,往往會導致沖突,火苗可以燃著,也可以啐滅,兩者皆出于你的口。

  2379. 想知道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養如何,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們在口角時的表現。

  2380. 說話的方式比說話的後果重要。

  2381. 大多數人說對,不見得正確,大多數人說不對,也不見得就是錯誤。因爲,多數並不代表真理。

  2382. 最喜歡胡說八道的人,都是那些對事情不專心的人。因爲,人們想得越少,就說得越多。

  2383. 每個人都是無知的,只是無知的方面有別而已。

  2384. 從來沒有人,因爲吞下尚未出口的惡語,而傷了自己的腸胃。

  2385. 扯了一個謊的人,一定被迫要再編造二十個謊去支持它,否則,就會漏洞百出。

  2386. 一個人從說謊所得到的全部收獲是—當他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不相信。

  2387. 圓滑、虛僞,不如撲拙、誠實來的好。

  2388. 對于驕傲成性的人,世界有如一座破鍾,只有不和諧的聲音,而不能産生悠揚的樂章。

  2389. 喜好嫉妒的人,與其說從自己的事物中尋找快樂,無甯說從別人的事物上尋找痛苦。

  2390. 表示「不知道」是無害的,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任何人都無法知道所有的事,但如果明明不知道的事,卻裝成知道的樣子,是很容易造成危險的。

  2391. 青年人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光,便是坐而沈思如何得財之時。

  2392. 我們最容易犯的過錯,就是輕率的斷定別人爲好人、壞人或愚者、賢者。人是像河川一樣,不斷在流動變化的。「人」—並非每天都以同樣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種可能性的:傻瓜可能變聰明,惡人可能遷善。反之亦然,這就是人的偉大之處。因此,我們如何去判決一個人呢?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呢?或許在你下判斷的時候,他已經變成另外一個人了。

  2393. 說話浮躁的人,如刀刺入。而智者的舌頭,卻能成爲醫人的良藥。

  2394. 人越是接近真理,越能包容別人。

  2395. 西洋杉盡管高大,仍留下空間讓矮小的蕈菌生存。

  2396. 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教師,他不會邀請你進入他的智慧殿堂,而是引導你到(你)心智的門檻。

  2397. 「施予」和「感恩」—就像幽默與笑一般不可分離,亦如微風吹過和風鈴的呢喃。感恩使得施予的美德節奏活潑,這種活潑的節拍,使得沈重的世界爲之輕快。

  2398. 我們越習慣于「滿足」,就越減少喪失的恐懼。

  2399. 在我們已經爲自己所說的話,後悔過一千遍的時候,是否曾經因保持沈默,而後悔過一次?

  2400. 心暗時則所遇皆禍,眼明時則途遇皆寶。

  2401. 當你對他人付出的時候,你總是感到很舒服。不要告訴別人你的義行,以免稀釋了這個美妙的感受。

  2402. 在一天之始就問自己:「我能爲別人做什麼服務?」

  2403. 付出就是一種回報。

  2404. 施予是人世間最好的播種,它的收成是金錢買不到的歡喜。

  2405. 金錢是要流通才得以累積生命的能量。

  2406. 世界上爲什麼會有貧…

《慧律法師語錄精華全集(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