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興福寺內的持松法師墓塔

  興福寺內的持松法師墓塔

   熙明 整理

  持松法師1972年示寂于上海,1979年,由上海市佛教協會爲持師在興福寺建立了衣帽茔和墓碑,墓碑的邊上就是日照亭。

  衣帽茔是半圓形的,茔前立著墓碑,砌得比較簡單,碑上刻著幾個字,寫著:

  “上海佛教協會會長、常熟虞山興福寺退居、上海靜安寺主持佛門尊宿上持下松法師之墓 上海佛教協會敬立”

  墓碑前有一個石砌的供臺,兩旁種著幾棵松樹。

  持師在興福寺的墓,有與衆不同之處。形爲五輪塔式,底座複合千葉蓮花型,其上之五輪依下而上分別爲方、圓、叁角、半月、團形相疊;下長方形石上之前面镌刻著“佛門尊宿密教大德上持下松大阿阇黎之塔”,另叁面爲蓮花。五輪代表地、水、火、風、空,代表六大構成世間萬物之本質;六大包括識大無礙,佛與衆生亦相同,故此六大之所成,故能周遍法界。五輪塔又是胎藏輸界的標識。

  持師的舍利在底座千葉蓮內。真言寓意“六大無礙常瑜珈”,即持松祖師應化娑婆後于世入定之遺迹法身所在,令人緬懷朝拜,而其法身則無所不遍也。

  其周圍的半月形圍牆、欄杆、獅頭、供桌、碑文、碑銘等,無不具備。瞻觀者見此塔形,奇異新鮮,又爲虞山塔院向上之第一處,因此會不自覺停步作禮,仰爲觀止,這些都是其弟子感上師之恩,不遺余力而建成之也。

  常熟興福寺位于城北虞山之麓,青嶂疊起,古木參天,飛泉石橋,氣象雄古,頗擅林泉雲壑之美。

  本寺創自南齊,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爲寺,名“大慈寺”。相傳唐貞觀年間,有黑白二龍交勇,沖逆成溪,遂成破澗,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鹹通九年,敕賜大鍾及“興福寺”額因名興福寺。

  志乘所載,興福寺高僧有唐之懷述、常達;梁之彥偁;宋之晤恩,或弘宗演教,或神應感通,溯自開山以來曆幹五百余載。世變滄桑,興廢屢更,端賴碩賢,砥柱其間,奕葉相承,傳之無盡。

  興福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一詠,馳譽千載,今猶存諸多名迹,唐尊勝石幢、救虎閣、白蓮池、空心潭、空心亭、君子泉、廉飲堂。

  至于常住教乘,明末有天池僧明昱,闡揚“慈恩法相”。清代光宣之際,法燈和尚開堂說戒,專弘“南山”。其後住持乏賢,山門寥落。民國丁巳夏,本寺檀越及邑中耆老,禮請常州天甯寺冶開和尚莅臨主持法席。時冶公方以慈善事冗,難以兼顧,因命嗣法弟子月霞、應慈法師來主斯寺,重振宗風。

  月霞法師爲華嚴宗大師,曆主法筵,秉拂伊始,即席不暇暖,籌設“華嚴講堂”,以揚法化,未幾示寂。應慈法師一遵霞師遺訓“力弘華嚴,不作方丈”,年登九十有奇,猶齋講不辍。法門人持松法師,繼主法席,惠宗、潭月二師相與輔弼,創立“法界學院”,培植僧材。退席後,複求法東瀛,于高野山天德院谒金山穆韶,受真言宗傳授,得五十一世阿闍黎位,有《華嚴》、《密乘》、《唯識發相》等名著于世。

  自1947年3月始,上海靜安寺恢複十方叢林選賢製,持松法師被推爲首任住持,兼任靜安寺佛學院院長。1953年,在靜安寺設立真言宗道場,恢複在我國失傳已久的唐代密宗。此後,被選爲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佛教協會會長。鑒于此,1985年,在靜安寺建立了“持松法師紀念堂”,陳列持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