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谛的禅修
世俗的快樂及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快樂、滿足及享受生命是很好的事。但是,當我們魇求更高、更深、更有用的東西時,問題就産生了。如果我們太耽迷于快樂及生命的享受,我們的修行及心性發展會退轉。這就是一個小孩子。當一個小孩子在玩耍時,他和他的父母都非常快樂,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如果他想長大後成爲有用的人,那麼,他顯然必須上學並學習課業。如果他老是在玩耍並因此妨害了學業,他的心智將無法開展,他將無法成爲富于生産力的成人。同樣地,世間的事物本身並不壞;但是,如果我們有較高、較有益的目標,那麼,我們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世俗的事物上。
了解真理是非常緩慢的過程,因爲我們並不關心它。對治這種冷漠的方法就是要對四聖谛有徹底的了解,而不是只有些微的了解。當我們清楚地了解苦聖谛,並且明白痛苦是什麼、痛苦有多深廣時,我們就會真的很努力地、實際地去淨苦因。看清事情真相的智慧,促使我們精進地按步修行。當佛陀的法教提及我們必須出離輪回時,指的是出離輪回的迫切性,而不是說我們必須放棄衣、食及其他世間事。重點在于我們不應當對輪回有很深的貪戀和執著。
了解集聖谛的方法包括兩種禅修。這兩種禅修的重點是:了解痛苦的緣起之因及苦因的顯現之綱。第一個禅修的重點是了解業力及煩惱是一切痛苦的原因;痛苦不是來自外緣,而是起自我們過去的業。第二個重點是了解業力起自煩惱障,因而煩惱障是痛苦的根本緣起之因。于是我們可以看清業力對我們的生命有多麼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苦因的顯現之綱。
了解滅聖谛的方式透過禅修來體認一旦這一切困難及淨除之後的境界。滅聖谛的禅修是從去除一切障礙及蒙蔽,讓好的特質顯現的角度來了解真相。在此禅修中,我們觀想能斷滅痛苦及痛苦的原因。透過這種方法,我們體認到滅境的功德——即平靜——並且能安住于其中。了解滅境是達得到的之後,其中的功德將會自然顯現,激勵我們精進踏上法道,並努力地開展滅境的心性特質。
法道聖谛的禅修有四大要點。首先,我們必須深思法道的存在及受用,因此對法道本身要有正確的認識,並且覺知,除了遵循法道之外,我們永遠都無法徹底掙脫我們的問題,並得到完全的解脫。接下來,我們必須了解法道相對于其他活動的價值。第叁,在了解法道的價值之後,我們必須將法道付諸于實修。最後,我們必須沈思法道確實是解脫輪回之道,唯有法道能真正引領我們解脫一切問題及障礙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