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的審察

  自我的審察

  

  我們必須把自我的觀念和其生起的原因分開。自我的觀念主要來自“五蘊(梵文skandhas)”的錯誤知覺。五蘊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個別元素組成的,然而,由于我們的覺受非常粗略,我們看不到構成物體的一切微細及暫時的元素,我們往往把它們籠統地混在一起,並將它們視爲一樣東西。一旦我們把許多樣東西視爲一樣東西時,我們便有將它命名、爲它定義並給它特質的傾向。所以,當以我們的知覺去看東西時,我們並沒有看到許多微細、瞬間即逝的成分,反而往往將它們視爲一個整體,將其具體化,當成真實且具有存在性的。這是因爲我們只感受到粗略的整體,進而給予它們某種認爲的特質,並且因而産生自我的觀念。

  對于時間,我們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們無法找到任何一個時間點,而可以說:“在“那個”時間點上並沒有任何幻相,然後在“這個”時間點上這種錯誤的知見産生了。”當我們第一次在佛法典籍裏看到“無始(beginningless)”這個詞時,幻相或錯覺竟然沒有起始點,似乎是一種相當不尋常的觀念;然而,假如我們加以細察,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件事物都是“無始”的。讓我們以這個銅製的壺(注5)爲例。它可能是在印度製造的,但是,那並不是它的起始,因爲它雖然是在印度由銅製成的,那個銅來自銅礦。我們可以進而追溯那個銅礦的時間起源,並進而無止盡地回溯構成這個銅礦的所有微細分子的時間源頭,幾乎每一件我們審察的東西都是無始的。自我的源起也是一樣。倘若我們加以追溯,我們可以一直往回推。並非在某一個刹那我們很清明,但在另一個刹那幻相突然産生,而是我們永遠都找不到起始點,這是一種一直都在發生中的事情,只不過是因爲我們的覺知很粗略,我們的意識在覺受外物時犯了錯誤。

  讓我們以花和花的種子爲例。這個例子顯示,一件事物起源于另一件事物。現在,這兒有一朵花,但是若我們加以追溯,我們會發現它來自一粒種子,而這粒種子又來自一朵花,依此一直回推。銅壺也是一樣,我們可以追溯到某一個質時代,但我們永遠找不到銅壺真正開始存在的那一刹那。重點是它是無始的。當我們審視自己的存在時,我們說痛苦因爲業力而存在,業力因爲五毒煩惱存在,五毒煩惱則因爲無明而存在。可是,我們找不到這個過程開始的那一點,如果我們加以追溯,我們會發現每一步都牽涉到更多的曆史。我們可以不斷地往回推,但每一個事件背後都有更久遠、更多的曆史要回推,如此不斷地再往回推。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它是無始的,因爲我們無法回答“在起始的源頭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這並非如同有一個無明的念頭生起,一切因而由此開始。無明連續不間斷地發生,而且從無始以來就開始發生了。無明可以說是對微細聚合體的連續錯覺,我們造作了某件事物的觀念,但這個觀念只存在觀察者的心中。無明生起的過程也是如此,一而再、再而叁不斷地發生。縱使五蘊當中含有許多不同的要素,我們仍然把它們誤認爲“我”;把數以百萬計的壺的分子視爲“一個壺”的單一觀念,也是同一形式的錯誤覺知。這種錯誤的覺知會延續至未來,而且我們可以把它追溯至過去。缺乏正確覺知能力的情形持續下去時,無明生起的過程也隨著不斷地發生。所有的問題都來自無明,我們永遠都無法找到它的起始點,但是它卻有終點,因爲一旦我們看透了這種迷惑及幻相,並找到真理時,我們就能夠從這整個過程解脫出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