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因地十心
內容提要:
世尊對阿難說修行因地十心住,其名爲:幹慧地、信心住、念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住、願心住。
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幹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複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蓥十方界。幹有其慧,名幹慧地。
欲習初幹,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余。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叁不能爲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舍身受身一切習氣1,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注】
1 舍身授身一切習氣 吳興法師雲嶽說:舍身授身,指分段生死;一切習氣,指變易生死。這些都是眼前顯現的如幻境界,不是在昏沈狀態下或是在夢中所見的景象,而是在清醒狀態下出現的禅境。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這善男子欲愛幹枯,六根不用,面對如幻境界,離因緣,妄想不相續。心地虛明,妄識轉爲聖智聖慧,慧性明圓,照徹十方界;欲愛幹枯而生聖智聖慧,名爲幹慧地。
染欲濁流初步幹枯,這時,還未接入如來法流,即以此心,從此中流而入,以真妙圓心激發真妙信心。確信自心中一切妄想,必定能夠滅盡無余。不偏不倚,循中道流入純真境界,名爲信心住。
樹立了堅定的信心,于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都得圓通無礙,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習氣,都像過電影一樣,在眼前顯現。這些善男子,對一切事件的來龍去脈,都能清清楚楚憶念無遺,名爲念心住。
原文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白話解
妙圓純真,發心精進,無始虛僞習氣,轉化得純一精明,唯以精明進取之心,進趣真淨境界,名爲精進心。
已得純一精明之心,滅除妄識,純以智慧光圓照內外,名爲慧心住。
以智慧光圓明寂照,叁世十方,湛然常寂,妙心常凝,名爲定心住。
心光發明,堅定不移,菩提路上,有進無退,名爲不退心。
步步升進,心得安泰,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原文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爲,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1,名願心住。
【注】
1所去隨願這裏所說的心,指非有爲非無爲的心,是心光與佛光融爲一體的心。
白話解
保持圓明覺性,能生妙力,以自己的心光,回向佛的慈光。兩種光融合爲一,像兩面明鏡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爲回向心。
心光與佛光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爲,心地無非,自性成戒,習漏滅盡無余,修得永無退失,名爲戒心住。
住于自性戒,身心自由自在,能遊十方刹土,隨心所願,名爲願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