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章 過好叁關 滅除顛倒亂想

  

卷第十五

第四十章 過好叁關滅除顛倒亂想

  內容提要:

  修菩提路,要永斷五種辛菜,這是增進修行的第一關。不飲酒,不食肉,斷淫心殺性,是增進修行的第二關。持戒清淨,無殺盜淫心,心不外逸,不涉六塵,六根無所攝,都歸清淨一心,六用全休,是增進修行的第叁關。

  原文

  阿難。如是衆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汝今修證佛叁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亂想,立叁漸次,方得除滅。

  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雲何名爲叁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叁者增進,違其現業。

  白話

  佛接著說:“阿難,叁摩地中所現衆生相,各各種類,都具足十二顛倒。猶如捏目成勞見空中花,顛倒了妙圓真淨明心,便具足這些虛妄亂想。

  你要修證佛叁摩提,要對這些亂想的本因,立叁漸次,過叁關,才能除滅。

  譬如淨器沾了毒蜜,想要洗滌幹淨,先用開水和香灰洗刷,才能貯放甘露。

  是哪叁關?第一是修習,除掉發生顛倒的助因。第二是真修,除惡根,顯正性;第叁是精進,遠離塵境現業。

  

第一關 除助因

  原文

  雲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1。

  是故,佛說一切衆生皆依食住。

  阿難。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叁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1段食、觸食、思食、識食 段食,指欲界以香味觸爲主的尋求感官刺激的活動;觸食,指欲界、色界根境和合生分別心;思食,指以法塵爲緣生起第六識意識及第七識末那識所引起的念慮;識食,指識陰不間斷的活動。這四種食,是孕育成長顛倒衆生的營養。

  白話

  什麼是助因?阿難,這世界十二類衆生,不會自生自住,吸取四種食而生而住,名爲段食、觸食、思食、識食。

  因此,佛說世間一切衆生都靠依食而賴以存在。

  阿難,世間衆生,食甘則生,食毒則死。所有求叁摩地的修行者,應戒斷蔥蒜韭薤及洋蔥五種辛菜。

  這五種辛菜,熟食會發邪淫之心,生食會長嗔恚之性,因此,世上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這人穢臭而遠離之。那些餓鬼,在其左右,待他食完,舐其口唇。這人常與鬼一起,本來的福德,日漸消亡,所以食五種辛菜毫無好處。

  原文

  是食辛人修叁摩提,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爲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癡。命終自爲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爲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白話

  這些食五辛的人修叁摩提,菩薩、天仙、十方善神,都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候得其便,變成佛的形象,現前說法,肆意破壞禁戒律儀,贊賞宣揚淫怒癡。入其魔道,終將成爲魔王眷屬,享受魔福,最後墮于無間獄。

  阿難,修菩提路,要永斷五種辛菜,這是增進修行的第一關。

  

第二關 刳正性

  原文

  雲何正性。阿難,如是,衆生入叁摩提,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叁界者,無有是處。

  當觀淫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于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于世間不還宿債。

  是清淨人修叁摩提,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爲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白話

  如何刳正性?阿難,世間修行人欲入叁摩提,必須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食肉,不飲酒,要食熟食,不要吃生食。

  阿難,這些修行人,如果不斷除淫心殺性,欲得出離叁界,是不可能的。

  要把淫慾看成毒蛇,看成怨賊。先執持不犯聲聞四棄、八棄,做到身不犯戒。再執持菩薩清淨律儀,做到自心不亂;戒行圓滿具足,便永無世間相生相殺的惡業了,也永無偷劫的惡行了;不爲事纏,不爲物累,于世間已不再存在要還的宿債了。

  這樣的清淨人修習叁摩提,就憑父母所生的當前的肉身,無須什麼天眼,也能觀見十方世界,見十方佛,親自聞佛法音,親自奉行佛旨。還能得大圓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處處事事無有艱險。這是增進修行的第二關。

  

第叁關 離現業

  原文

  雲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于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吳興曰:因不流逸,由斷客塵煩惱也。旋元自歸,漸入如來藏理也。)

  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

  (吳興曰:先顯依報淨,有法有喻。次顯正報淨,有自有他。自則叁德圓證,他則諸佛同體。)

  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爲第叁增進修行漸次。

  (溫陵曰:華嚴十忍第叁曰無生法忍。爲避免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離諸情垢,無作無願,安住是道,名之曰忍。)

  白話

  怎麼離現業?阿難,這些修行人持戒清淨,斷除了殺盜淫心,心不外逸,不涉六塵。心不流轉,不隨相流逸,旋覺歸元。塵境既離,六根無所攝,都歸清淨一心,六用全休。

  這時,十方國土,皎然清淨。猶如琉璃內懸著一輪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穩;一切如來密圓妙淨佛刹,都在自己的叁摩提中顯現。

  這修行人即時獲得無生法忍,從此漸次向上升進,一步步登修行聖位。這是增進修行的第叁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