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七 第十八章 釋疑二 四大周遍法界 何以互不相克

  

第十八章 疑二 四大周遍法界 何以互不相克

  

內容提要:

  

衆生迷惘,背覺向塵,便有風動、空晴、日明、雲暗等種種世間有爲相都在心中顯現。佛以妙明不生不滅的境界合于如來藏,如來藏心只是清淨微妙的本覺之性,圓照法界。一法界上,含攝無量。無量法相,圓融歸一。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在一毛端中能見諸天王莊嚴寶刹,坐一微塵裏能轉莫大*輪。

  

(溫陵禅師曰:富樓那有二問,一問清淨本然,何以忽生諸相;二問四大各遍,何以相容。前已答第一問,此下答第二問。)

  

原文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

  

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白話

  

“富樓那,你又問我,既然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爲什麼水火不相克。

  

又說,空是通透的,地是塞礙的,空性、地性都遍法界,兩種不應相容。

  

富樓那,虛空本來不是種種色相,但虛空不拒絕種種色相在其中表現。

  

原文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霁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于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

  

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爲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

  

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

  

白話

  

這是什麼道理?富樓那,那無邊無際的太空,日照則萬裏晴空,雲遮則天烏地暗,風吹則雲飛草動,雨後又天清氣爽,氣結則渾濁朦胧;塵積則陰霾滿天;水澄能照萬物。你怎樣看?這種種不同景象,是那些客塵生成的還是空中自有的?

  

若說是那些客塵所生,富樓那,那麼,當陽光照遍天空大地時,到處所見同是太陽的光明,爲何天上還有一個圓太陽?

  

若說虛空自有太陽光明,虛空自己照自己,爲何夜裏和大霧彌漫的白天,不見光明?

  

原文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爲空果,雲何诘其相陵滅義?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複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複如是。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白話

  

可知這光明不是太陽光又不異太陽光,不是虛空又不異虛空。所見的原來是妄相,無法說清其來曆,猶如空花,只能結空果。爲什麼提出水火相克的诘難?

  

觀察事物原來的真性,只是微妙的覺明之心。妙覺明心,已知不是水,不是火,爲何還問水火不相容?原來微妙覺明的真性,都同此理。

  

你的識心著于虛空,便顯現虛空之相,著于地水火風,便顯現地水火風之相,或同時想象,則同時顯現。

  

  

原文

  

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于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

  

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

  

而如來藏隨爲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衆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白話

  

怎麼會同時顯現?富樓那,例如在一個湖水中映出日影,一人向東行,一人向西行,兩人同時觀看,都見日影隨自己而行,一個向東,一個往西,並無定准。

  

不應诘難,日影是一個,怎會隨各人東行西行?各見一個成一雙,爲何各人只見一個?所說都是虛妄,都無憑據。

  

富樓那,你著于色空之相,讓色空矛盾之相掩蓋了如來藏妙明之性。

  

這如來藏隨你的妄心顯現色空種種妄相,周遍法界。衆生迷惘,背覺向塵,便有風動、空晴、日明、雲暗等種種世間有爲相都在心中顯現。

  

原文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白話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的境界合于如來藏,我的如來藏心只是清淨微妙的本覺之性,圓照法界。在圓照中,一法界上,含攝無量。無量法相,圓融歸一。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在一毛端中能見諸天王莊嚴寶刹,坐一微塵裏能轉莫大*輪。離一切塵垢,便能滅盡煩惱,合妙明正覺,便能發揮真如妙覺明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