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來藏心 離即離非 是即非即

  

第十九章 如藏心 離即離非 是即非即

  

內容提要:

  

原本圓明的如來藏心,十分微妙,既離即離非,又是即非即。世間計著叁界妄有之人及出世間的聲聞緣覺,以虛妄的所知之心衡量如來無上菩提,計著世間言說相,怎能入真實的佛知見?

  

原文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1。

  

非地非水,非風非火。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

  

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

  

[注]

  

1 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 溫陵禅師曰:雖滅塵發真,于一多小大,能一切如,而本妙圓體,初無變異,故非心非空,乃至非世出世法也。

  

白話

  

“如來藏心,本是微妙圓明之心,不是心,不是空。

  

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風,不是火。

  

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不是眼識界、耳識界乃至意識界等十八界。

  

不是明無明,不是明無明盡,如是乃至不是老死、不是死,不是老死盡。

  

原文

  

非苦非集非滅非道。

  

非智非得。

  

非檀那,非屍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羅密多。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羅诃叁耶叁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白話

  

不是苦,不是集,不是滅,不是道。

  

不是智,不是得。

  

不是布施,不是持戒,不是忍辱,不是精進,不是禅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不是如來,不是應供,不是正遍知。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不是樂,不是我,不是淨。

  

這些都是否定的。即是說,如來藏心不是世間心,也不是出世間心。

  

原文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1。

  

即地即水,即風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

  

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

  

[注]

  

1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 溫陵禅師曰:體雖無變,用乃如如,故即心即法,即法即心也。

  

孤山禅師曰:上問俱非,約真谛示如來藏。此文俱即,約俗谛示如來藏。以藏理即無而有,十界宛然故也。

  

白話

  

這個原本元明心妙的如來藏心,十分微妙,即是心,即是空。

  

即是地,即是水,即是風,即是火。

  

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即是眼識界、即是耳識界,乃至即是意識界等十八界。

  

即是明無明,即是無明盡,乃至即是老,即是死,即是老死盡。

  

原文

  

即苦即集即滅即道。

  

即智即得。

  

即檀那,即屍羅,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羅密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羅诃,叁耶叁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白話

  

即是苦,即是集,即是滅,即是道。

  

即是智,即是得。

  

即是布施,即是持戒,即是忍辱,即是精進,即是禅定,即是般若智慧,即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即是如來,即是應供,即是正遍知,即是大涅槃。即是常,即是樂,即是我,即是淨。

  

這些都是肯定的。如來藏心即是世間心,即是出世間心。

  

原文

  

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1。

  

如何世間叁有衆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1 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以分別心看,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離即離非,也可以是即非即。在修禅進入甚深如幻叁昧境界時,如來藏心是一切幻相之源,是染是淨,成魔成佛,都是此心作。

  

溫陵禅師曰:此文似乎矯亂,而各有所主。初曰“本妙圓心”,自體言也,次曰,,自用言也。終曰:“妙明心元”,合體用而鹽之也。

  

長水禅師曰:“本妙圓心”“非心非空” 等,約非相以明真谛也。“元明心妙”“即心即空等”,約即相以名俗谛也。“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非即非”者,約遮照以明中道谛也。此約二門不二,唯是一心。雙遮真俗,故曰“離即離非”。雙照真俗,故曰“是即非即”。叁谛一體,故皆雲即如來藏。

  

且法界一如,本無名相,因迷有妄,對妄說真。真妄相形,名言不息,隨名執相,顛倒何窮?是故,因言遣言,以至無遣。初且以非遣相,次乃以即遣非,終帶名言,未極一真之旨。離即非即,言語到斷,心行出滅,方現一真法界如來藏心。故《維摩經》叁十一菩薩說不二法門,皆以言遣相,文殊師利以言遣言,維摩大士以無言遣言,方爲究竟。此之叁義,亦佛山如是。

  

維則禅師補注曰:“是即非即”者,如雲不離即,不離非也。

  

白話

  

即是說,這個原本圓明的如來藏心,你可以說他離什麼不離什麼,又可以說他是什麼不是什麼。

  

世間計著叁界妄有之人及出世間的聲聞緣覺,以虛妄的所知之心衡量如來無上菩提,計著世間言說相,怎能入真實的佛知見?

  

譬如琴瑟、蕭笛、琵琶等樂器,雖能出美妙音,若無善巧之指,總不會發美妙音。

  

原文

  

汝與衆生,亦複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爲足。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回。今得聖乘,猶未究竟。

  

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衆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白話

  

你和世間衆生,也是如此,本來圓滿具足寶貴的真如來藏心。當我動指之時,當我額前放光之時,你們一動心念,先起塵勞。只怪你們沒有繼精勤奮進求無上道,還留戀小乘境界,自滿自足。”

  

富樓那說:“我與如來寶貴的能圓明覺知的真如來藏心,同樣圓滿具足,並無二致。怪我受無始妄想熏習,長期在生滅中輪回。今蒙佛開示佛乘,還未明究竟。

  

世尊已經圓滿滅盡一切妄見妄識,掌握微妙真常大道。敢問如來,世間衆生怎會生起妄見妄識,障蔽妙明之性,受此淪溺?”

  

原文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余惑未盡。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複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于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爲魑魅,無狀狂走。于意雲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白話

  

佛告訴富樓那:“你雖然解除了粗疑,但還未除盡細惑。

  

我舉一個世間事例,同你分析。你知不知道,室羅筏…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來藏心 離即離非 是即非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