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如来藏心 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
内容提要:
原本圆明的如来藏心,十分微妙,既离即离非,又是即非即。世间计着三界妄有之人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以虚妄的所知之心衡量如来无上菩提,计着世间言说相,怎能入真实的佛知见?
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1。
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注]
1 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 温陵禅师曰:虽灭尘发真,于一多小大,能一切如,而本妙圆体,初无变异,故非心非空,乃至非世出世法也。
白话解
“如来藏心,本是微妙圆明之心,不是心,不是空。
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风,不是火。
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是眼识界、耳识界乃至意识界等十八界。
不是明无明,不是明无明尽,如是乃至不是老死、不是死,不是老死尽。
原文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
非智非得。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白话解
不是苦,不是集,不是灭,不是道。
不是智,不是得。
不是布施,不是持戒,不是忍辱,不是精进,不是禅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不是如来,不是应供,不是正遍知。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不是乐,不是我,不是净。
这些都是否定的。即是说,如来藏心不是世间心,也不是出世间心。
原文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1。
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注]
1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 温陵禅师曰:体虽无变,用乃如如,故即心即法,即法即心也。
孤山禅师曰:上问俱非,约真谛示如来藏。此文俱即,约俗谛示如来藏。以藏理即无而有,十界宛然故也。
白话解
这个原本元明心妙的如来藏心,十分微妙,即是心,即是空。
即是地,即是水,即是风,即是火。
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即是眼识界、即是耳识界,乃至即是意识界等十八界。
即是明无明,即是无明尽,乃至即是老,即是死,即是老死尽。
原文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
即智即得。
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白话解
即是苦,即是集,即是灭,即是道。
即是智,即是得。
即是布施,即是持戒,即是忍辱,即是精进,即是禅定,即是般若智慧,即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即是如来,即是应供,即是正遍知,即是大涅槃。即是常,即是乐,即是我,即是净。
这些都是肯定的。如来藏心即是世间心,即是出世间心。
原文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1。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注】
1 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以分别心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离即离非,也可以是即非即。在修禅进入甚深如幻三昧境界时,如来藏心是一切幻相之源,是染是净,成魔成佛,都是此心作。
温陵禅师曰:此文似乎矫乱,而各有所主。初曰“本妙圆心”,自体言也,次曰,,自用言也。终曰:“妙明心元”,合体用而盐之也。
长水禅师曰:“本妙圆心”“非心非空” 等,约非相以明真谛也。“元明心妙”“即心即空等”,约即相以名俗谛也。“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非即非”者,约遮照以明中道谛也。此约二门不二,唯是一心。双遮真俗,故曰“离即离非”。双照真俗,故曰“是即非即”。三谛一体,故皆云即如来藏。
且法界一如,本无名相,因迷有妄,对妄说真。真妄相形,名言不息,随名执相,颠倒何穷?是故,因言遣言,以至无遣。初且以非遣相,次乃以即遣非,终带名言,未极一真之旨。离即非即,言语到断,心行出灭,方现一真法界如来藏心。故《维摩经》三十一菩萨说不二法门,皆以言遣相,文殊师利以言遣言,维摩大士以无言遣言,方为究竟。此之三义,亦佛山如是。
维则禅师补注曰:“是即非即”者,如云不离即,不离非也。
白话解
即是说,这个原本圆明的如来藏心,你可以说他离什么不离什么,又可以说他是什么不是什么。
世间计着三界妄有之人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以虚妄的所知之心衡量如来无上菩提,计着世间言说相,怎能入真实的佛知见?
譬如琴瑟、萧笛、琵琶等乐器,虽能出美妙音,若无善巧之指,总不会发美妙音。
原文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白话解
你和世间众生,也是如此,本来圆满具足宝贵的真如来藏心。当我动指之时,当我额前放光之时,你们一动心念,先起尘劳。只怪你们没有继精勤奋进求无上道,还留恋小乘境界,自满自足。”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宝贵的能圆明觉知的真如来藏心,同样圆满具足,并无二致。怪我受无始妄想熏习,长期在生灭中轮回。今蒙佛开示佛乘,还未明究竟。
世尊已经圆满灭尽一切妄见妄识,掌握微妙真常大道。敢问如来,世间众生怎会生起妄见妄识,障蔽妙明之性,受此沦溺?”
原文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
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白话解
佛告诉富楼那:“你虽然解除了粗疑,但还未除尽细惑。
我举一个世间事例,同你分析。你知不知道,室罗筏…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来藏心 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