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来藏心 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P2

  ..续本文上一页城中,有个演若达多,忽然在一个早晨照镜,见镜中有一个人头,有眼有鼻,很有神气。他想:我的头在哪儿?怎不见我的面目?越想越怕,以为见鬼了,惊狂奔走。你说,这人为什么会无故狂走?”

  

富楼那说:“因为这人心内发狂,并无别的真实原因。”

  

原文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白话

  

佛说:“微妙的觉性,本来灵明圆融。所有妄见妄觉,怎会有真实原因?若有真实原因,怎会说是妄?

  

迷人由自心妄想辗转相因,迷上加迷,长期积聚尘劳。即使遇佛点拨,明示真相,因为积迷太深,还不能离妄返真。

  

如是种种迷根,都自心生,意识迷惘,都无实因。妄见亦无所依。既然无什么生出来,有什么东西可灭呢?

  

得菩提的人,像梦醒的人说梦中事。即使心里精明,总不会考虑把梦中所得到的东西拿出来吧?

  

何况无缘无故发生的,本来就无所有。

  

原文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白话

  

那演若达多,哪里有因缘为自己的头惊狂奔走?忽然醒悟头还在,头也不是飞回来的。即使未悟,也未曾丢掉自己的头。

  

富楼那,妄想就是这样,无因无依,怎有实在之处?

  

只要你不随自心境界起分别心,世间、众生、业果这三缘断了,杀盗淫心三因不生,你心中的演若达多狂性随即消歇。消了狂性,便成菩提。

  

原文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白话

  

胜净灵明的心,本来周遍法界,不是别人所给,何必辛辛苦苦证来证去?

  

譬如有人,在自己衣服中系着如意宝珠,他自己不知道。到处流浪乞食,风餐夜宿。他虽然很贫穷,而这宝珠却没有丢失。

  

忽然有识宝之人,告诉他衣中系着如意珠。从此,他万事如意,成了大富翁。才明白这神珠原来是自己的东西。”

  

原文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1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梵志 在这里指出家修清净行的婆罗门。

  

白话

  

即时,阿难当众顶礼佛足,起立对佛说:“世尊说断除杀盗淫三恶业,三种相续缘断了,三恶因不生,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会消歇,消了狂性,便成菩提。这菩提不是别人所给。如此说来,明明白白有因有缘,为什么如来一下子完全否定因缘?

  

我原是从因缘性悟明这些道理的。世尊!不仅我这样年轻的有学声闻,即使是会中的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原来跟随老梵志,然后从佛修行的人,也是听佛说因缘,从而开悟,得成无漏的。

  

现在说菩提不从因缘生,那么王舍城中拘舍黎等人说的自然性是第一义了?惟愿世尊垂大悲心,开发我等迷闷。”

  

佛告诉阿难:“即使是城中的演若达多,灭除了狂性因缘,自然是不狂之性了。这里把因缘性自然性,说得清清楚楚了。”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来藏心 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