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六 禅宗傳承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六 禅宗傳承

  

  [經文]

  

  ,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哀留甚

  

  曰:佛出示涅;有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必有所。

  

  曰:師從此去,早可回。

  

  曰:葉落根,來時無口。

  

  曰:正法眼藏,付何人?

  

  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對門下弟子說:我要回去新州去,你們趕快去准備船只!

  

  大家堅決哀請挽留,六祖說:諸佛隨緣應化出世,尚且還要示現涅槃,有來必定有去,這是正常的道理。我這肉身骸骨也應該有所歸宿。

  

  大衆說:師父!您現在去了新州,什麼時候可以再回來?

  

  六祖說:葉落歸根,生來本無話可說。

  

  大家又問:正法眼藏傳給什麼人?

  

  六祖說:有道的人得我法,無心的人自宗通。

  

  [經文]

  

  後莫有否?

  

  曰:後五六年,有一人,欲取吾首。

  

  聽吾曰:養親,口餐,遇滿官。

  

  [星雲大師譯文]

  

  又問:以後有沒有事難?

  

  六祖說:我滅度後約五六年時,應當會有一個人來偷取我的頭。聽我預記:取頭頂戴如養親,爲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滿字的事難,州縣當官是楊柳。

  

  [經文]

  

  又雲:吾去後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⑴ 伽藍 即佛寺,亦泛指一切修禅的場所。

  

  ⑵ 昌隆法嗣 六祖所預言的兩位菩薩,還沒有人作考證定論。大約在六祖滅度後六七十年,確有兩位人物,對禅宗的弘傳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德。一位是道一禅師,後人尊奉爲馬祖,得法弟子一百叁十九人。另一位是龐蘊,字道玄,有東方禅門維摩居士的美稱,有詩偈叁百余篇傳世。

  

  [星雲大師譯文]

  

  又說:我滅後七十年,將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時興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經文]

  

  曰:未知上佛祖應現授幾代,願垂示。

  

  雲:古佛世,已無量,不可也。今以七佛始。去莊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今拘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迦文佛七佛。

  

  

  

  ⑴ 莊嚴劫 劫,是一個很大的時間單位,一小劫約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一大劫約一十叁億四千四百萬年。一大劫中總有成、住、壞、空的十八增減小劫,于「住劫」中,以華光佛爲首,至毗舍浮佛,有千佛出世來莊嚴淨化這個時代,所以稱爲莊嚴劫。

  

  賢劫 全稱現在賢劫。謂現在的二十增減住劫中,有千佛賢聖出世化導,所以稱爲賢劫。又稱善劫、現劫。

  

  ⑶ 釋迦文佛 七佛名號,出自《長阿含經》。釋迦文佛即釋迦牟尼(公元前565—486年),出家前是古印度北部釋迦族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29歲出家修道,35歲悟道說法,創立佛教,80歲滅度。佛的原意是覺悟,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後,人們稱釋迦牟尼爲佛,被稱爲佛的人,即是大徹大悟、先覺先知的偉大的聖人,牟尼也是人們對最受尊敬的至仁至德至寂的人的尊稱。

  

   [星雲大師譯文]

  

  門人又問:自從佛祖應現以來,不知一共傳授了幾代?願請垂恩開示!

  

  六祖說:應化世間的古佛,已經無數無量,無法計算了。現在只以七佛爲始來說:過去莊嚴劫時,有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現在賢劫時,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這就是所說的七佛。

  

   [經文]

  

  迦文佛首迦葉尊者。第二、阿尊者,第叁、商那和修尊者,第四、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蜜多尊者,第十、尊者

  

  [星雲大師譯文]

  

  釋迦牟尼佛首傳正法眼藏給摩诃迦葉尊者,二傳是阿難尊者,叁傳是商那和修尊者,四傳是優婆毱多尊者,五傳是提多迦尊者,六傳是彌遮迦尊者,七傳是婆須蜜多尊者,八傳是佛馱難提尊者,九傳是伏馱蜜多尊者,十傳是脅尊者,

  

  [經文]

  

  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馬嗚大士,第十叁、迦毗摩尊者,第十四、龍樹大士,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羅睺羅多尊者。第十七、僧伽提尊者,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多尊者,第二十、耶多尊者

  

  [星雲大師譯文]

  

  十一傳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傳是哪鳴大士,十叁傳是迦毗摩羅尊者,十四傳是龍樹大士,十五傳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傳是羅睺羅多尊者,十七傳是僧伽難提尊者,十八傳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傳是鳩摩羅多尊者,二十傳是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第二十二、摩拏尊者,第二十叁、勒那尊者,第二十四、子尊者,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般若多尊者,第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

  

  

  

  ⑴ 菩提達摩尊者 從摩诃迦葉到菩提達摩二十八位在印度的傳人,禅宗稱爲西天二十八祖。前二十四位傳人中,除第七婆須密多外,都同《付法因緣傳》及《阿育王傳》所記。天臺宗《摩诃止觀》所述法藏二十四祖無婆須密多,而在第叁商那和修下加末田底。菩提達摩尊者,略稱達摩,西天竺人,或說是至香王第叁子,或說出身婆羅門,南朝宋末期間,公元520年到廣州。梁武帝虔誠相信佛教和道教,他問達摩:“朕一生積了幾多功德?”達摩尊者答他:“實在沒有功德。”梁武帝很不高興。達摩不敢在梁待下去,偷偷渡江到了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趺坐九年,後來發現可堪付衣法的慧可大師,傳法眼藏,並付衣作信物。

  

  [星雲大師譯文]

  

  二十一傳是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傳是摩拏羅尊者,二十叁傳是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傳是師子尊者,二十五傳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傳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傳是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傳是菩提達摩尊者。

  

  [經文]

  

  第二十九、慧可大師,第叁十、僧燦大師,第叁十一、道信大師,第叁十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爲叁十叁祖。

  

  從上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注】

  

  ⑴ 慧可 (公元487—593年)河南洛陽人,俗家姓姬,少爲儒生,通達老莊易學,後精研佛典。四十歲時拜達摩爲師,從學六年,得付心印。  

  ⑵ 僧燦 (公元?—606年)江蘇徐州人,從慧可受衣法,北周武帝滅佛時,于舒州司空山隱修,最後隱歸羅浮山。

  ⑶ 道信 (公元580—651年)河南信陽人,俗家姓司馬,從僧燦得衣法,先于吉州傳法,後至湖北蕲州黃梅建立道場。傳衣法與弘忍。

  ⑼ 弘忍 (公元602—675年)湖北蕲州黃梅縣人,俗家姓周,七歲隨道信出家,後定居于黃梅雙峰山東山寺,授徒傳法,號東山法門。

  

   [星雲大師譯文]

  

  二十九傳是慧可大師,叁十傳僧燦大師,叁十一傳是道信大師,叁十二傳是弘忍大師,一直到我惠能是第叁十叁代祖。從上面所說的諸位祖師,都各有所稟承。你們以後也要代代相傳,不可有誤。」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六 禅宗傳承》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