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一十一 授記方辯永爲人天福田
[經文]
一僧問師曰:黃梅意旨,什麼人得?
師雲:會佛法人得。
僧雲:和尚還得否?
師雲:我不會佛法⑴。
【注】
⑴ 我不會佛法 六祖在這裏說的不是反語,也不是自謙的話。《心經》說:“無智亦無得”。自心清淨,本來無一物,有可得?一切法相,皆是虛妄,求不可得;無上道,無住無相,求不可得;已立人法二無我,見諸法空相,虛空無相,求不可得;所以說“無智亦無得”。那位僧人問六祖得到佛法沒有,因爲佛法求不可得,所以六祖回答說“我不會佛法”。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個僧人請問六祖大師說:黃梅五祖的佛法意旨,到底是什麼人得著?
六祖說:會佛法的人得著。
僧又問:和尚可曾得到?
六祖說:我不會佛法。
[經文]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裏許,見山林郁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爲池,乃跪膝浣衣石上。
忽有一僧來禮拜,雲:方辯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伽葉正法眼藏⑴及僧伽梨⑵,見傳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仰。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注】
⑴ 大迦葉正法眼藏 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說:“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傳付給他的大弟子大迦葉。”正法眼藏是心印,無形無相。禅宗代代相傳,都是心傳正覺,這就是心印。
⑵ 僧伽梨 僧伽梨是梵文音譯,即是法衣。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天,六祖想要洗滌五祖所傳授的法衣,卻找不到好泉水,因此就到寺後五裏遠的地方,看到該處山林茂盛,瑞氣盤旋,六祖于是振動錫杖卓立該地,泉水立即應手湧出,積聚成爲一個水池,六祖于是跪下,在石上洗衣。
忽然有一僧前來頂禮膜拜,說:我方辯,是西蜀地方的人。我從很遠的地方來,希望能看到祖師傳來的衣缽。
[經文]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
曰:善塑。
師正色曰:汝試塑看。
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師笑曰:汝善塑性,不解佛性。
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爲人天福田⑴;師乃以衣酬之。
辯取衣分爲叁: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痊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注】
⑴ 永爲人天福田 佛家有六道輪回之說。按人們內情外想的多少,把世間分爲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楞嚴經》說:內心情欲引起生理變化,濕重下沈;外想渴求引起神意外馳,輕清上升。臨死之時,純想即飛,生于天上,情少想多,能遊于四天,是爲天道;情想均等,生于人間,是爲人道;有一等人,心靈工巧,善惡不辨,爭強好勝,是修羅道;情多想少,流于畜生,是畜生道;七情叁想,身爲餓鬼,是餓鬼道;九情一想,沈下地獄,是地獄道。這六道都是妄見妄習所生。六祖說:“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鼈,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稱爲叁惡道。修羅道、人道、天道稱爲叁善道。人、天二道,是世間六道中的上品,諸惡不作,衆善奉行,必有善報。祖師知方辯不解佛性,難成菩提功德,但已種了世間福田,所以向他摩頂授記,說“永爲人天福田”。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就把衣缽拿給他看,接著問說:上人精通什麼事業呢?
方辯說:善于塑像。
六祖正色說:你試著塑一尊像看看。
方辯一時不知所措。過了幾幾天,他塑成了一尊六祖的法像,大約有七寸高,惟妙惟肖。
六祖笑著說:你只懂得塑像的性,不懂得佛性。
六祖伸手爲方辯摩頂,說:永遠作爲人天福田。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六祖大師賜衣給方辯禅師,這件事情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六祖大師自于黃梅五祖座下得到衣缽傳法以後,受到的迫害不斷,因此在他心裏已經體會到衣缽的爭端很多,也決定從此不再傳授衣缽了,然而爲何後來又要賜衣給方辯禅師呢?
有一首詩說得好:
兩岸桃花紅似火,夾堤楊柳綠油油,遙看白鹭窺魚處,沖破平河一點青。
佛法本來就是那麼個樣子。不過,又要經曆那麼一刻,所謂衣缽相傳,就是以心印心。
又說:
五月西湖涼似秋,蓮荷初動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
只要我們得道,一切山河大地,情與無情,皆能同圓種智。所謂: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郁郁黃花無非妙谛,青青翠竹總是般若。
因此,禅師們悟道以後,傳衣缽,主要的就是那麼一點頭,就是那麼一個印心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