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忏悔品第六之四 歸依自性叁寶
[經文]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叁歸依戒。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衆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爲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叁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叁寶。
【注】
⑴ 叁寶 小乘、大乘諸經都說歸依佛、法、僧叁寶。惠能大師傳最上乘頓悟法門,即心是佛,歸依自性覺、正、淨叁寶。兩足尊、離欲尊、衆中尊,不只是修道者的重要法寶,也是世人養生的寶貴原則。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現在已經發四弘誓願了,再給各位善知識傳授無相叁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就是福慧具足的至尊;歸依正,就是遠離塵欲的至尊;歸依淨,就是衆生敬重的至尊。從今以後,應當稱覺者爲本師,再也不去歸依其他邪魔外道,常常以自性的佛法僧叁寶來爲自己證明。奉勸各位善知識,要歸依自性叁寶。
[補注]
過去講叁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法僧叁寶。六祖這裏說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淨,衆中尊。
佛就是覺悟,覺悟了才是佛。法就是正確,正確的東西才是法。僧就是清淨,是個清淨的才配稱爲僧。
[經文]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凡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衆中尊。
[星雲大師譯文]
所謂佛,就是覺者;所謂法,就是正;所謂僧,就是清淨。
自心歸依覺,則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遠離財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都無邪見,因爲沒有邪見的原故,就沒有人我、高傲、貪愛等執著,所以叫作遠離塵欲的至尊。
自心歸依淨,在一切塵勞愛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著,所以叫作衆生敬重的至尊。
[經文]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口至夜,受叁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星雲大師譯文]
如果能如此修行,就是自性歸依。一般凡夫不能理解無相歸依,所以從早到晚求受形式上的叁歸依戒;如果說歸依佛,佛在哪裏呢?如果見不到佛,憑藉什麼來作爲自己歸依的對象呢?所以說歸依佛反成爲虛妄。
[補注]
一般廟裏講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都這麼說。六祖說,歸依佛,心外哪裏有佛?找不到佛,沒佛可歸,那不是說瞎話嗎?。
[經文]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叁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你們要自己去體會觀察,不要錯用了心意!經文上分明是說自歸依佛,並不說歸依他佛。不歸依自性佛,就沒有所歸依處。現在既然已經自己覺悟了,你們必須各自歸依自性叁寶。向內要善調自己的心性,向外要恭敬尊重他人,這就是自歸依。
[補注]
自性不歸,別的都是瞎搗亂。在自己心性裏面,歸依覺,歸依正,歸依淨,覺正淨,都是覺、正、淨了,好了,你就明心見性了,你就是佛了。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什麼是無相叁歸依?
叁寶是佛法的總綱,做一個佛教徒,首先要歸依叁寶。
“歸依”就是歸投依靠,含有救濟、救護的意思。我們在世間生活,有時自覺力量不夠,希望有一些大力者做我們的依靠,如同小孩依靠父母,人民依靠領袖,跛者依靠枴杖,渡河需要船筏一樣。因此,歸依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歸依也不是拜神或拜師父;歸依不是一時、一次,或者歸依某一個人。歸依,是確立信仰的表示,信仰佛教,就必須歸依;歸依叁寶,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那麼,歸依什麼呢?歸依叁寶。叁寶就是佛、法、僧。寶,有世間的財寶,有出世間的財寶。世間上的財寶,是黃金、鑽石、珍珠、瑪瑙等;出世的財寶,就是佛、法、僧。世間上的財寶,能夠豐富我們的物質生活;出世間的佛法僧叁寶,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富有。所謂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謂法,就是佛教的經典、佛理;所謂僧,就是菩薩、高僧大德、弘法利生的僧團。
說到歸依叁寶,叁寶也有好幾種。有住持叁寶、最初叁寶、化相叁寶、理體叁寶、一體叁寶。我們現在歸依的住持叁寶,佛像是佛寶,經書是法寶,僧團是僧寶。化相叁寶就是最初叁寶,也就是最初成道的佛陀爲佛寶,四谛、十二因緣的真理是法寶,五比丘、千二百五十人的阿羅漢是僧寶。
另外,還有理體叁寶,佛寶是指佛的法身,也就是真理之身;法寶是報身,是從法身所顯現的莊嚴無比的身相;僧寶是應身,是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應化世間的佛陀。其實,法身、報身、應身,在理體上是一體的,法、報、應化身,叫做自性叁寶。意即: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叁寶的功能,不一定出家人才有叁寶,或者佛陀才有叁寶。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裏,都具足有叁寶的功德。比方說,我們自性的法身,就是佛寶;我們自性的真理,就是法寶;我們自性的清淨,就是僧寶。所謂歸依叁寶者,其實就是歸依自己,因爲自己的自性裏面就有佛法僧叁寶。
所以,禅宗講“不做佛求,不做法求,不做僧求”,就是怕我們心外求法,不能直下承擔。因此,真正的歸依,就是要歸依自性叁寶,也就是所謂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所以,歸依自性叁寶,就是歸依自己了不得的一個無對待、無實相、實相無相的自性叁寶,也就是無相叁寶。
我們的自性叁寶是亙古今而不變,曆萬劫而常新的;歸依叁寶,可以獲得無上的功德,叁寶的意義是:
希有義:沒有善根因緣的衆生,百千萬劫無法值遇,故名爲寶。
離塵義:絕離一切有漏的無明、妄想、塵染,是最極明淨的,故名爲寶。
勢力義:具足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力,故名爲寶。
莊嚴義:具有無量的無漏功德,能莊嚴出世間,故名爲寶。
最勝義:是出世間的無漏法,最爲殊勝無上,故名爲寶。
不改義:因爲是無漏法,所以不爲世間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風所動,恆常不動,故名爲寶。
叁寶的功德巍巍,難可具說。根據經典譬喻,佛如良醫,善療衆生病;法如藥方,能除衆生苦;僧如看護,常解衆生惱。
叁寶又如冥冥黑夜裏的燈燭、滔滔苦海內的舟航、焰焰火宅中的雨澤.皈依叁寶,就像爲自己的人生建設一座電力公司,成立一家自來水廠,開發一畝肥沃良田。
皈依叁寶能令我們認識自性,開發內心的寶藏。
歸依叁寶的利益,無量無邊,不歸依,則無緣受用。
有時候我們爲了發掘自己的自性叁寶,不得不在形相上有個所謂歸依常住叁寶、住持叁寶,但是,不要忘記,最終還是要歸依自己的自性叁寶,這才是”無相叁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