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他圓滿
第二類圓滿的福報來自他人或自己之外的某種情況(即他圓滿)。第一種他圓滿是有佛出世于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值佛住世)。目前我們居住在釋迦牟尼佛示現過並給予了法教的世界,這表示我們是有足夠的福報,才能接觸並修持這些法教。並非任何時代都有佛示現,例如,在宇宙形成的初期,並沒有任何佛示現,因爲當時具有福報來聽聞、理解及修持佛法的衆生太少了。所以,佛只有在衆生可教導時才會示現。佛陀示現之後,經過一段時期——也許幾千年——之後,法教會開始示微,最後完全消失。然而,我們極爲幸運地生在佛陀法教仍然存在的時代及世界中。
我們活在預言有一千位佛要出世的賢善之劫(“賢劫”,又稱“善劫”;劫,梵文“喀(爾)帕(Kalpa)”)。賢劫千佛之中,有些已經示現過了(注9)。我們受學的是釋迦牟尼佛,于西元前五百六十叁年出世于印度,並于印度示現正覺。他給予的法教順應各種根器的衆生的需要。我們現在得受了這些法教,也能夠修持這些法教,所以,我們擁有了第一種他圓滿。
第二種他圓滿是來到我們這個世界的佛給予了法教(佛轉*輪)。出世于世間的佛、菩薩或聲聞聖者(梵文“奢瓦喀(sravaka)”或作“舍羅婆迦”,藏文“念圖(nyen tho)”)在直接證悟了萬法本性之後,不一定會傳法。或者,他們只給予簡短的開示,由于教導的細節不多,衆生仍然無法得受這些法教的全然利益,因爲他們無法有效地實修。此外,若佛只做少許的開示,那麼他的法教訊速示微及消失的危險性相當大。
當釋迦牟尼佛最初示現正覺時,他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說法。他證悟了一切現象任運自然的本性,但是,他不知道是否有人能了解這一點!最初,他想道:“我將不說法。我將只安住于禅定而不給予任何開示。”于是,他保持靜默七個星期。但是,有一些天人及其他非人衆生知道了這種情形,他們前來頂禮,並請求佛給予法教。最後,佛陀才開始說法。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能夠擁有“值佛說法”或“佛轉*輪”的第二種他圓滿。
我們活在擁有佛陀一切法教的時代。佛陀叁次轉動*輪(梵文“達(爾)瑪恰(克)(dharmacakra),藏文“卻奇擴(爾)洛(Cho chi khor lo”),分別給予小乘(梵文(hinayana)、大乘(梵文 mahayana)及金剛乘(梵文Vajrayana)的法教。因此,所有的衆生都有機會修持最適合他們的法教。但是,即使是最偉大的上師,有時候雖然想傳法,但是發現這些衆生還不適合接受這些法教時,他們就不傳法。
從前有一位偉大的印度上師叫做斯提佳那(Smrtijnana),他的學問非常淵博,證量也很高。透過他的眼神通,他看到他的母親轉世爲一只青蛙,困在西藏的一塊石頭內。由于他的大悲心,他決定去那兒幫助他母親。因爲他不懂藏文,所以帶了一位翻譯隨行去西藏。但是,這位翻譯在路途上死亡了。當他抵達西藏時,他一句藏文也不會說。最後,他成爲一位牧羊人,他所有的甚深法教全都被埋沒了,因爲沒有人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後來,另外一位偉大的上師從印度前來,當他認出這位偉大的上師時,他說:“埋沒了像您這麼偉大的上師,是一件多麼令人惋惜的事啊!西藏的人實在太沒有福報了,您可以給予他們這一切甚深的法教,他們竟然無法受益。”在說這些話時,他的眼睛充滿了淚水,並恭敬地向這位成爲牧羊人的上師頂禮,因爲他明白機緣的不足,浪費了多少珍貴的法教。
佛陀來到我們這個世界,並給予了法教。第叁項他圓滿是這些聖珍的法教並沒有衰微或消失。如果這種情形發生了,那就如同佛陀沒有來過一樣,因爲沒有了法教,我們就無法修行。印度這個國家曾經被稱爲“聖地”或“吉祥地”,因爲佛陀的法教一度在那兒廣傳,它是一個佛法興盛的國家。當小乘法教廣傳時,許許多多的衆生由于精進實修而得到阿羅漢的果位;接下來,當大乘法教的浪潮掀起時,許許多多的衆生證得菩薩的果位;當金剛乘法教廣傳時,也有許多衆生達到“瑪哈悉達(梵文,即大成就者)”的成就。但是,這些偉大的法教逐漸地衰微、變得愈來愈不重要,最後終于在印度完全消失了;印度人再也沒有修持佛法的善業,他們失去了修行的機會。結果是:佛法從印度消失了。
然而,在西元第九世紀時,堪布菩薩(Khenpo Bodhisattva)(寂護)、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及藏王赤松德贊(Thrisong Detsen)將佛陀的法教引入西藏。在他們叁位的影響之下,佛法傳到了西藏,並且以四大教派廣爲流傳。每一教派都有非常偉大的大成就者、非常博學的上師及禀賦極高的禅修者。
佛法流傳到一個地區是由于兩個因素: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及當地居民有領受法教的宿世善業。當這兩個因素同時具足時,佛法就會流傳到這個地區,例如,西方國家現在創立了許多*輪中心,佛陀的法教也在廣傳之中。西方人現在也擁有一切必要的善因緣——傳授法教的上師、受學佛法的機會及修持佛法的機緣。他們可以在具德上師的指導之下修習禅定,或在經過灌頂、口傳及教授之後持誦觀音菩薩(梵名 Avalokitesvara,藏名 Chenrezig)的心咒“嗡嘛呢貝美吽(OMMANI PADME HUM)”或蓮花生大士(藏名Guru Rinpoche)的心咒“嗡阿吽邊雜咕噜貝瑪悉地吽(OM AH HUM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UM)”。
所以,我們有這個機會修持佛法,完全是因爲我們有特殊的善緣。領受佛法的機緣不僅是由于宿世善業成熟了,也因爲今生修持佛法及追隨佛陀的願力同時成熟了。要具足這一切善緣極爲困難,我們應該深感慶幸,並善用這個難得的機緣,如禮如法地修持。
第四種他圓滿是佛法有被付諸修持。首先,有佛住世:第二,佛有說法;第叁,法教有傳世;第四項條件是這些法教必須被修持,因爲即使我們有最好的上師,假如沒有人去修持,也不會産生任何結果。譬如,不論大陽多麼明亮、天空多麼晴朗無雲,陽光也照射不到居住在深穴之中的人;縱使處處充滿了陽光,這個人依然必須走出洞穴才能感受到陽光。所以,縱使佛陀把法教流傳到每一個地方,佛法唯有在實際被付諸修行時才能顯現出真實的利益。
我們非常的幸運,因爲我們已經步入法道,並且開始實修了。西方國家相當富裕,人民能夠累積很多的財富,因此很容易陷入盲目地追逐物質成就、累積更多財富的旋渦中。然而,我們相當的幸運,因爲我們並沒有完全地迷失于物質的追求,仍然步上了正法之道,並且開始實修了。有人或許會告訴我們說:“你修的這個佛法不是十分有用,你得不到多少好處的!”但是,我們一定不要聽信這類的話,要從自身去體會能實際開始修持佛法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如此將會深切地感受到佛法對我們的利益。
第五種他圓滿是有他人慈悲相助——尤其是善知識或上師的慈悲教導。若沒有上師的慈悲教導,修行將極爲困難。我們須要有人鼓勵我們修行、幫助我們契入法道,並陪伴我們循序漸進地修行。有許多位上師慈悲地來此傳法並幫助我們實修,這構成第五種他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