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默念。意要觀想,都攝六根。耳根回轉來(內聞),眼根回轉來(內視),身心念頭與觀想配合爲一,才能得止。其中也同時修慧,也就是參禅合一,即觀照自己,觀照得清清楚楚,忘卻身軀,融化身心。觀照同時,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觀即照,即照即觀,即觀照,即是止,即是定。都攝六根,淨念相續。
正常念誦是正常發音,瑜伽念誦是聲自內發。瑜伽念誦,心聞在念,氣脈在身體裏頭震動,發生動搖現象。可以讓它動一下,不讓它動也可以,應收放自如、恰到好處。人的念頭一般跟隨人的受陰(身體所受種種感覺)走,所以它才會動。如果念頭不跟感覺跑,這個身體坐在那裏,就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沒有了,由氣而聲而光,發光了。等于一個虛架子,一層很薄的煙霧一樣包著身體,內外都是光明,都是氣,哪裏會動!不動了,我不理會你這個受陰,不管酸也好,麻也好,脹也好,舒服也好,都不管。你覺得舒服,一耽溺這個享受的滋味,你就會被受陰所困,色受想行識五蘊就不能解脫。所以修定要舍,千萬不要被受陰困住。話說回來,因爲常人一般不易得定,氣脈不能通,不能解脫色聲,所以修禅定要你先得喜得樂。先發起樂,再得喜,那也是爲了打破受陰,是打破身中業力的一個轉機。這是以楔出楔的道理,拿這個釘子去除那個釘子,最後再把它拔掉。所以修定要不執著,要能舍。
真言密咒多從吸氣時默念,呼氣時不念,這是異于常人念誦法的。在念誦時也多與觀想結合,有緣形、緣聲等說,克立大師在《密宗道次第論》中對此有詳透說明。藏密的口密在持叁字明
“嗡阿吽”叁字明是藏密主教金剛總持即普賢如來的根本咒,代表佛的叁密。“嗡”字代表佛的身密,“阿”字代表佛的口密,“吽”字代表佛的意密。普賢如來即是“普現”,普遍現前,意譯妙密,普賢就是普遍而賢善地充滿一切處所、無時無處而不存在之意。叁字明正是充滿人類宇宙的根本法音。
梵文(唵)、藏文(嗡)字:它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聲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能,是佛部的聲密。
在人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即腦部的聲音。修持藏密定功時,是人體中之氣轉向腦部所發之聲。內聞時,它的聲音與自己所聽到的心髒與血脈流動的聲音相近。修藏密定功,必須懂得“嗡”字發音的機括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傷風感冒,連續不斷念此字音,可使頭部發汗,不藥而愈。
可以說,嗡是中脈音,是梵穴輪音;是天部音,是佛部聲密;表示佛的身密。
梵文藏文(阿)字:它是宇宙開辟、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是人與動物生命之間的開口音,同時是世間一切生命開始散發的聲音。它具有無邊無際的功能,是密宗阿部的開口音,是蓮花部的聲密。
人出母胎,呱呱墜地,開口第一聲就是“阿”音。小兒說話,最初就呼父母,無論中國人喊爸爸媽媽,英語系喊father、mother,都是“阿”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日本東密,以“阿字本不生”,概括金胎不二兩部大法,包括全部曼荼羅,其尊重可知。蓋阿字本不生,應如實知自心,自心爲息,“阿”即息之本聲。
在人體而言,它是心髒內部即心部的聲音。修持藏密定功時,是人體中之血轉向心
部化而爲氣所發之聲,也是氣轉而至喉所發之聲。內聞時爲無聲之聲,開口即聲。修藏密定功,懂得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開身體五脈輪結,同時也可以清理髒腑之間各種宿疾,修習久之,可體會內髒氣脈震動之效果。
可以說,阿是心音,是喉息輪音;是人部音,是蓮花部聲密;表示佛的口密。
梵文、藏文(吽)字:它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是物理世間地部的聲音。它具有無限無量的生發功能,是金剛部的聲密。
物質世界,天上雷鳴,地下地震,都是“吽”音。藏密特重“吽”音,以“吽”音通一切音,表五方佛之心。觀想“吽”字,可轉五煩惱成光明五智。
在人體而言,它是肚臍內部即丹田的聲音。修持藏密定功時,乃氣轉至丹田臍輪所發之聲。內聞時爲雷鳴或地震之聲。修藏密定功,懂得以吽部音來念誦,可以震開脈結,促進新陳代謝,啓發新的生機,最少也可達到健康長壽的結果。
可以說,“吽”是丹田音,是臍輪音;是地部音,是金剛部聲密;表示佛的意密。
修持藏密,如修大圓滿法,其前期的功法次第是:七支坐、九節風、金剛誦、寶瓶氣、拙火定。其中金剛誦就是藏密的六妙門。六妙門又分爲兩部分,即四息法和叁字觀。四息法就是數息、隨息、止息、觀息,這是修密乘金剛誦的四種方便。在四息法的基礎上修叁字觀,即觀想“嗡阿吽”叁字爲進氣、住氣、出氣,即出息、入息、住息都變成“嗡阿吽”叁字,以通解遍身脈結之氣,這就是藏密六妙門的還息和淨息。修持功法,需要師父口授。釋迦牟尼佛涅槃後變身爲咒音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明載釋迦牟尼佛說:“我滅度之後,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咒。”此咒即大日金輪種子(bhrum)之一字。《白寶口抄·金輪法》雲:“此字(梵bha,ra,u,ma)四字合成也。……《大妙甘露經》雲:“修叁摩地,當于自心觀部噜吽(叁合)而成佛頂輪王,形量盡虛空法界無有邊際,迥然清淨,得成佛身,無有生死,不轉肉身,得無漏果。”此文四字功能也。邊際,字也。清淨離塵垢故,字也。生死不轉肉身,字義。得無漏果,字,損滅生死得果故也。”《白寶口抄》又引文泉房雲:“師口雲,納叁身之相好也,隱化身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色身爲此咒也。他受用身,隱八萬四千相好爲此咒。自受用身、理智法身,隱無量無邊之相海爲此咒也。結勝身叁味耶印,誦字印自身五處,圓滿五智即自身同虛空法界身。五智即叁身也。故金輪法納叁身之舍利,輪法納叁身舍利之法習也雲雲。”
《白寶口抄·金輪法》釋金輪一字咒又雲:“同口雲,此一字是身口意叁密合字也。亦是(梵on,bhrum,kha)叁字合成字也。此叁字即叁密,叁密即叁身也。故此一字者含彼叁密叁身功德字也。”“口雲,付釋迦金輪此字習舍利一體也。
《末法經》雲:“我滅度之後,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咒”,此咒者字也。或雲,付此字有二種,是也。字大日金輪種子,字體字故也。釋迦金輪種子,字體字故也。”又《覺禅鈔》雲:“
大日法身也,釋迦應身也。”由此可知,在法門寺地宮八重寶函上刻大日金輪曼,覆蓋在釋迦舍利上,正是以大日法身來相印釋迦佛應身,以大日金輪來相印釋迦金輪(佛舍利),以顯示兩部大日、兩尊佛頂于無邊法界,清淨離垢,不轉肉身得無漏果之金輪大法也。
爲莊嚴法門寺地宮,余設計地宮頂部安大日金輪曼荼羅,頂部中心即一字金輪咒字。因釋迦牟尼佛爲度娑婆衆生了脫生死這一大事因緣而在人間示現八相成道。釋迦佛應身,同常人一樣是四大和合、五蘊俱全的肉身,但佛修禅定,修四念處,其色蘊因觀身(四大)不淨而淨,成爲法身德,四大合成金剛體,碎金剛體爲舍利;其受蘊因觀受是苦而樂,其想蘊因觀想無我而我,其行蘊因觀行無常而常,受想行蘊成爲解脫德;其識蘊因戒定慧而轉識成智,成爲般若德。所以般若、解脫、法身是涅槃叁德相,成爲叁德秘藏;而常、樂、我、淨是涅槃四德性,成爲常寂法光。佛涅槃後分舍利已,法身變爲一字,有無量光,如天鼓雷音,此光此音皆從佛頂放光而出,故有特大威力,加持衆生成就各種特異功德。如臨終念佛,心若散亂,誦此一字咒,依靠此咒光音加持,能助行者令住正念,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故頌贊曰:
莊嚴金剛宮,供養法界雄。
生老病死了,常樂我淨空。
叁德秘藏伊,一字金輪吽。
頂供心眼應,光天化日虹。
《法音》2000年第2期
《論聲明與修行的關系——佛教音樂之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