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傲慢是修行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

  傲慢是修行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

  傲慢是修行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而且人一旦有了傲慢心,便標志著這個人在退步、在下墮。傲慢越嚴重表示這個人下墮越嚴重,最後一般都會自食惡果。

  “我慢高山、不積德水”,傲慢心下,不但積累不下福報,相反會快速的損減福報。不論在世間取得多麼高的權位、擁有多麼豐饒的財富,傲慢心生起後,權位很容易丟失,財富也很容易散去,常常是世間的享用越豐足,自我心越膨脹,古往今來,多少帝王、高官、社會名流毀于自我膨脹、傲慢上!

  項羽曾稱雄一方,不可一世,最終自刎于烏江。清政府閉關守國,自诩爲天朝大國,認爲外國人都是蠻夷,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裏,終使中國主權淪喪。多少官員在其高位上,不知所以,最後導致犯罪,多少富甲一方的商人,因財大氣粗便飛揚跋扈,最後千金散去。

  對于修行人來說,有多少人念了幾年佛、修了幾年法、讀了幾部經、參加幾次會供後就以爲自己了不得,不用說自己的師兄師弟不放在眼裏,高僧大德也不放在眼裏,甚至自己的師長說幾句,滿是不服氣,自我感覺離佛不遠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開頭部分,講述阿底峽尊者的事迹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尊者有一天覺得自己已經把所有的佛法都學會了,産生了傲慢心,空行母爲摧其慢意,顯示了許多尊者從沒有見過的佛法,從此,尊者再無傲慢心。我想這個故事是爲了告訴我們:像尊者那樣精通叁藏四續經論的大善知識都不能有慢心,何況我們凡夫!

  讀過《大威德之光》的人都該知道,熱羅上師一生當中降伏13位當時頂級的密法師,這些密法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傲慢,貶低其他法師、法門。

  傲慢的表現是什麼?就是自我誇大、自我高估,自信心極度膨脹,低視其他人,聽不進他人的建議、勸阻,個性張揚,處處展示自我,頭擡得高高的,眼睛向上看,如果別人某一方面不如自己,就貶低輕視他人;如果有人超過自己,就不屑一顧、冷嘲熱諷,心裏會想或是會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沒做,要做肯定比他(她)強。”

  有時傲慢心很隱蔽,不易察覺,當現世順利時能明顯顯露出來,當生活貧苦或遇逆境時,傲慢表現了另一種狀態,有些人就會怨天尤人、覺得社會不公,認爲自己有才能、各方面條件優越,卻沒有得到高位,心裏極度不平衡,輕則用懷才不遇來自我安慰,說一些埋怨批評家人、單位、社會的話,重則仇恨一切。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名師難遇,有的人好不容易今世有因緣入佛門,聽聞佛法,可是非但不能用佛法來修正自己,去染還淨,反而更加傲慢、貪婪、嗔恨,修四加行不是爲了消除業障、積聚資糧,卻成爲炫耀自我、隨意指責他人的武器,參加會供不認真修行,體會共修的團結,大家同心同德的供養上師、叁寶,卻是眼睛盯著別人的過失,口裏說著同門的壞話。自己稍稍多懂得了一些,就固執起來,別人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嘴上雖講著自己懂得的佛理,內心卻是在想標榜自己。一旦別人提出些意見,便憤憤不平,心裏就想:你自己還不如我呢,憑什麼說我?

  還有一種現象很能反映人的傲慢心理,大家對自己的前世都很感興趣,但多數人都認爲自己的前世應該很了不起,一定在善趣,很少會有人認爲,自己的前世在下叁途。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極其謙遜的,應該是修行越好,越謙虛,佛菩薩沒有一點傲慢,都非常的謙虛,宗喀巴大師一再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比丘。”祖師大德有那個是不謙虛的?

  相反越是業障深重的人越傲慢,在一定程度上傲慢可以作爲檢驗一個人修行程度的標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